“萝卜刀”打着解压等噱头在孩子圈火了,也产生了争议

[娱乐] 时间:2024-04-25 15:34:1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45次

    “萝卜刀”打着解压等噱头在孩子圈火了,萝卜刀也产生了争议

       “现在孩子圈里最流行什么?打着等噱”面对这一问题,相信很多经验丰富的解压家长都能对答如流:咕卡、手账、头孩火漆章、圈火奥特曼卡片……但你可能已经“OUT”了,也产议现在的生争孩子又有了自己的潮流玩具——“萝卜刀”,这是萝卜刀一款由塑料制成的仿刀玩具,一甩“刀片”出来,打着等噱再一甩就回去了,解压玩的头孩时候还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萝卜刀”不少人可能是圈火第一次听说,但只要问一下孩子,也产议他们基本都能说得头头是生争道。

“萝卜刀”打着解压等噱头在孩子圈火了,萝卜刀也产生了争议

  有的商家一天能卖出十几把

       记者了解到,“萝卜刀”因其外形酷似胡萝卜,并且是借助自身重力实现刀体滑动,所以也叫“重力萝卜刀”。“萝卜刀”有多种玩法,最基本的玩法就是将小刀垂下后收回;第二种玩法是通过手指打开一个小缝,然后快速甩出刀;第三种玩法是将刀倒过来,打开一条小缝后迅速捏紧,然后等待刀落回手中;第四种玩法是将出鞘的刀收回手掌中。

       目前,在网络上,关于“萝卜刀”的玩法和体验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关注。记者注意到,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关于“沉浸式体验各种萝卜刀”“萝卜刀玩法教程”等话题的短视频吸引了超过5000万人观看。

       “萝卜刀”在吸引大众目光的同时,也掀起了一股销售热潮。在线下商店,记者看到不少商家将“萝卜刀”放在店铺最明显的位置,吸引消费者购买。一位商家告诉记者,“萝卜刀”售价在一元到几十元不等,近两个月有许多家长和学生前来购买,销量十分可观,有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十几把“萝卜刀”。

       在某电商平台上,记者搜索“萝卜刀”发现,该款玩具的销量更加可观,不少店铺的月销量超过10万单。此外,商家还推出了“金属萝卜刀”“夜光萝卜刀”,主打“更加丝滑”“重力感更强”。甚至还出现了“爪子刀”“弹跳刀”“石中剑”“萝卜梳子”“萝卜手指”等不同类型产品。

  “捅”“刺”动作

  让家长担心安全隐患

       “家人们谁懂?这东西到底有啥好玩的?真的不理解。”在一些关于“萝卜刀”的短视频下面,家长们纷纷留言。

       “萝卜刀”为何会俘获孩子们的心?有小学生表示:“可能是比较解压,拿在手里收进收出,声音比较舒服。”还有小学生表示:“因为同学们都在玩,所以自己也想拿来玩。”

       对此,有些家长表示支持,认为此举与很多年前的“转笔”一样,没有什么不妥,而且这种玩具在挥动的过程中会让手指进行摆动,让身体有一定的活跃度。但也有家长认为,小学生没什么压力,玩这种玩具更多的是家长的一种担心。刘女士说,最近她确实见到孩子们都在玩这个玩具,但她更多的是担心,“如果孩子用力去戳啊、捅啊,听说有孩子在学校门口被其他孩子戳伤了。”

       据观察,孩子把玩“萝卜刀”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用刀去模仿刺、捅等动作;二是用刀互相比划着玩。有些短视频平台在销售的同时还教购买者如何去玩,甚至有一些刺、扎的动作,虽然对于成人来说这是开玩笑,但是有家长担心孩子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就受到影响。

       “‘萝卜刀’现在太火了,学校里好多学生都在玩,我们家孩子天天嚷嚷着让我给他买一个。”一位不久前刚购买过“萝卜刀”的家长表示,“我想着这个玩具也不贵,玩法也简单,据说还有解压的功能,就给孩子买了一个回去。”

       该家长所说的解压功能,是“萝卜刀”在售卖时的宣传重点。记者注意到,不少商家都宣称“萝卜刀”是一款缓解焦虑和压力的玩具。在电商平台上,“萝卜刀”介绍页面中也标注了“解压玩具”“减压神器”等词语。

  家长正确引导

  试着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萝卜刀”真的能缓解焦虑和压力吗?山东省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成员陈风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缓解压力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但这种玩具在玩的过程中可能并不会减少压力,对于商家宣称的解压功能,我认为只是一种宣传手段,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推动了‘萝卜刀’的走红。”

       陈风苓建议,想缓解孩子的压力,并不一定要盲目跟风购买“萝卜刀”这种玩具。家长平时可以在心理上、情绪上多关心孩子,加强亲子互动,带孩子去大自然放松解压,这才是正确科学的减压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萝卜刀”因其类似刀的外形,并且可以像刀一样做出“捅”和“刺”的动作,不少家长和老师都担忧该玩具会激发孩子的暴力倾向。

       “家长和老师的担忧不无道理。”陈风苓表示,“目前在一些宣传‘萝卜刀’的视频中含有一些攻击性的动作,很容易诱导学生进行模仿,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年龄比较小的学生,在情绪管理能力差的情况下,易对其他人造成伤害。这应当引起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注意,避免让学生将这种玩具带入校园,保障学生在校内的安全。”

       对于这种孩子之间的流行事物,济南市天桥区官扎营小学大队辅导员袁铭澧也总结了九个字:不倡导、不反对、多引导。在她看来,校园流行文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甚至带着时代发展的烙印。比如70后、80后曾经爱转笔、玩贴纸。在孩子们长大后,校园里的这些经历,都是一辈子很珍贵的回忆。

       面对这些校园流行文化,袁铭澧表示,家长最该做的就是正确引导。“要引导他们不能带到学校去,不能故意伤害其他人,也不应该相互攀比,甚至沉迷于此。”“只要是合理、合情,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在能力范围内,也可以试着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