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区黄集镇“小微水体”成为乡村靓丽风景线

[综合] 时间:2024-04-27 10:20:1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46次

原标题:襄州区黄集镇“小微水体”成为乡村靓丽风景线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宋鹏飞)2021年8月29日,小微水体笔者在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看见古老的襄州乡村线水车吱呀吱呀地转,婷婷玉立的区黄荷花绽开蓓蕾吐露芬芳,成群的集镇靓丽鱼儿在碧波中穿梭.......这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墨画,并非出自江南水乡,风景而是小微水体在鄂豫交界的一个叫莲花寺的小村庄。

黄集镇水车打卡地。襄州乡村线通讯员供图

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地处鄂豫两省,区黄是集镇靓丽湖北省重点边贸口子镇。过去一提起黄集,风景人们印象中总会出现垃圾遍地、小微水体污水横流、襄州乡村线尘土飞扬的区黄场景。而今的集镇靓丽黄集,沟渠绕着村庄,风景村庄连着堰塘,绿树成荫,碧水清澈,令人流连忘返。黄集镇水环境的改善归功于“小微水体”的综合治理。2018年以来,黄集镇党委、政府以河库长制工作为抓手,开展了“小微水体”综合治理行动。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镇村重要位置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爱水、护水、你我共同责任、”“节约为本、治污优先”等固定宣传标语,通过喇叭微信等方式宣传“小微水体”治理好处。该镇立足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从而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小微水体”治理的良好氛围。

认真摸排,建立台账。黄集镇对境内560个“小微水体”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管护单位与管护目标。组织各村成立管护志愿者,上下齐动员共参与。结合各村实际,突出生态修复。因地制宜扎实开展“小微水体”整治工作。

逐一施策,长效管护。针对农村堰塘、沟叉、马路边沟、塘坝等水域分布范围广、数量多、整治难度大实际情况,该镇组织党员群众打扫卫生,清理沟叉,设立公示牌。在持续开展河库“清四乱”行动的基础上,努力做到塘塘有人管、沟沟有人护,开启“小微水体”长效管理模式。

黄集镇景色实拍。通讯员供图

殷姚洼村里的几口堰塘里面全是淤泥和白色垃圾,一到夏天蚊虫扑面,臭气连天。村民郭老伯说:“最怕连雨天,因为每逢下雨,家家户户门前污水横流……”为彻底消除“小微水体”黑臭问题,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一处休闲场所,黄集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这两口满是淤泥的堰坑进行提升改造,在充分保留原有地貌、水系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种植景观植物、荷花等措施,通过采取人工湿地式整治、水中放养观赏鱼、活水引入、人工清理等多种方式,提升水体水质。莲花寺是60年代从丹江搬至黄集的移民村,村民们都渴望拥有碧水蓝天的好环境。自黄集镇开展“小微水体”整治以来,莲花寺村原本“黑”“臭”“乱”“脏”的池塘、沟叉、马路边沟等,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吸引了周边许多游客,如今这里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2020年—2021年,黄集镇有10个村实施了旱改水工程。该镇充分借助这一契机,重点治理“小微水体”。先后硬化堰塘102个,疏浚沟渠80多条,不仅使多年荒废的臭水沟垃圾塘重新发挥作用,而且水质得到极大提升。耿坡村、胡岗村、耿寨村、彭王村等通过截污、修建排水管网、拓宽沟道、绿化美化等措施,让村庄周围的排水沟脱胎换骨。

民间河库长已成为“小微水库”治理中的新生力量。今年该镇从全镇社会各界中招聘了65名民间河库长,并下发了聘书。民间河库长迅速履职尽责,积极参与“小微水体”治理行动中:7月 8日上午黄集镇河库长制办公室组织20多名民间河库长,积极开展对“小微水体”垃圾、杂草等清理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手持火钳,拎着垃圾袋,将马路边沟和河岸周边的饮料瓶、塑料袋、烟头、杂草等废弃垃圾清理干净。7月22日民间河库长志愿者采取徒步对黄集镇全域进行巡查,重点深入池塘、沟叉、河道等“小微水体”,对水面和岸边的生活垃圾、漂浮物等进行全面巡查清理,排查“污水排放”“非法捕捞”等问题……

志愿者清理杂草。通讯员供图

如今漫步在广袤襄北大地上,能深刻感受到水润黄集之美:一条条沟渠,像一根根琴弦,弹奏着动人的乐章;一口口堰塘,像一个个闪闪发光的聚宝盆,积蓄着无穷的力量……这些昔日失去光泽的"小微水体"正怀揣梦想,在建设美丽乡村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程中一路向阳散发光芒!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