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战:“汤因比之说”对当前有何启示?

[娱乐] 时间:2024-04-27 02:27:5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54次
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深刻复杂的王战变化,西方民众对中国的汤因疑虑,部分原因是说对文化误读与生疏所致。中华文明为何能延续数千年传承至今?中西发展路径差异的当前最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华民族能在百年颠沛之后重新走向富强,又蕴含着怎样的有何文化基因?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上海社科院原院长王战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启示聚焦汤因比之说,王战深入分析世界四大文明中,汤因只有中华文明传承至今、说对没有中断的当前原因,并为当前中西文明如何更好实现互鉴提出独到建议。有何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中新社记者: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著作《历史研究》中,启示分析世界历史各主要古文明的王战兴衰后指出,中华文明是汤因唯一传承下来的文明。在您看来,说对中华文明为何能延续数千年传承至今?王战:汤因比对人类文明史的论断体现了深刻的洞察力。他对人类各文明发展的历史做比较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中华文明延续数千年传承至今,主要包括语言文字、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因素。汉字产生和发展是中华文明长久延续的文化基因。汉字源于对大自然天地万物的图画,其以画表意的特点是对普遍宇宙真理的象征,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构成中华民族持久强大的心灵凝聚力。大一统国家的确立和巩固是中华文明延续性的制度基础。《史记》中的究天人之际即是讲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注重人类活动的内外环境、特别是自然生态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作用。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塑造的中央集权模式,成为中华文明绵延不衰的坚实保障。

位于黄河流域的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儒释道等思想的传承和革新是中华文明持久不衰的思想根源。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江南对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实现了由士农工商向士商工农的社会秩序转变和仁义礼智信向信义仁智礼的社会价值转变,促成了中华文明的更新发展和长久不衰。在以上三重因素作用下,中华文明传承至今而充满生机,正如汤因比所言,中华文明必将在新世纪绽放光芒、给人类发展带来智慧和启迪。中新社记者:您曾提出,语言文字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导致中西发展路径差异的根本原因,对此应如何理解?王战: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石和人类文明的载体。当今世界的文字类型大致包括字母和象形文字。文字差异对中西方的发展路径分流起到作用。中西语言文字差异造成了东西方民族思维逻辑的迥异。象形文字从形声猜其意义,字母文字不能直观判断其意义。象形文字民族的思维追求由此及彼、横向联系的形象联想;字母文字民族追求由表及里、纵向联系的抽象思考。形象和抽象思维差异使得中国人判断问题多从大局出发,西方人则善于做逻辑关系的分析思考。

家长带着孩子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象形文字——金文。中新社记者侯宇摄思维方式不同导致中西礼仪传统、文化、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差异。例如,中国哲学重伦理,清晰性、系统性差,继承大于批判;西方哲学重演绎推理,具有精确性、系统性和批判性。东西方思维差异,造成宗教中对不可知问题的思维逻辑差异。中国宗教信仰是多教并存、入世的多神崇拜。西方宗教是出世的一神崇拜,从欧洲历史上屡次宗教战争可得证。简言之,文字差异促使东西方思维逻辑的分歧明显,进而形成社会形态、政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差异,中西方因此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中新社记者:在您最近出版的《世界中国学概论》一书中,专章阐述了中华文明的江南现象。江南文化在中华文明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王战:继先秦文化、中原文化之后,中华文明的第三阶段就是南宋以后江南经济和文化的转型发展。伴随着宋代政治、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利用自然、水运、移民等优势,实现了农业、手工业的发达及商品经济的萌芽与发展。植根江南的南孔文化还对中华文明进行了创造性革新,成为江南经济持续繁荣的文化根基。江南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扮演了传承创新的重要角色,是对中华文明做出更新发展的关键期。唐宋以来的江南文化以运河文化和儒释道思想的新内涵为表征。运河文化是燕赵文化、江淮文化等诸多地方文化碰撞交融后形成的结晶。儒释道思想的新内涵为商品经济发展提供道德制约,成为中国从传统走向近代的推动因素。可见,江南文化逐渐超出地域文化范畴,成为全中国的文化中心。把这段江南文化看成中华文明传承的一个高峰不足为奇。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中新社记者:中华民族能在百年颠沛之后重新走向富强,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基因?王战: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走向富强,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一脉相承,中华民族在悠久历史中锤炼出的文化品格是中国走向富强的深层原因。一方面,中华民族具有求稳定、统一和发展的民族性格。历史上中国多次由分裂到统一、由乱而治,北方民众因战乱向江南迁移,表明安定发展是民心所向。《礼记·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词句即是这种民族性格的典型反映。1949年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性格的当代延续。另一方面,中华文明具有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文化基因。宽广、开明的文化心态是当今中华民族朝向伟大复兴中国梦迈进的深层原因。《论语·学而》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子路》曰君子和而不同,《国语》《管子》《墨子》《史记》等典籍亦有和合之说。这种文化基因表现在对本民族地域文化的融会贯通,及对异民族文化包容借鉴的实践上。不同宗教在中国境内和谐共存即是明证。中华民族从各宗教思想中吸取养分,丰富和滋养自身精神世界,从而创造更博大辉煌的中华文明。在中世纪欧洲走向神权文化之际,中国发展出开明开放的王权文化。这种文明特征传承至今,使得中华民族在百年颠沛后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在吐故纳新中发展和崛起,重新走向富强。

2021南京和平论坛开幕上,舞蹈诗画共绘和合共生。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中新社记者: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您认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西文明应如何更好实现互鉴?王战: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深刻复杂的变化,西方民众对中国的疑虑,部分原因是文化误读与生疏所致。因此中外文明有待更好地交流互鉴和融汇发展。第一,适应全球一体化时代的文化发展,发现和提倡儒家思想新内涵。儒家思想的三纲作为封建统治秩序的价值基础不利于社会进步,应予否定。信义仁智礼的新五常已成为当前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价值基础,需予以坚持。第二,弘扬具有现代意义的东方文化、智慧,为推动各国发展提供新的价值参考。如和合共生和衷共济和而不同等理念,既可对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为全球华人社会接受,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精神财富,助益于当今世界的民心相通。第三,通过生活化、人文化、民族化方式,向国际社会推介中华文明,使之真正融入世界文明潮流,让世界在文化交往和文明对话中认同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

2021年12月11日,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举办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文化日活动。图为一起向未来点灯仪式上的中国文化表演。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受访者简介:

王战,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顾问。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市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王战从1980年代初开始参与上海市政府及全国性决策咨询研究,并从1992年起主持上海市决策咨询工作。主持了《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上海》《九十年代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研究》《上海世博会主题研究》《中国加入WTO上海行动计划纲要》《上海洋山集装箱枢纽港论证研究》《未来十年中国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上海2050:迈向全球文明城市》等重大决策咨询研究。

中新社记者:郑巧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