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爱民井”助彝族同胞迈上振兴之路

[百科] 时间:2024-04-19 07:22:0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07次

  云南网讯(记者 张玛睿 通讯员 郭元丰 王凯)在云南省普洱市的爱民井关山,朵朵的普洱白云下面,彝家小楼里升起袅袅炊烟,市森这一切把山村装扮得如诗似梦。林消74岁的防支彝族大爷赵国祥是村里的留守老人,他刚从地里干农活归来,队助看着森林消防指战员打的彝族井水接到自家门口,一边用手擦拭眼角幸福的同胞泪花,一边激动地说道:“好,迈上都是振兴之路党和政府的恩情!”

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为群众办实事。爱民井 通讯员 供图

  榕树见证新变化

  从西南边陲的普洱普洱城区驱车40多公里,来到久负盛名的市森思茅港镇那澜村那丙田组(关山村小组),就看到眼前一片苍翠、林消一望无垠,防支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恬静地依偎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仲夏的清风拂过,她那苗条秀美的身影在风中翩翩起舞,向人们尽情展示婀娜多姿的倩影。

  关山虽然位于澜沧江畔,但是坐落在高高的山顶上,干旱少雨,饮水成了村民奔向小康最大的“绊脚石”,曾经这里吃水贵如油。

  村小组正中间的位置上,有一棵200多年的大榕树,根植沃土,荫护乡民。榕树下矗立着两块石碑,一块写有“关山大榕树革命遗址”,是原竹林区区长李德三提议树立的,见证革命战争历史征程。一块上写有“爱民井”,是思茅港镇党委树立的,续写着森林消防指战员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时代新篇。

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为群众办实事。 通讯员 供图

  两次搬迁建新家

  为了看清关山的容貌,8月13日,笔者踩着清晨画眉歌唱的节奏来到关山,恰巧遇到思茅港镇服务中心主任高士华和关山村小组组长李佳华,正在探讨水管架设事宜,保证每户人家都吃上“幸福水”。

  “就田就地搬迁!”李佳华介绍,村里有26户村民,95%的是彝族,每家有良田2亩,耕地10多亩,林地100余亩。解放前,当地条件极为艰苦,路不通,电不通,种地远……是彼时关山的真实面貌。为了方便种田种地,村民陆续就田就地搬迁离开关山,到那丙田开始新的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脱贫攻坚战的不断深入推进,村里的路修了起来,村民思想有了新的转变,大家都意识到“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村民又一次开始“就路搬迁”,陆续搬离那丙田,来到交通方便的关山创建“幸福家园”。

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为群众办实事。 通讯员 供图

  一年打出一口井

  “关山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但受地理条件的影响,这里连年干旱少雨,每年枯水季村民吃水成了大难题,虽然采取应急供水、发动群众打井,都一直未能解决村民吃水难的‘心病’。”思茅港镇服务中心主任高士华介绍道。

  今年“五一”期间,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政委刘东君到思茅港看望慰问关山小组困难群众杨加友时,得知村民们吃水困难后,心如刀绞,遂痛下决心,要为村民们打口井。他一边与思茅港镇领导对接讨论解决办法,一边把问题带回支队与党委班子成员商讨,倡议全体指战员筹集4.8万元,为关山村小组打口井。“一年打一口井,要让边疆缺水的民族同胞都喝上森林消防打的井水。”刘东君坚定地说。

  “再苦不如群众吃水苦,再难不如群众吃难。”支队长周东辉说,支队发出筹款倡议后,指战员热情高涨,不到6小时筹款6.7万元。施工期间,政治部领导全程跟踪问效,总队政委张晓庆亲自深入现地指导。7月份,为激励森林消防指战员多为群众办实事,张晓庆给支队在普洱大地上打下的“第一口井”取名为“爱民井”。

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为群众办实事。 通讯员 供图

  乡村振兴不是梦

  初秋的午后,太阳火辣辣的,一丝风也没有,树叶低垂着,大地好像处在蒸笼里,马路上见不到一个行人。热情好客的李佳华带指战员走村串户,顺便查探水管安装进度。

  走到村民杨加友家的门口,正参与安装水管的杨加友妹妹杨加会指着哥哥家棚子里的三轮摩托说,“这就是干旱的时候用来拉水吃的,车上的三只桶还粘有黄色泥土。”几个月前,杨加友突发脑梗散失劳动能力,两个可爱的儿女正在上小学,家中全凭妻子一个人撑着,有时候既要到地里劳动,又要照顾丈夫和孩子,吃水全靠亲戚朋友帮忙送来,常常是“一水四用”,一盆水洗完脸,拿来洗脚,又用来洗拖把,再用来喂牲口。如今,100米多深的“爱民井”每天能出30多方水,保证每户村民每天1方水,水管接进了家。

  回到关山大榕树下,关山红色教育基地和“爱民井”两项工程即将竣工,李佳华看着幸福的水花,脑海里正勾画一幅乡村旅游、产业致富、网上带货等振兴关山的美丽画卷。看着彝族同胞们脸上幸福的笑容,笔者坚信,“这里的乡村振兴,一定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