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箪食瓢饮,这些残疾人付出更大的努力

[娱乐] 时间:2024-04-25 20:18:1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29次
新华社西安5月13日电(记者郑昕、为箪刘潇)费力扛起一大桶饮用水,食瓢爬上六楼送出一份外卖,饮残在无声世界里烹制一碗香气扑鼻的疾人面食……

一箪食、一瓢饮,付出对于在餐饮服务领域的为箪残疾人就业者来说,他们要付出比健全人更多的食瓢努力。

他找到了最喜欢的饮残工作

早上7点刚过,西安开启了一天的疾人喧嚣,30岁的付出张益菘已经坐了22站公交车穿过半座城市,来到西郊的为箪“心青年”水站,打扫卫生、食瓢整理水桶,饮残准备一天的疾人工作。

这座水站是付出陕西一家心智残障人士服务机构开设的就业实训基地,日常在岗的4名送水员都是智力残疾人,副站长张益菘还伴有轻度视觉障碍。

张益菘先前做过保洁员、售货员和超市理货员,在水站上班到现在刚满一周,“这是我最喜欢的工作。”他说。

送水员两人一组穿梭在楼宇间,一天下来要入户送五六趟,送水时还不忘给往来居民宣传水站的酬宾方案。

张益菘在整理水桶。新华社记者 郑昕 摄

“张益菘很适合现在这份工作。他擅长与人交流,高兴起来就打开话匣子说个不停。”水站负责人、实训基地就业辅导员崔明明告诉记者,这些送水员都是二三十岁的年龄,自食其力是他们共同的愿望,这家服务机构从2008年成立至今,已经在陕西省让超过150名心智障碍者实现了就业。

带领团队外卖跑单

临近午饭,在一家外卖平台位于西安市中心的配送站,个子不高的贺增强才把上午给新人开会培训的视频传到网上,就骑上电动车戴起头盔,外出配送餐食。

贺增强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承担起很多日常管理工作,配餐的数量明显减少了,“现在一天送10单左右,以前平均下来每天大概能送40单。”

2013年,一场车祸让贺增强的左手和左腿留下了残疾,经过7次手术后,他在2016年走出秦岭大山,先在苏州打工,随后到西安从事外卖骑手工作。

贺增强坦言,由于行动不便,自己得用多出健全人一倍的时间上下楼梯,但极少收到超时的差评,“我会把时间利用得更合理,比如早早去商家等餐,而不是餐好了才过去取。”

贺增强在配送餐食。新华社记者 郑昕 摄

去年7月,贺增强成为站点副站长,负责数十名骑手的调度,每天完成管理岗的工作后,他还坚持配送餐食,有时一直干到午夜才回宿舍休息。

贺增强说,虽然腿脚不方便,但不希望成为社会和家庭的累赘,只要能吃苦,负责任地把每一单餐食送到顾客手上,自己也能和健全人一样得到社会同等的尊重与认可。

想开更多的“无声餐馆”

傍晚时分,古城街巷的烟火气渐浓。在西安市莲湖区一家只有5张桌子的小店,老板于继峰把压好的饸饹面放进沸腾的水里,又转身往碗里舀汤。

包括于继峰在内,店里的5名店员都是聋哑人,他虽然是老板,但所有收入都是大家平分。

店员看到顾客进来,会指着桌上菜单请对方选好品种、配菜、是否加辣,再给后厨的于继峰打个手势,于继峰就熟练地制作起来,煮面、切菜、拌料,不一会儿,一碗铺着油汪汪辣椒的饸饹面就被端上了桌。

于继峰下班后在店里整理票据。新华社记者 郑昕 摄

于继峰的老乡龚亭是健全人,有时过来店里帮忙。她告诉记者,这家小店在2018年开业,于继峰和其他几名合伙人以前都没有做过餐饮,专门找厨师学了几个月手艺,才积攒下来了不少回头客。

“虽然我们听不见、不会说,但是靠着一双手也能养活自己、养活家人。”龚亭翻译着于继峰的手语说。

去年,于继峰在西安市长安区又开了一家24小时营业的粥店,雇佣的也都是聋哑人,管理着两家餐馆,于继峰比以前更忙了,但最近还是抽出时间,和伙计一起学习红油米线的制作,想要找机会开更多的餐馆。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