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温暖冬夜:“愿我们都来做叶嘉莹的知音”

[知识] 时间:2024-04-26 04:07:3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58次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 郭玲  12月12日晚,掬水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2019艺术新作·冬暖主题影展”在北京市深影国际影城开幕。月手愿们叶嘉莹由陈传兴执导、温暖讲述“国宝级文人”叶嘉莹传奇人生的冬夜都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作为开幕影片亮相影展。据了解,知音这也是掬水《掬水月在手》全球首度公开放映。

《掬水月在手》图1.jpg

  《掬水月在手》记录了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先生传奇的月手愿们叶嘉莹生命历程。电影通过叶先生与诗词历史时空的温暖两层时间向度,将个人生命写照和千年的冬夜都中国古典诗词史融汇交织,影片中,知音叶先生的掬水众多挚友,包括作家白先勇,月手愿们叶嘉莹诗人痖弦、温暖席慕蓉,冬夜都汉学家宇文所安,知音书法家谢琰等在内的众多文人现身,讲述他们和叶嘉莹的交往故事。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这是王国维的一句感叹。叶嘉莹先生忧患不断却又成就斐然的一生,正是这句话的写照。“如何度过人生中的苦难,叶先生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影片中,叶先生的一位学生如此说道。

  “她是一个弱女子,但比任何一个男子都要坚韧,既能够扛起个体的命运坎坷,也能够扛起大时代里中国诗词的命运。”在导演陈传兴的镜头中,“处在强大压力下仍然能有所持守、有所完成”的“弱德之美”随着时光缓缓展现,却拥有着深入人心的力量。

  “诗人的生命在你的声音里复活,这就是吟诵的真谛。”这些年,叶先生孜孜不倦地投入中国古典文化,特别是古诗词吟诵的传承之中。镜头前,叶先生再一次表达着自己对于古典文化传承的心愿,“我的重点是传承,我就是教大家吟诗,我知道的好的东西,我没有传下去,我上对不起古人,下对不起来者。”

  “在国内大家都觉得她是神,而在加拿大,身边的人会把她当作普通人,也会带她去度假,她也会更自在一些。”影片中,叶嘉莹先生的助理、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描述了有点儿不一样的叶嘉莹,片中也会展现很多叶先生天真有趣的一面。

《掬水月在手》图2.jpg

  开幕式上,陈传兴导演也来到现场,讲述影片拍摄的幕后故事。此前,陈传兴导演曾经为另外两位诗人“塑像”。“拍郑愁予先生,讲的是诗与历史;拍周梦蝶先生,讲的是诗与信仰;而这次拍叶嘉莹先生,讲的是诗与原乡。”陈传兴坦言,很幸运可以为叶嘉莹先生“塑像”,在他上大学时,叶嘉莹就是他认识诗词的一扇窗。“用民国时期‘最后的词人’来形容叶先生,我觉得毫不为过。”在陈传兴看来,所有的纪录片都可以用“如是我闻”四个字来概括,“我用这两年多的‘如是我闻’亲近叶先生,以及所有受访者和叶先生的来往,我也期望透过这个机会,让观众也能够亲近叶先生,以另外一种方式‘如是我闻’。”

  张静教授代表叶先生来到现场。她以叶先生创作的三首作品中的诗句,来表达对陈传兴导演以及《掬水月在手》团队的敬意。一是叶先生大学时代所写的“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二是叶先生为南开大学78级校友返校时所写的“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三是叶先生经历种种患难后写的“莫道无人能解听,恍闻天籁声相应”。“有一位资深影评人告诉我,陈传兴导演的电影,要先看十遍再讨论。这部电影从去年11月开始粗剪至今已经整整一年,我见证了影片不断打磨的过程。当我看过十遍之后,我想说,陈导演作为叶先生的知音是当之无愧的。”张静教授表示,希望更多的人走进影院欣赏这部影片,“来做陈导演的知音,来做叶先生的知音,来做古典诗词的知音”。

《掬水月在手》图3.jpg

  “有一天,当后来者想了解中国古代语言文字之美的时候,应该感谢拥有了《掬水月在手》这样一部优秀的文学纪录片,可以成为他们的‘如是我闻’。”影评人左衡在映后交流中如是说。

  据了解,《掬水月在手》将于明年春季在国内正式公映。春暖花开之时,让我们期待在大屏幕前,遇见叶嘉莹。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