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出版社推出《傅雷家书》四十周年纪念版 携手凤凰国际书城举办读书沙龙活动

[百科] 时间:2024-04-24 15:12:3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27次

原标题:译林出版社推出《傅雷家书》四十周年纪念版 携手凤凰国际书城举办读书沙龙活动

新海南客户端、译林南海网、出版出傅南国都市报12月24日消息(记者 蔡千岚)2021年是社推书周书城沙龙《傅雷家书》出版四十周年。《傅雷家书》已经在几代人的年纪念版阅读中走过了四十年,从坊间到校园,携手塑造了东方式家庭教育的凤凰典范。近日,国际译林出版社出版《傅雷家书》四十周年纪念版,举办以纪念这个特殊的读书年份。

《傅雷家书》纪念版

译林出版社的活动《傅雷家书》由傅雷次子傅敏先生编定并独家授权,独家收录了傅聪、译林傅敏的出版出傅家信,以及傅雷夫妇致儿媳弥拉的社推书周书城沙龙信,其他版本均不得收录。年纪念版最初,携手傅聪先生不同意发表其致父母的信件,称“那些东西太幼稚了!那个时候的我跟现在的我,虽然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深度和广度上有距离”,然而正如傅雷所言,傅聪的信“满纸都是sparkling”,傅聪“满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鲜艳……” 正是傅雷的 “痴心” 和傅聪的 “吸引力”,才有了维系十三年之久的傅雷傅聪父子两地书。傅敏先生获得哥哥的授权后,反复审阅父母家信和傅聪家信,体味父子往来书信中的微妙,以全家人往来家信为基础,精心编纂,整理出完整的情节主线,追踪了傅聪从一个琴童成长为世界级的钢琴大师闯荡国际乐坛的成长过程,展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学业精进、艺术修养、为人处世方面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傅雷家书》也从初版十四万字的小册子,几经增补、改版,变成二十七万余字的大书,从一部反思历史的文献到东方家庭教育的典范。

收入傅聪家信后的《傅雷家书》,不再是傅雷一个人的独白,形成了双向交流的父子对谈。二〇二〇年底,中国版权协会发布了 “二〇二〇年度最具版权价值排行榜”,译林版 《傅雷家书》入选 “二〇二〇年度最具版权价值图书 (传记类)”榜单,而傅家这部亲情之书必将陪伴更多人走过青春岁月,引发绵延不绝的回响。

“双减”政策落地后,教育回归课堂、回归家庭成为趋势,12月18日,译林出版社携手凤凰国际书城举办了“一个优秀孩子背后的大智与大爱——从《傅雷家书》谈‘双减’过后教育的答案”读书沙龙活动,特别邀请了著名主持人、心理咨询师、专栏作家文岚,南师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长三角地区班主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庞冉老师,以及著名主持人、阅读推广人聂梅老师从家庭、学校两个教育阵地结合《傅雷家书》谈大家最为关心的教育问题。

现场,几位嘉宾围绕《傅雷家书》就家书本身和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傅雷家书》作为亲子交流的范本,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真诚”

庞冉老师认为,我们现在谈《傅雷家书》时,会刻意把我们认为好的教育理念套到傅雷身上去,但傅雷其实是一位非常严苛的父亲。《傅雷家书》不能单纯地理解为教育的行为指南,它作为亲子交流的范本,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真诚,真实体现出一个父亲成长的历程。

文岚表示,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正是真诚,傅雷就特别真诚,真心地道歉,真心地反思自己过去的教育,提供了一个两代人坦诚交流的示范。但同时,傅雷这种事无巨细的教育方式,也需要把握尺度,要掌握好与孩子之间的距离,给予孩子空间,听孩子倾诉,听他的开心,悲伤,愤怒和懊恼,而不是一味地教。倾听和倾诉的过程本身,就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译林版《傅雷家书》收录了傅聪的信件,让我们得以倾听孩子的反馈,呈现一个真实的人,他的思想,他的情绪,他的优点,他的缺点……这是他社的版本做不到的。

完美的家长,是在成长的家长

谈到傅雷具体的教育方式时,文岚结合自己的例子谈到世界上没有不犯错的家长,完美的家长是不放弃成长的家长,就和傅雷一样,不断地倾听,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以自己作为反例,提醒孩子,不断地跟踪孩子的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 通过书中很多小细节,读者看到了傅雷教育方法的变化,看到了两个真实的人成长的过程。庞冉老师补充,“双减”过后,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增加了,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寻找共同的兴趣,培养爱好,开展交流,增强亲子交流。

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庞冉老师着重强调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区分。大家都知道家庭教育很重要,但往往并没有厘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自的空间和边界在哪儿,误以为家庭教育就是补学校的事,比如说家长检查作业,督促复习等,这其实不是家庭教育,而是加强版的学校教育,把学校的教育延展到家庭空间。家庭教育首先要体现在学校所不能做的,只能在家庭、社会空间里面才能完成的活动,才是家庭教育。比如说带着孩子去劳动,带着孩子去参观,带着孩子接触社会、人情,这一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综合性的发展。

“双减”过后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庞冉老师认为,傅雷对傅聪所提的“先做人,再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其实讲的就是家庭与学校,“道”与“术”的关系。家庭承担着培养个人品性的重要任务,得了“道”,传递到形而下的实操,效果就非常明显。“双减”之前,课业把孩子的空间都占满了,孩子们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擅长什么。“双减”给了孩子们空间,增加了家长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块来找到孩子的自我认知、自我定位。这和文岚的观点不谋而合,她认为找到这一辈子的爱好,顺势而为,是获得幸福最关键的因素,优秀的孩子都有很清楚的自我认知和定位,有明确的方向感,人生的道路走起来就更为高效。父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达成自我认知,按照父母的意愿和投射去逼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会适得其反。当然,如何具体如何引导孩子,其中确实也有“术”的问题,如何把握其中的尺度和分寸,确实是需要培训和学习。如果家长不能成为偶像式的“重要他人”,也可以扮演朋友的角色,倾听,沟通,发现,并适时地为孩子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并不需要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孩子的榜样。

人一辈子需要读三遍《傅雷家书》

庞冉老师认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读《傅雷家书》会有不同的体验。人一辈子需要读三遍《傅雷家书》。一次是在学校的时候,因为学校的要求,可能是一个作业,要读它;第二次是成人之后,第三次是随着你的年龄增长,到你的孩子越来越大,再读它的时候会越来越体会傅雷的心情。

文岚回忆自己教育儿子的经历和经验,对于父母对孩子心思细腻,紧密迫人的情感感同身受,同时也反思了之前因为不能与孩子充分共情而走的弯路。她认为译林版《傅雷家书》提供了非常真实的交流记录,其中充分展现了各个家庭成员的角色,夫妻,父子,母子,兄弟,以爱打底,各自恰如其分地站好了自己的位置。

庞冉老师提出,学生阅读《傅雷家书》,首先应该知其人,近其人,才能读其书,家长可以和老师配合设置一些互动的亲子活动来充分体验《傅雷家书》体现的交流。译林版《傅雷家书》由于收录了傅聪的回信,提供了非常好的示范。同时,阅读不必太功利,也不必求甚解,通过一定的强制性达成的阅读目标,有时候也是一种坚实的记忆,或许孩子到了某个人生阶段,有所感悟,会去重读,从而获益。这适用于所有的文学阅读。

对谈结束后,嘉宾与观众互动,涉及了叛逆、阅读、内驱力、对老师的看法等丰富的教育话题。(蔡千岚)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