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上台前,马英九再度访问大陆,意义何在?

[焦点] 时间:2024-04-18 15:58:4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71次

编者按:4月1日,赖清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再访问中国大陆,德上大陆并公布了详细的台前参访日程。那么,马英此次访问体现马英九的再度哪些个人渊源?此访行程安排又有哪些巧妙之处?资深媒体人、凤凰网特约作者陈国祥撰文解读。访问陈国祥曾担任台湾地区中央社董事长、意义中国时报总编辑。赖清全文略有修订。德上大陆

原标题:民族情怀驱动马英九致力于联结两岸

马英九2023年3月28日拜谒南京中山陵,手书“和平奋斗 振兴中华”。马英图片来自网络

马英九2023年3月28日拜谒南京中山陵,再度手书“和平奋斗 振兴中华”。访问图片来自网络

马英九再度访问大陆,意义首站登陆广东,赖清祭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次站远赴西安,进行清明公祭轩辕典礼;然后进入北京,预计与大陆领导人会面。

马英九一年前实现了踏上大陆的夙愿,当时是以祭拜祖先与参访民国重要历史现场与遗迹为主题,这次访问内容上了一个档次,从家祭提升为中华民族先祖的公祭,从会见国台办主任升为更高的大陆领导人,但内涵与精神是一致的,就是连结台湾与中国大陆之间的血脉、文化、历史与政治的联结。

2023年4月1日,马英九在湖南省湘潭县茶恩寺镇双阳村马家祖墓进行祭祖。图片来自网络

2023年4月1日,马英九在湖南省湘潭县茶恩寺镇双阳村马家祖墓进行祭祖。图片来自网络

马英九虽非大陆出身,但自小从父母教化与学校教育中深受中华文化熏陶,培育了深刻的中华民族情怀;他是坚定的中华民族主义者,也是深入骨髓的中华文化认同者。去年的“寻根之旅”,马英九对家族的眷恋、对民族情怀、对两岸的融合深情流露。

他深受中华文化熏陶,有着深厚民族情怀,自我清晰定位为中国人,首度达成梦寐以求的访陆心愿,不仅是一次认祖归宗之旅,在各项参访活动中,他流露着传承民族之魂、振兴中华之梦及希冀两岸和平的浓郁家国情怀,令海峡两岸多数同胞由衷敬佩。

年轻时的马鹤凌(后排右二),该照片陈列于岳云中学内紫云书院。图片来自网络

年轻时的马鹤凌(后排右二),该照片陈列于岳云中学内紫云书院。图片来自网络

祖籍湖南省湘潭县的马英九,父亲为国民党干部,1949年迁移台湾,随后奉命到香港准备出任务,他于1950年出生于香港,1952年再随家人移居台湾。马英九曾戏称自己是“大陆酝酿、台湾制造、香港交货”。虽然长于台湾,但深厚的民族情怀始终驱动着他奉献于振兴中华。

马英九的民族情怀源自父亲马鹤凌的有形教导与无形身教。马鹤凌对子女家教严谨,尤重中华文化的传承,勉励子女“为善读书不忘家训,立身行道毋忝所生”。在马英九小时候,父亲就要求他背诵唐诗,抄写古典文学名著,苦练毛笔字。 2005年马鹤凌去世,按照其意愿,骨灰盒上刻着他生前所作对联:“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华”,“携强扶弱,一起迈向大同”。由此可见他浓厚的民族情怀与高远的志向,马英九得其真传,成为儒家“内圣外王”的实践者。

2023年4月23日,马英九在《声生不息·宝岛季》节目中与两岸青年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图片来自网络

2023年4月23日,马英九在《声生不息·宝岛季》节目中与两岸青年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图片来自网络

父亲有强烈的民族情怀与深入骨髓的文化认同,母亲亦然,是马英九中华情结的根脉。2014年马英九为母亲所作的“慈母良师—甲子永世难报养育恩”悼文中写道:“妈妈是一个国家民族观念很强的人。小时候,她讲给我们听的床边故事,不是侠盗罗宾汉或白雪公主,而是鉴湖女侠秋瑾与革命党员徐锡麟从容就义的故事,她尤其喜欢讲述高志航烈士在浙江觅桥机场击落日机的英勇事迹。这是最鲜活的民族精神教育,我毕生难忘。”民族情与爱国心流露无遗。

图为马英九与其母亲秦厚修。图片来自网络

图为马英九与其母亲秦厚修。图片来自网络

中华文化与民族情怀深深浸润在其灵魂深处,成为指导他为人行事的沛然趋力。大学时代,他是保卫钓鱼岛运动的健将;在政府服务期间,他为两岸关系的解冻与开展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成为领导人之后,他更从方方面面开启两岸关系松绑、推进全方位交流、启动官方之间的公开往来与协商,其中签订的23项协议为两岸交往与互惠打通了任督二脉。

马英九执政八年,创下两岸至今最良好、最热络的关系,让两岸之间的经贸、人际、社会、文化、政治连结臻于高峰,虽然八年来横遭民进党政府破坏,但其深远的影响已如植根于沃土的生物,不断成长茁壮,即使一时遭受风雨侵袭,长远上必将蔚然成荫,照护两岸的中华民族子民。

图为马英九与“大九学堂”青年营队一起进行活动。图片来自网络

图为马英九与“大九学堂”青年营队一起进行活动。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长期的分隔与民进党政府的“去中国化”政策,台湾的中华情日益淡薄,马英九深以为忧,所以他卸任后组建了“马英九基金会”,其中一个工作重点便是促使台湾青年一代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并且强化与大陆青年之间的连结。他创办的“大九学堂”青年营队,主要是由培养爱国心与民族情为培育重点。他带领青年学子到金门参加“金门炮战”纪念活动,参访淡水沪尾炮台等中法战争遗址及有关“雾社事件”“牡丹社事件”的抗日遗址。他十分重视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命运与台湾际遇的关联性。去年马英九参观孙中山纪念馆时,建议中日甲午战争战败展览板上加上台湾爱国志士丘逢甲的“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句,以表达台湾同胞的痛苦和遗憾之情。

他带领台湾青年学子重走艰苦卓绝的抗战路,参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岳忠烈祠、抗日战争中国战区陆军第四方面军长衡岳地区受降仪式旧址、张自忠烈士陵园、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等,重温团结一致抵抗外敌御侮的抗战史,追思抗战志士和遇难同胞,传承中华民族团结御侮、自立自强的艰苦卓绝精神。这是本于民族情怀的台湾青年寻根之旅。

2023年3月29日,马英九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图片来自网络

2023年3月29日,马英九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图片来自网络

台湾的发展历程原即深深嵌入中华民族的命脉中,年轻一代不能忘怀,否则将成无根的漂流物。马英九以传承民族为己任,“己欲立而立人”,希望启迪台湾青年对历史的认知,唤起新一代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在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全方位连结中建构政治思维,投入振兴民族的洪流中。

台湾无法自外于中国大陆独立发展,这不仅是因为历史上及地缘上不可切割的密切关系,也是当今世界大局发展趋势所注定的。马英九深明于此,去年在南京中凭吊孙中山先生棺椁,题写“和平奋斗,振兴中华”,进而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深盼两岸共同努力,追求和平,避免战争,致力振兴中华,这是两岸中国人不可回避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努力实现。希望台湾青年深入了解中山先生生平和两岸关系,认清两岸一定要和平奋斗才能振兴中华。”这番话融合了宏观视野与民族情怀,发人深省。

2023年7月18日,马英九陪同大陆学生参访团在台北与文化大学师生进行交流。图片来自网络

2023年7月18日,马英九陪同大陆学生参访团在台北与文化大学师生进行交流。图片来自网络

马英九执政期间,坚持“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反对“台独”,在共同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两岸共同努力下,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恢复制度化协商机制,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有效运行,两岸各领域不断深化交流合作,两岸贸易与产业合作及社会文化交流持续深化,对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不仅是两岸互动与互惠之所需,也是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他致力于改善两岸关系,确保两岸和平,正是为了振兴民族大计而来。2015年11月7日,与习近平会面时表示,两岸领导人的握手“握着两岸的过去与未来,也握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深具历史意义”。

图为马英九(左一)与“大九学堂”学生一起进行活动。图片来自网络

图为马英九(左一)与“大九学堂”学生一起进行活动。图片来自网络

这次再度展开访陆行程,兼顾了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祭拜轩辕与黄花岗烈士是缅怀历史,带领青年与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交流是着眼于未来,而与大陆领导人会面则是表达台湾主流民意反对“台独”与期盼两岸和平。

马英九这回再访大陆,必将重申“九二共识”,其中“各自表述”的内涵有别于陆方,但舍此不论,在当前台湾的民意趋向下,将平添广泛认同的阻力。他再次以自己用实际行动证明,两岸共同把持“九二共识”,求同存异,彼此尊重,尽速恢复交流与对话,最符合台湾民众的利益。赖清德新政府当然不会完全接受,但两岸目前的紧张关系,唯有各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这是马英九这次访陆能否为两岸开启和平之窗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