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极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让小修小补逐渐回归百姓生活

[焦点] 时间:2024-03-29 18:20:2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1次

原标题:北京积极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让小修小补逐渐回归百姓生活

针头线脑中,北京便民百姓孕育着大需求;小店升级里,积极也有百姓新期盼。推动建设便民生活圈,刻钟既是生活设让生活今年商业工作中“让消费热起来”的基础,又是圈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写照。本报从即日起,小修小补开设关注便民生活圈专栏,逐渐记者将通过一线走访,回归用鲜活的北京便民百姓案例阐释便民消费中供给引导需求、需求创造供给的积极生动实践。

修鞋粘鞋底、推动缝裤边、刻钟换拉链、生活设让生活修单车……生活中很多人总会遇到一些不大但自己又弄不好的圈建事情。上街难觅又生活必需的“小修摊”如今正悄然回归都市人的生活。近日,北青报记者走访城区多家便民综合服务体,老百姓需要的便民摊作为生活“润滑剂”带动着城市重燃烟火气。

修鞋匠也能成为网红

李保生师傅的修鞋铺就开在西四北大街金瀛便民超市二层。一台乌黑锃亮的补鞋机、一台抛光打磨的机器及各种款式的锥子、剪子、粗线、粘胶……几十个零零散散的工具,再加上配钥匙的机器,便是他和哥哥两人的全部家当。

2月22日中午,北青报记者见到李师傅的时候,正是他最忙碌的时候,修鞋摊的空间不大,只能坐下李师傅哥俩,很多在附近工作的人趁着午休跑过来找他修鞋。一位从丰台赶来的女士带着一双雪鞋,“鞋有点开胶了,但女儿滑雪穿惯了,我跑了好多地方都说修不了,最后是从网上找到李师傅,一番沟通后才过来找他。”只见李师傅在腿上铺一块布,把客人送来的鞋放在腿上,用刀子把鞋底划开一条缝;在钩针上穿上结实的粗线,就开始给鞋底上线。穿针、钩线……44岁的李师傅熟练地做着每一个动作,花了20分钟才缝好一只鞋底。

“之前我们在路边摆摊修鞋二十多年,5年前也是赶上城市治理,我们才搬进金瀛便民超市。室内环境确实好一些,但不像在街边能被人看见。”李师傅说,四五年前他微信里攒下了500多位修鞋老顾客,如今已经增加到4000多位。“这几年我把网上的生活服务平台注册了一遍,每修一双鞋就发布一次。很多顾客也会主动给我好评,再加上口口相传,打开了知名度,很多素未谋面的顾客把鞋寄过来修,甚至还吸引了许多外地的顾客。”

在采访中李师傅说,如今人们的观念也在慢慢改变,鞋子不仅仅是破了才修,还需要时时保养。修鞋这个行当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他说,也有奢侈品店把鞋子送到他这里修补。有的鞋子是新鞋,要求增高鞋底。同样是修补鞋子,老式的修鞋三两下就修好了,而现在,李师傅为这些高档鞋子提供的服务包括清洗、保养、去渍、修复、补色等多道工序。

凭借从父辈学来的手艺,李师傅兄弟俩在20多年里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他们白天修补着穿坏的鞋子、背坏的包,晚上还要洗鞋、给皮具做护理,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方便。

百姓生活缺短板便民中心来补齐

孔令华师傅的裁缝铺开在东城区天泽祥便民综合体地下,虽然十几平方米的店面并不显眼,但他从2018年至今没换过地方。他从事裁缝行业近30个年头,周边很多顾客小时候是他给做过衣服,到成年后的婚礼礼服、孩子的衣服还是找他做。“90年代做衣服的人多,当年赶工期经常熬通宵,但现在做衣服的人少多了,普遍都是改衣服。”

走进孔师傅的店铺,他正踩着缝纫机为一件汉服缝上绣片。他在这边开店多年,顾客多是附近小区居民。孔师傅也在美团上注册了账号,拓宽自己的顾客圈。“这是故宫附近一家汉服店的活儿,他就是在网上找到了我。但店里平时接的都是修改、缝补的衣物,换拉链、改裤脚等小活。”“小孩的衣裤常常要改裤脚、换松紧带,所以我和一些家长都是缝纫店的常客。”家住海运仓的郭女士说。附近多位居民表示,开锁换锁、修鞋、缝补衣物、做被子、理发这类服务,在这家便民服务中心里都找得到,买个菜顺便就能修修补补,真是经济方便,家里的旧物“活了”,也降低了生活成本。

近些年,本市有序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既有效破解“流动摊贩”难题,又方便市民群众生活。比如,在西四的金瀛便民超市里,不仅李师傅的修鞋摊颇具人气,他隔壁修钟表的摊位也有很多老街坊经常来,旁边还有提供上门服务的五金小家电维修,响应居民号召,超市还在一层引进了一家能组装家具的小店,春节后又新开了理发店,各种手艺人服务在这里一应俱全。金瀛超市负责人表示:“做便民超市之前这里是一家电子市场,改变服务业态后,我们就全力满足周边老百姓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做好服务,方便邻里。”

多个街道破解流动便民商贩难题

车胎漏了,前方就是修车摊;拉链坏了,无需重买,下楼就能修……“小修摊”能解“燃眉急”,既是小本经营者的生计所系,又是城市生活不可少的“润滑剂”。北青报记者获悉,近年来大兴、密云等区的多个街道为小修小补的摊位安置了新家。

在大兴清源街道圣和巷与成庄南路交叉口,一个规范统一的绿色遮阳棚格外显眼,这是近年来街道刚刚打造的一处便民服务点。街道以原枣园路“小修摊”为治理试点,与市政园林中心联合,在康庄公园西门划出空地,建立便民服务新点位,对口提供给原摊主。

如今,原枣园路8家“小修摊”已全部迁入。“不收任何费用,还支起棚子,既遮阳又挡雨,经营环境比原先舒服多了。”修鞋摊主王师傅说。“我已经为周边居民理发5年多了,因为价格公道、手艺好,积累了不少回头客。”邓女士是服务点入驻的第一位摊主,她分享道,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如今给大家伙理发安心多了,再不用担心因为占道给周边车辆、行人造成影响了。此外,因为摊位固定,最近邓女士的客源越来越稳定。

“我们把周边评价好、居民比较认可的便民摊主进行吸纳,形成统一的服务点,一方面便于后期管理,另一方面也为周边百姓提供方便。”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李青林介绍,随着街道对辖区内的“小修小补”摊点进行摸排调研,最终对辖区内两处“小修”摊点的位置、经营范围等重新进行了指定,实施划定位线、规范管理,服务辐射周边多个社区,极大地便利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街道还充分利用公众号、小程序等线上方式以及“便民大集进社区”活动等线下方式,结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不断提升便民服务点知名度和服务面。

修车、修鞋、修表、配钥匙……这些便民服务价格不高、利润有限,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经过密云区果园街道统一规划,一座新建成的“三修一配”便民服务网点去年正式营业,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让城市面貌更加整洁。果园街道西门外大街路南侧,10位摊主的新摊位配有收纳柜、修理柜台,操作起来更加便捷,方便服务果园新里北区、季庄、康馨雅苑等多个社区。“在网点的设计上综合考虑了摊主们的建议,统一规划设计,更方便摊主使用。”果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说,新网点遮阳避雨、干净、敞亮,既保留了便民化的服务,又解决了多年来“三修一配”摊点周围的环境秩序问题,赢得了摊主和居民们的点赞。文/本报记者 李佳 摄影/本报记者付丁

新闻内存

让修鞋、配钥匙等服务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近日表示,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让适老化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更加丰富,使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

束珏婷在商务部2月16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近年来,商务部积极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确定两批共80个试点地区,指导推动试点工作加快落地。

一是重点完善社区消费的供给设施。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圈一策,推动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和品质提升类业态。

二是重点推动社区消费的场景创新。推动一刻钟消费服务圈、养老托育圈、休闲文化圈等各类服务功能更好融合,引导便利店、社区超市“一店多能”等。

三是重点培育社区消费的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综合服务型的商业中心、邻里中心,鼓励连锁企业门店进社区,支持开展社区促消费活动,激发市场活力。

据介绍,截至目前,80个试点地区共建设便民生活圈1402个,涉及商业网点28万个,覆盖居民社区2766个,服务居民3200多万人。(李佳)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