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盘点首批入朝18位师长:起义部队3个师长,都没授衔

[百科] 时间:2024-03-28 18:47:3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62次

    

原标题:盘点首批入朝18位师长:起义部队3个师长,都没授衔都没授衔

    

    

作者:莫孤烟

在电影《志愿军之雄兵出击》中,原创义部一些志愿军师级干部在片中实名出场,盘点如38军112师师杨大易、首批师长政委于敬山,入朝40军118师师长江潮等,位师这在以往的长起影片中是不多见的。

第一批入朝作战的都没授衔志愿军部队共6个军,原创义部下辖18个步兵师。盘点在后的首批师长授衔中,这18位师长由于资历深浅、入朝战功大小等各不相同,位师授衔情况也不一样。长起

杨大易少将

112师师长杨大易是都没授衔四川人,14岁参加红军,在四方面军30军当通信员,参加过川陕根据地反六路围攻,也是西路军的幸存者。他在抗战末期是山东滨海军区第4团团长,这个团也是山东八路军的主力团之一。挺进东北之后,杨大易先是担任团长,辽沈战役前升任1纵1师副师长,直到四野部队南下广西剿匪时才升任112师师长。

113师师长江潮是河北人,比杨大易大两岁,17岁那年参加东北军,抗战爆发后秘密加入组织,身份暴露后带着一个连的人起义,投奔了万毅领导的八路军。这支部队日后扩编成独立团,江潮任团长,这个团就是日后113师339团的前身。解放战争中,他在1纵2师当参谋长,直到解放后才担任113师师长。

江潮和夫人的合影

114师师长翟仲禹是山东人,和杨大易同岁,解放时刚30岁。他的经历和《亮剑》中的赵刚相似,都是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爱国学生,抗战爆发后才入伍,被组织派到万毅的东北军里搞秘密兵运,1942年组织起义,之后在山东滨海军区当团长,进军东北后在1纵3师当团政委,之后升任副师长、师长。

在38军的三位师长中,只有112师师长杨大易是根红苗正的老红军,其他两位都是抗战时期才加入八路军的,缺少红军时代的经历,这其中的区别在授衔时就明显体现出来。杨大易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江潮和翟仲禹均是大校。

在1964年授衔时,任西藏军区参谋长的江潮授少将,而翟仲禹回国后到苏联深造后来任兵团副参谋长旅大警备区参谋长副军长吉林省军区政委军区副参谋长军区后勤部部长等职1987年离休。直到世也没当上将军,这在志愿军师级干部中是比较少见的。

翟仲禹

39军的三个师长分别是115师师长王良太、116师师长汪洋、117师师长张竭诚。1955年授衔时,王良太和张竭诚都是少将,而在抗美援朝中战功显著的汪洋却是大校。

王良太的情况和杨大易相似,都是四川人,1933年参加红四方面军,只是王比杨大两岁。不同的是,王良太在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调到了一方面军,参加了腊子口战斗(经历和开国中将张仁初相似)和平型关战斗(任685团连长)。解放战争中,他在东野2纵5师当参谋长,后升任纵队副参谋长,辽沈战役胜利后调任4师(115师)师长。

王良太少将

山西人汪洋是志愿军师长中最年轻的之一,解放时才29岁。他也是没有红军时期的履历,1937年才奔赴延安并加入组织,抗大毕业后去老家晋东南加入八路军反扫荡作战,从副排长干起,一直干到东野第一主力师2纵5师的师长,接的是名将钟伟的班。116师可以说是志愿军中最出彩的几个师之一,重创美骑兵第1师、活捉美军黑人连、突破临津江,连克平壤汉城,战功不亚于万岁军的几个师。

汪洋少将

张竭诚是湖北人,也是14岁参加红军。他是红25军的,任职一直在八路军344旅、新四军第3师、东野2纵这个系统内,从未脱离这支部队,所以说是39军的元老。他在解放战争后期就是117师师长,打完朝战回国后就升任39军军长。

和38军的情况一样,授衔时红军时代参军的王良太和张竭诚都是少将,缺少红军履历的汪洋授大校。不过,在1964年授衔时汪洋被授少将,这也是对他卓越战功的肯定。

张竭诚少将

40军的三位师长是118师师长邓岳、119师师长徐国夫、120师师长罗春生。这三位都是老红军,邓岳和徐国夫来自四方面军,罗春生来自一方面军。邓岳和徐国夫都是1955年的少将。

邓岳参加红军时只有12岁,经历了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到川陕的全过程,年纪很小却资格很老。解放战争时期他是东野3纵7师的师长,在韩先楚的领导下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出国作战首战两水洞,打赢了出国第一仗,五次战役无役不予,1951年便升任副军长,回国后还当过38军的军长,两个大军区的副司令员,职务级别甚至超过了一些中将。

邓岳少将

徐国夫的年纪要大于上述几位,解放时已35岁。他参加过六安暴动,也算是红四方面军的元老,在志愿军各师长中资格最老。

邓岳和徐国夫无论是资历还是军功都是毫无争议的少将。最可惜的是罗春生,这位参加过江西苏区反围剿的老革命在1952年遭敌空袭而壮烈牺牲,否则也必然是开国少将。

42军的三个师长中,124师师长苏克之和125师师长王道全都是抗战时期加入八路军的,他们在1955年都被授大校,也都在1964年晋升少将。126师师长黄经耀1931年便参加红军,但升职较慢,抗战初期只是排长,解放战争时期是东野2纵的一个团长,5纵(42军)成立后才升任副师长、师长。

可能是因为42军是东北成立最晚的一个军,打仗比较少黄经耀1955年授大校不过他在1961年就晋升少将了,也是对这位老红军的肯定。

50军是起义部队,他们的三个师长白肇学、陇耀、王家善都是出身滇军,在抗美援朝结束回国后都转入地方任职,因此都没有授衔。

在第一批入朝作战的6个军里,来自华北的66军一直不太受关注,三个师长杨有山、成少甫、宋玉林也都不是很有名。但这三位都被授予少将,其中成少甫和宋玉林是1955年少将,杨有山是1964年少将。

之所以授衔有先后,还是和参加革命先后有关。成少甫和宋玉林都是1930年参加红军,都来自红一方面军。而杨有山和江潮的情况类似,原是东北军的,抗战爆发后才加入组织。

总之,志愿军第一批入朝作战的18位师长,除了罗春生牺牲,50军的三位师长转入地方之外,其余14人中有13位先后被授予少将军衔。虽说革命不分先后,但有无红军履历在资历评价中确实是有重大影响的。

另外,在电影《志愿军之雄兵出击》中,创作者虚构了一个叫李默尹的人物。按片中的设定,李是1929年的老红军。如果真有这样的人,那他的资格比大部分师长都要老。但在片中他基本上就是一个普通战斗员的身份,这实在是不合情理的。返回,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