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心工程做到群众心坎上徐州贾汪新时代文明实践观察

[热点] 时间:2024-04-20 09:33:1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69次

原标题:把人心工程做到群众心坎上徐州贾汪新时代文明实践观察

把人心工程做到群众心坎上

徐州贾汪新时代文明实践观察

( 2020-08-13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时代新风

本报记者郑生竹

2018年被列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以来,把人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探索理论宣讲新模式、心工徐州新推出联系群众新方法、程做察搭建文明实践新舞台,到群代文从而让党的众心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基层干群关系更为紧密融洽,坎上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贾汪践观

“讲演问”让理论宣讲接地气

“大到‘六稳’‘六保’,明实小到养老社保,把人每次都在广场舞开始前来一段三五分钟微宣讲。心工徐州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络员以来,程做察33岁的到群代文王旭已记不清自己说了多少段微宣讲。

王旭曾经是众心大吴街道小吴村劳动保障协理员,因常年为村民办理医疗养老保险、坎上调查统计失业人员、贾汪践观免费组织就业培训,与群众打交道多,被区里聘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络员。

在王旭看来,组织基层群众开展理论宣讲最忌长篇大论,要让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除了要做到言简意赅,还需联系群众身边事,让宣讲关乎到每个人。

早在32年前,潘安湖街道的马庄村就坚持在每月第一天组织村民升旗,仪式结束后再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简短地宣讲党和国家大政方针。

受到这一宣讲方式启发,近年来贾汪区在全区推行“四前一后”理论微宣讲模式,即在村民会议前、文艺演出前、放电影前、跳广场舞前、升旗仪式后组织对群众理论宣讲。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了让基层宣讲活动轻量化、接地气,贾汪区还探索出“讲演问”宣讲形式。

“民法典,共七编,一千二百六十条,总则、物权不能少,合同、人格权很重要”……因为节奏欢快,朗朗上口,耿集乡贤艺术团自编自导自演的快板作品,居民传唱度颇高。艺术团成员曹香玉说,民法典内容多,不容易理解掌握,但创作成快板后,老百姓听得懂、有收获、反响好。

“十必联”让联系群众更紧密

“2018年270例、2019年180例、2020年上半年20例……”走进耿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69岁的退休老支书耿德堂拿着一叠材料,一板一眼地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所在乡镇矛盾纠纷存量化解将尽、增量不断下降。

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见人走心”,贾汪区首创的“十必联”工作法正在全区各个村居铺开。但凡群众家里有喜事、丧事、急事、难事、病事、纠纷等,必有帮扶志愿者上门联系。

刘丹是西大吴村村民,她的庭院前张贴的“‘十必联’服务公示牌”引人注目,而27岁的外来媳妇杜盼是公示牌上的“包片人”。

疫情期间,待业在家的刘丹想找点事干。杜盼了解到这一需求后,很爽快地将刘丹吸纳到自己的微商团队。现在,刘丹每个月在家就能挣两三千元,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以前不好意思向街坊邻居说困难,现在‘包片人’很走心,会主动上门帮扶联系,就不再感到难为情了。”

“‘十必联’群众工作法就是要把工作做到群众身边,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贾汪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思英说,“十必联”服务队伍里既有老党员、老干部,也有热心群众、回乡创业的青年人,通过一人包十户,与基层群众建立常态化联系,推动文明实践由进村向入户深化,由见人向走心深化。

为解决文明实践工作“谁来干”问题,贾汪区还组织党员志愿者、社会志愿者、群众志愿者三支志愿服务力量,对接群众需求。

疫情期间,贾汪全区1167名机关志愿者、5800多名基层党员志愿者、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下沉到疫情防控一线,开展防控宣传、排查登记、卡点值守、助力复工复产等志愿服务。

“搭舞台”让群众成为文明实践主角

位于紫庄镇西南部的岐山村地处偏僻,但这里走出来的“火葫芦”文艺志愿服务队却在周边乡村名声大噪。今年68岁的李文起在白天是村办幼儿园的门卫,晚上是服务队的主角,常来村里的文化礼堂参加节目排练,最为上手的是快板、小品、二人转等节目。

外观白墙灰瓦、室内宽敞明亮、空调音响俱全……2018年新落成的文化礼堂,是岐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要建筑,现已成为当地村民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大舞台。

“这是属于村民自己的舞台,只要有文艺活动,可以随时搬到舞台上来。”岐山村党总支书记杨永说,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文明实践的活力才会源源不绝。

不同于宅在家里看电视,村民们结合党的创新理论自编自导节目,主角和观众都是村民们自身。“身边人演给身边人看,基层群众更容易接受。在舞台上看到自己身边熟悉的人,一些村民感到很有成就感。”杨永说。

除了新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要成为基层群众开放式的舞台,贾汪区还要求原有的村部拆除围墙、去衙门化,把办公室腾出来,改建成群众活动室,让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

“村两委人员集中到前台办公,剩下的场所全部改为群众活动功能室。”大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朱宝珍说,以前不少村民认为村部就是村两委人员办公的地方,不愿到村部来。将村部改为服务村民的阵地后,村民们去的次数明显增多,“基层党组织与群众之间有形的隔阂被消除后,心理上的隔阂也会随之慢慢消解。”

为了让群众有更多开展文明实践的舞台,贾汪区还要求区级机关和各乡镇街道把平台资源拿出来打通整合,再围绕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等内容建成5大平台,将分散在各条块的资源力量统筹调度使用。

“新时代文明实践是一项人心工程,我们要把工作做到群众身边、做到群众心坎上。”贾汪区委书记张克说,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过程中,贾汪区始终贴近群众需求,在服务群众中凝聚和引领群众。(郑生竹)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