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书画地图·知识闪卡】绵阳篇|《墨竹图》:宋代文人墨竹画的典范

[热点] 时间:2024-04-24 18:59:4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3次

原标题:【四川书画地图·知识闪卡】绵阳篇|《墨竹图》:宋代文人墨竹画的川书典范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盐亭人文同的《墨竹图》是代表中国艺术高度的100幅名画之一(精品),他与苏轼共同开创的画地中国绘画流派湖州竹派,其生命力绵延千年。图知图宋

《墨竹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识闪全图竹杆似屈而不屈,卡绵竹叶针刺凌飞,阳篇浓淡交替而又层次清晰,墨竹竹品人情尽在其中,代文的典是人墨一幅以写实手法绘就的作品,堪称宋代文人墨竹画的竹画典范,画出了竹之“虚心异众草,川书劲节逾凡木”的画地精神。纯用水墨渍染而成,图知图宋笔法严谨之中有潇洒之致,识闪是卡绵迄今所见最早一幅免去了勾勒方法的作品。综观全图,竿、节、枝、叶,笔笔相应,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文同非凡的笔墨功力和对竹的深刻理解。一根倒垂的竹子从画幅的左上角顺势而下而又翻转而上,秀峭而劲挺。截取最动人的姿态来构图,竹竿劲健挺峭,竹枝横斜,竹页飘洒飞舞。发挥毛笔的特性,用笔撇出竹叶,以浓淡墨区分竹页的正反,确如宋代大画家米芾所言:“以墨深为面淡为背”,且竹页之大小、转侧都表现得很生动,对竹竿和页稍出现的飞白笔触也不加修饰,一任自然,全图给人以清新潇洒富有生意的感受。

墨竹于北宋仍属初兴之画艺,与当时尚工笔写实之花卉犹有时代性之相关,故未见“介”、“爪”式的撇叶,也未见竹节间的书法连笔。通幅画法在“画”“写”之间,与元代及此后的文人写竹相异其趣。

此图重在写实,以浓淡突出竹叶的先后秩序的不同,反映了文同借竹写照自身、抒发情感的艺术特征,是“情境”绘画的典型作品之一。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美术史》认为此件作品,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绢本《墨竹图》轴(也称《倒垂竹》《偃竹图》),是遗留至今传为文同的作品中最为可靠的作品。

作者文同介绍: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又号锦江道人。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

文同的人品与才气过人,善诗文,著有《丹渊集》40卷,但因党祸株连,诗多散佚,致使其诗名为画名所掩。亦工书法,特别以墨竹最为人推重。其为人洁身自好,忠厚而平和,光明磊落,识见卓然,官有政生,不谈权势,不苟世俗。因此他同时代的人均给予他极大的美誉,可说是新旧党人都交口称赞。如文彦博称其“襟韵洒落,如晴云秋月,尘埃不到”,宋史说他“方口秀眉,以学名世,操韵高洁”,可见人品德操之高,声名影响之大。

墨竹一门绘画产生以来,文同是第一个大师,当世和后世评价极高,可以说达到了顶点。元代著名画家李衎说,文同的墨竹一出,“不异杲日升空,爝火俱息,黄钟一振,瓦釜失声”。黄庭坚说文同墨竹“能极其变态,其笔墨之运疑鬼神也”。陆游说:“石室先生笔有神,我来拂拭一酸辛。败墙惨澹欲无色,老气森严犹逼人”。吴镇说:“独文湖州挺天纵之才,比生知之圣,笔如神助,妙合天成”。又:“古今墨竹虽多,而起凡人圣,脱去工匠气者,惟宋之文湖州一人而已”。还说:“墨竹风韵为难,古今所以为独步者,文湖州也”。张丑赞:“文湖州以写竹名天下”。《图画见闻志》称文同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宣和画谱》说文同之竹“托物寓兴,则见于水墨之战”。文同墨竹成就之高,于此可见。

在文同书画的评者中,评价最多的人是苏轼,其次为苏辙、黄庭坚、陆游、米芾等人。

文同的绘画与苏轼一样着重表现情,并运用了书法用笔,把五代以来兴起的墨竹推向新水平。文同墨竹,被当时推许为至高无上的艺术表现。他是宋代文人墨竹画成就最高的代表之一,是湖州竹派的创始者,中国文人画的开拓者。

资料来源:《四川美术史》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网络截图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四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327203。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