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劳动美】裴向军:踏遍清溪深谷 做一名不断攀登的科研学者

[百科] 时间:2024-05-03 05:43:3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38次

原标题:【中国梦·劳动美】裴向军:踏遍清溪深谷 做一名不断攀登的中国科研学者

人物名片:裴向军,52岁,梦劳名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院长,动美断攀登研究生院院长,军踏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遍清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溪深学2022年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5月6日讯(记者 戴璐岭 实习生 罗石芊)“踏走清溪仰深谷,科研笑谈云岭轻峰峦”。中国在他的梦劳名朋友圈简介中,短短14个字概括了他的动美断攀登工作心得。从2004年入川读博后,军踏18年的遍清时光中,他的溪深学足印不仅遍及四川各类地质地区,也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科研新疆天山等祖国的中国大江南北留下痕迹。他,是2022年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裴向军。

“中国专利金奖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四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这些响亮的“前缀”常会伴随他的名字出现。这位有目标、常勤奋、懂创新的“业界大佬”,在面对奇特各异的地质问题时,不断实践突破,提出了许多开创性、前瞻性的世界级解决方案。

裴向军

2004年,正值西部大开发之际,国家西部急需水电基建建设人才,裴向军从吉林大学博士毕业后便来到成都理工大学攻读地质工程博士后。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裴向军和他的团队一路逆行到重灾区青川县。在灾后的1个月里,裴向军团队直面多变、严峻的地质灾害,共排查了879个地质灾害点,为青川县灾后安置重建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被国土资源部、四川省授予“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同时,在应对地震造成的重大滑坡灾害中,裴向军及团队通过多次实践研究,总结提出了强震动力过程岩体非协调变形—动力扩容—岩体损伤—超孔隙水激发机理,总结成稿《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研究》,获得了2011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名。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遭遇7.0级地震,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九寨沟多项湖泊景观消失,上中下游次生灾害迭生,遗产地美学价值受到严重影响。如何在保护遗产价值的同时避免新的损害,是修复九寨沟遗产地的关键问题之一。2019年,裴向军和团队一同进行了一系列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和修复的实践探索,首次采用振冲碎石固基、糯米灰浆筑坝、竹锚加筋护坡、生态材料防渗等措施,成功恢复震前生态系统,解决了九寨沟震后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修复这一国际难题,得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高度认可,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地修复“十佳”案例。

“科研就是自己在深谷里不断奋斗,达到一定高度后还要不断攀登,最终才能‘笑谈云岭轻峰峦’。”裴向军说道。2021年,裴向军入选了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获批四川省总工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西南的这片热土里,裴向军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部省级项目40余项。并先后承担了川藏铁路、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新疆天山公路等20个国家重大工程地质灾害成因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形成了特色原创性学术成果。

谈及这次荣获2022年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裴向军笑称确实没想到。“在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学者,我可能并不是最突出的。能够获得这个奖项,首先是意外,其次也觉得非常感谢和激动,今后也会在科研上继续努力。”裴向军说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链接:

【中国梦·劳动美】吴利梅:24年扎根彝区农村 自创适合彝区的教学模式

【中国梦·劳动美】“研发能手”熊柱红:克艰求新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中国梦·劳动美】李小孟:“数十年磨一剑” 做新时代农田的守望者

【中国梦·劳动美】熊波: “择一事,忠一职” 从业27年解决300多项装置难题

【中国梦·劳动美】“单腿战士”汤晓明:坚守在交通执法一线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四川新闻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8-85327203。

(戴璐岭 实习生 罗石芊)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