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的真相——印第安人,并非败亡于“仁慈”或技术落后

[知识] 时间:2024-04-29 06:29:3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0次

    

关于这个节日,仁慈一些流传甚广的感恩错觉。

昨天是节的技术美国的感恩节,今早收到短信,真相有几位人在美国的印第于或读者祝我感恩节快乐。那正好借这个机会,安人说说这其中的并非败亡故事吧。
时下很多国人反感洋节,落后而据我观察,仁慈这其中对感恩节的感恩厌恶与嘲笑又尤甚,因为按照在简中互联网最广为流传的节的技术传说,最初移民美洲的真相白人是为了感谢印第安人帮其在新大陆立足,才创设的印第于或这个节日的。你们为了印第安人创造了这个节日,安人却最终把印第安人赶到了自留地,并非败亡这总不合适吧?所以很多人觉得白人既虚伪又残忍。而印第安人的败亡,则是因为他们太仁慈,且技术落后。
且不论感恩节是为了感谢印第安人这个说法本身尚存争议(另一种说法是该节日起源与清教徒的习俗),即便在真实历史上,这个故事也并非很多人笼统认为的那么简单而脸谱化:
你有没有发现,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1620年五月花号到达美洲,西方人开始在北美站稳脚跟,至少有一百多年的空窗期。
这期间,欧洲白人曾经尝试过无数次向北美洲移民。但移民过去的人基本都是去一批死一批。航船把移民撂下返航,来年再回来时就看到营地已经空空如也了。
这其中的道理,其实也简单,欧洲白人移民在新大陆大多活不过一年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片土地不好种粮食,更主要的就是印第安人的侵袭。虽然新来的白人有技术优势,但相比于当地人多势众的印第安土著的进攻,极少数白人根本无法抵御其进攻。
比如英国最早建立的北美殖民地詹姆斯顿,就在1622年被附近的印第安部族攻灭了,其定居者被屠戮殆尽。也就是所谓的“詹姆斯顿大屠杀”。
是的,在北美大平原上草莽出身、野蛮生长的印第安部族们并不傻,更不“圣母”,长期的部落间的黑暗森林游戏,让他们对外来入侵、殖民的反击从不手软。
1620年,当五月花号来到美洲时,却幸运的碰上了一个意外——
五月花号上岸的这个地方,他们当时被一个叫做万帕诺亚格的半游牧印第安部落所占领,当时,这个印第安部落正在临近印第安部落的威胁下挣扎求生,生死存亡之际,该部落的酋长马萨索伊做了个决定:一反之前大多数印第安部落与白人殖民者的敌对常态。与刚刚到达美洲的五月花号白人移民合作,通过帮他们在新大陆立足,换取他们先进的铁器乃至枪炮,以帮助自己的部落躲过仇家部落的追灭。
于是就有了所谓“印第安人帮助五月花号移民立足新大陆,白人移民与印第安人一起欢度感恩节”的佳话。
但在这段“佳话”的背后,讲述者不会告诉你的是,这其实是一次双方基于各自的实际利益进行的交换
当时人数居于绝对劣势的白人殖民者,通过与万帕诺亚格部落的结盟,获得了“保护伞”,终于得以在新大陆站稳了脚跟。
而万帕诺亚格部落在之后数十年中,通过从“白朋友”那里获得的枪炮,急速扩张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几乎把今天整个纽约、宾夕法尼亚的大部都收入自己囊中。
多说一句,这个印第安部落拿着“白朋友”给他们的洋枪洋炮,杀起与他们有世仇的印第安同胞们一点不比白人入侵者手下留情——如果不是更狠的话。
搞出印第安人版“明治维新”的马萨索伊酋长死于1650年左右,据说他死前叮嘱他的儿子,一定要继承自己与白人结盟的政策。但这位被白人称为“菲利普王”上台后很快就自我膨胀,积聚兵马,试图反击白人殖民者一波。
结果这次起事失败了,白人殖民者展开了报复,“菲利普王”身死国灭,万帕诺亚格这个依靠“白朋友”而强的“印第安帝国”在短暂崛起几十年后,就迅速熄灭了。
这才是“感恩节”背后的历史真相。

你有没有发现?在这段历史插曲中,其实万帕诺亚格部落与后来明治维新时代的日本有着诸多谜之相似——
双方都是接着先是借着西方人的洋枪洋炮起事,等到自己靠着“师夷长技以自强”混壮了,将枪口对准自己“同文同种”的“兄弟民族”,在翅膀硬了之后试图与白人闹掰,“造反”一波不成之后被直接平推。
而其实你放眼全球,会发现在大航海时代开始后,这样的故事在欧洲以外的地方几乎到处都是,美洲有万帕诺亚格部落、易洛魁联盟,亚洲有日本的明治维新、中东有埃及的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甚至就连我们印象中备受欺压的“黑非洲”,其实也不是所有部落在白人一来之后就任其鱼肉的。在非洲象牙海岸,曾经崛起过如达荷美帝国等一系列“师夷长技以自强”的黑人强国,依靠白人传来的洋枪洋炮,的对临近黑人部落形成了强大的技术优势,从而征服和统治了这些临近的酋邦,而像达荷美帝国这种国家,当时“对外出口”主要项目是什么呢?贩卖黑奴——是的,这些最先接触西方的黑人部落在处置其“黑人兄弟”时,也没比白人仁慈多少。
历史上真实的达荷美女战士,不是因为比周边部族的男性更为骁勇而因为大量配备了西方火枪,方能在当时的西非横行一时。
每当看到这些历史,我就想起了刘慈欣在小说《三体》中讲到的那个问题——故事中的中国为什么要搞“红岸计划”呢?因为研究者意识到了“文明接触的不平均性”。
设想一下,假如人类有一天突然发现了外星文明,那么所产生的效果是什么呢?
很可能不是很多二流科幻作品中所设想的,人类文明一下子就世界大同了,全球各国一下子统一战线,一致对外(外星人)了。恰恰相反,真正会发生剧情,很可能会重演北美的万帕诺亚格和易洛魁、东亚的日本、中东的埃及、非洲的达荷美等故事。那些先与外星人接触的国家首先获得巨大的启发和技术爆炸,然后利用这种促然而至的代差,先对地球上其他文明完成一波“碾压”。
所以大刘这里写的还是蛮高明的,小说中建红岸基地绝对不是没事找事,这个情节设计拥有太多的从历史经验中获得的合理性——
对文明而言,抢先对外接触、并保持开放,才是比核弹更厉害的超级技术。
这是我们在感恩节的真实历史中能获得的第一个启迪。

下面,让我们再讨论一个更恐怖而耐人寻味的问题:
为什么,无论万帕诺亚格、易洛魁、二战前的日本、阿里王朝的埃及、还是达荷美帝国,虽然曾经靠学习欧洲技术完成急速崛起,但最终却都没有玩得过本家西方文明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技术学的还不够精专,或者传说中的“心善”么?
当然不是的。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他们的文化和制度,无法驾驭猝然爆炸的技术力,从而产生了一种技术崩解。
比如以经济学的眼光考察非洲的达荷美帝国的运作模式,你就会觉得很奇怪,这个帝国在俘虏了临近部落的黑人奴隶之后,宁可将他们贱价卖给白人奴隶贩子,也不会像一个真正的农业帝国一样,将其作为劳动力首先留作自用。
美洲的万帕诺亚格等部落则更奇怪,征服了仇敌部落之后经常直接搞屠村,杀掉工农业文明国家眼中最宝贵的劳动力。乃至像“菲利普王”这样的酋长起事时,其所调用的力量依然是一个部落或部落联盟,而不是一个国家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就是因为国家这种“想象的共同体”的建立看似简单,实则也是一门技术——文化的技术。这种技术比洋枪洋炮这种表面技术传播的更慢,非洲黑人酋邦和北美印第安部落都没学会。所以他们社会的组织形式,依然停留在以血亲为基础的部落层面。所以那些依靠过于先进的军事技术所征服敌对部落人口,对他们来说是无法团结和整合的“无效人力”,只能杀掉剥头皮做收藏,或者卖给白人殖民者换钱。而这种“文化技术”的代差最终让土著与西方人在表面技术日渐弥合的同时,反而迅速拉开了力量的差距(因为技术是会带来马太效应的),最终导致了他们的败亡。
把这个故事套用在近代日本速兴与速亡上,你会发现其逻辑本质是一样的。
近代日本通过明治维新确实迅速学习、吸收了西方的“表面技术”,植产兴业,建立近代化国家、立法、司法、行政、军队、教育等等体系,似乎都搞的很顺利。但西方赖以崛起的那种最深层的“文化技术”,日本人还是没学会,那就是发展工商业,依靠工业、商贸体系统治全球的制度与思维方式。于是直到二战之前,日本的工商业一直都非常孱弱,在国家优先级的排位中处于“小媳妇”的角色,地位远远不如军事重要。
这种孱弱导致了日本最终无法打开本国之外的国际市场,劣质的商品出了国门根本没人愿意买,企业微薄的盈利也不足以在原材料价格高启时与西方同行进行竞争,那怎么办呢?只能对外进行野蛮的武力扩张、征服,试图用刺刀强行获取市场与原材料。并最终因此而走向了灭亡的不归路。
这种行为,从本质上讲与万帕诺亚格对临近印第安部落的屠村与达荷美帝国喜欢抓黑奴卖给西方人是一样的,都是一个文明的枪炮等“表面技术”实现了爆炸,但文化这种“深层技术”没有跟上之后产生的畸变与内爆。
很多人在观察历史,民族的兴衰、强国的变换时,最先注意到的通常是表面技术,连李鸿章都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么,但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上,技术先进民族与技术落后民族的表面“技术平权”往往是迅速发生的——比如白人殖民美洲后,印第安人用了一二百年时间就学会了使用他们的马匹、火器,在18世纪以后的美洲史上,很多骁勇善战的印第安部落都是以骑马跨枪的形象出现的,有些部落的骑兵连白人殖民者都望而生畏,但这没用。真正难学且有用的,文化与制度这些“深层技术”。表面技术的爆炸与深层技术的落后最终造成的,往往是走火入魔式的灾难。
简中世界在谈起印第安人的衰落时,通常将其原因肤浅的归结为对白人殖民者的“仁慈”和技术落后。由此产生了一种错误的总结,似乎只要后来者足够好勇斗狠、足够排外,并加上一点对科学技术的敏感,就可以避免重蹈其覆辙。
但是,真实的历史上,印第安人、非洲人、中东阿拉伯人,都非败亡于对外敌仁慈和技术落后。真正让其战败的,总是另一些东西。
正是这些“深层技术”,更不显眼、更难学、但却总是更为致命。
全文完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