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夫妻骑行1459公里参加儿子毕业典礼 正文

夫妻骑行1459公里参加儿子毕业典礼

[热点] 时间:2024-04-07 19:16:1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78次
6月20日深夜,夫妻史先生和妻子董女士坐上火车,骑行从北京回到杭州。公里  对于这次发生在中年岁月特别而任性的参加旅行,夫妻俩很是儿毕满足。一路上他们接到了很多电话,业典亲友们说要给他们接风,夫妻太了不起了。骑行  这对50多岁的公里中年夫妻骑着自行车,花了20天时间,参加从杭州一路骑到北京,儿毕是业典为了参加儿子的大学毕业典礼。  不过,夫妻最终,骑行学校的公里毕业典礼并没有如期举行。但夫妻俩没有觉得遗憾。  他们把这次骑行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儿子。我们想告诉他,父母年纪这么大了,还能这样坚持,希望他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一样不畏困难,勇敢前行。史先生这样说。  21日晚上,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采访了刚刚回来的史先生夫妇。在杭州,这是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却也有着独特的教育之道。  当然,教育是个复杂的话题。每个孩子不一样,每个家庭不一样,史先生一家只是提供他们的一种方式。  这是我们送你的毕业礼物  在离开北京的前一天晚上,史先生一家三口住在宾馆的一个房间里,夫妻俩给儿子讲述一路上的见闻。  1459公里的路程,跟着骑行导航,串街走巷,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中国。比如基层的治安很好,很多村庄几乎晚上都是没有关门的。  骑行进京的想法其实很突然。那天,董女士看到一个新闻,有一个父亲为了完成对孩子的承诺,骑车去大学看孩子,她一想,这个很有意义,所以很快就决定了。  说起骑车,夫妻俩其实也是小白,四年前买了自行车,偶尔会和邻居们去户外骑骑。最远的一次,是他们一家三口,从嵊州骑回杭州。  所以,对于这么漫长的旅程,他们心里并没有底。但是为了给儿子一场特别的毕业典礼,他们还是想坚持试试。于是,瞒着儿子,5月30日下午,他们悄悄出发了。  二十天里,骑行一般是从下午开始,骑到晚上,最晚的一次是骑到了凌晨一点,再找宾馆睡觉。  在快到北京的时候,他们才告诉儿子这个消息。  电话那边的儿子显然有些懵了,你们太不容易了。在校门口,儿子跑过来给了妈妈一个深深的拥抱。  那天晚上,一家人在酒店里看了一场球赛,然后,董女士和儿子聊天,聊到了凌晨三点。  儿子小史读的是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7级农建专业本科生,还是首都英才第17届青马班学员。  在学校里,小史担任校学生会党支部书记等多个职务,每年拿奖学金,已被保送本校读研,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小史略带遗憾地说,学校的毕业典礼还没开,不知道什么时候。  没关系的,这是我们送你的毕业礼物。史先生这样回答儿子。  告别时,夫妻俩买了火车票回杭州,把两辆自行车送给了儿子作为纪念。更重要的是,他们把这次远行,送给了儿子。  希望你不畏艰难,勇敢前行。这是夫妻俩给儿子的毕业赠言。[page]  幼儿园大班就住校,  几乎没上过培训班  在聊天的时候,史先生还和儿子说起了一件事。  他们骑行的第十四天到了德州庆云县城。正好第二天要中考。  他们入住的一家快捷酒店,遇到了一群中考生。要考试了,学生们还在酒店的大堂里做最后的准备和学习。  夫妻俩在连锁店偶遇一群中考小朋友。  夫妻俩觉得有些感慨,想起自己儿子中考,也是住在这样的酒店里。不过,他们没有让儿子再学习。那天晚上,儿子和几个同学一起玩,还打了会游戏。  都要考试了,学习还有什么意思,还是放松最重要。史先生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  即使在中考前,儿子小史在学校里还每天踢球,打球,似乎这场大考和他没什么关系。老师找到了父母来反映。  他妈妈问了老师两个问题:有没有完成作业?上课有没有睡觉?老师说,都没有。  那就让他玩吧。压力这么大,总要有宣泄的。他妈妈说。  小升初那年,小史放弃文澜中学的预录取,而是留在育华。他觉得,有一些教育理念的不同。  这些年来,史先生夫妻从来不强迫儿子学习,做作业。除了学校的作业,不会再有其他的。小学四年级前参加国际象棋和围棋培训班,四年级后由于学有余力,学校的数学已经满足不了他的需求,开始参加奥数等培训,但从不勉强。  夫妻俩很明确,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作业在学校里就完成,回家了就放松,可以玩游戏,可以打球。  其实,现在来说,教育家长比小孩更重要,很多问题出在家长身上,把小孩子的习惯搞坏了。这是夫妻俩的观点。  小史数学成绩好,中学时就拿过多次奥数大奖。我们通过和他玩扑克牌,在游戏里培养兴趣。有时候是看球时,让他算两个队的比分,这样做数学。  初中毕业,小史原本可以保送进学军中学,但是他放弃了,这让很多人意外。我不喜欢那种学习模式。最终,他通过考试考到杭二中。  我们都是遵从孩子自己的选择,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父亲史先生这样说。[page]  自己长记性,自己解决问题,  多试错,才会成长  史先生夫妻原本在绍兴工作,过着安逸的小城生活。他们和很多家长一样,为了孩子的教育,在儿子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全家搬到了杭州。  也从这个时候开始,儿子小史就开始住校生活。很多家长是不会这么‘狠心’的。史先生这样笑着说。  从小,夫妻俩培养儿子一种独立的精神,遇到问题,尽量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  大班开始,假期妈妈就带着儿子到处旅游,一走就走十天半个月,儿子想去哪就去哪。  到了三四年级,旅游的攻略都是他自己做的,买车票什么的。小史的妈妈说。  有一次,小史上课忘了带语文课本,但是夫妇俩都没给孩子送去。  小史只好自己去向隔壁班同学借了一本,又去复印,总算解决了。  很多事情,自己长记性,自己解决问题,自己犯错,要自己弥补。要多试错,才会成长。这是史先生的教育观。  就连高考填报志愿,也都是让儿子自己完成,自己找学校,自己选专业。选自己喜欢的,以后他也不会后悔。史先生说。  很多人担心,亲子关系会不会很生疏。因为,从幼儿园大班就开始住校。但周末回家时尽量陪伴他,实际上在一起有效时间也不少。史先生说。  一家人的关系就像是好朋友。现在,小史和妈妈打电话都能聊一两个小时,有时候他们一起谈论一些时事话题,有时候一起追剧。  周末,我们基本上都是陪他的,一起去西湖边逛逛,一起看看电视剧,一起出去锻炼。史先生说,有几年,每个周末他都会带儿子去游泳,互相比赛。  2008年,史先生还做了一件让儿子觉得很了不起的事——参加横渡钱塘江。  你看,我原来25米都游不到,现在游了钱塘江。他这样告诉儿子。  要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感染孩子,影响孩子。史先生说,这次骑行北京也是这个目的,告诉孩子,再苦再累,都要坚持。  作为父母,他们从儿子身上学到了什么?史先生说:没怎么想过。  去年疫情期间,寒假在家的儿子在线上给小区读书会讲了一堂课——《真假秦始皇》,没想到,讲得很精彩。  他的知识面广,学习能力强,说实话,我们已经跟不上了。史先生说,但是,我们也不能放弃学习。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史春波 史一方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