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凡事须“拿学问提着” 正文

凡事须“拿学问提着”

[娱乐] 时间:2024-04-24 19:05:1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63次

原标题:凡事须“拿学问提着”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有一段探春与宝钗对话学问的凡事描述,其中说到:“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须拿学问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凡事不拿学问提着,须拿学问便都流入市俗了。凡事”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凡是须拿学问小事只要往学问上提一提,便可发现其中的凡事高妙之处;一个人要想不“流入市俗”,凡事就须“拿学问提着”。须拿学问“学问”,凡事指的须拿学问是各类知识、学识或道理。凡事仔细想一想,须拿学问在这个世界上,凡事何事不蕴含学问、须拿学问何人不是凡事靠学问立身?

“心诚好之是一切学问的基础,读书的法门,做事的宝诀,记忆力之来源,有恒心之保障,是一切成功之秘密,一切事业之报酬。”林语堂的这番话,道出了做学问的要诀,即心要诚、神要专,不计较环境的恶劣,不在乎自身的处境。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只要有书读、有学问做就很满足,从不将什么官职放在心上,官职罢了就罢了,还落了个耳根清净、专心做学问。他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这种心境的体现。

清朝官员章学诚出身贫寒,即使为官后也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经济拮据时靠借债度日。然而,他却视学问如命。有人笑他家徒四壁,最后只剩下一副皮囊。他却笑答道:“不要怕,学问就在世间行,世间就是如此。我穷困潦倒之际,也没有想着去搞点副业混口饭吃,而是想,我有这个身子,做我该做的,大不了还有口饭吃,还有衣服穿,再大不了我还没瞎,还没瘸,这就够了,我有何怕?我又有何可惧?”在这些以做学问为己任的人眼中,学问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必须要完成的使命。

唐代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在古人看来,“天下事无不可为,但在人自强如何耳”。人们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要提高职业技能,把工作做得精益求精,也必须有把工作当作学问来做的精神。江西瑞金沙洲坝有一个名叫曾治中的“水管家”,负责一座水库和20公里的渠道管理。在长期实践中,他总结出一套灌溉管理“七字经”——“上堵,中调,下突”,再加上一个“勤”字。“上堵”就是“上游水量大,多堵塞,不费水”;“中调”就是“中游面积多,调控水量,合理分配”;“下突”就是“组织劳力,分兵把口,突击送水到下游灌溉”;“勤”字就是勤劳不偷懒。“七字经”看起来通俗易懂,其中却蕴含了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大学问。他总结的管水用水经验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被广泛推广应用。古人曰:“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曾治中的成功实践为这句话作了最好的诠释。

在我军的高级将领中,有许多潜心钻研学问终成大家的楷模,刘伯承元帅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战争年代,尽管烽火连天、军务繁忙,刘帅还是字斟句酌地翻译出多部国外军事专著,总计上百万字,在中外战争史上实属罕见。对于自己做学问的方法,刘帅总结道:“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学一门就要努力学到手,要力求精通,否则就永远是个半瓶醋。”刘帅还常以“离开实际的理论是死理论”来教育干部,既求学深悟透,又重知行合一。这种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学问研究、练就高强本领具有很好的启发借鉴作用。

毛泽东同志曾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战争无范式,千古无同局。军事领域是知识更新和科技创新最频繁的领域之一。军队各级指挥员如果不注重各种知识特别是现代军事知识的学习,不注重对现代战争实践的研究,不把工作上升到学问的高度,就可能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沦为现实中可怜可悲的“戈尔洛夫”。(■向贤彪)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