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穗生:美国“去风险”无法阻止中国科技进步

[知识] 时间:2024-03-29 09:26:3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83次

    

19日下午,去风险主题为“全球发展与未来:中美俄三国学者对话”的赵穗止中人大重阳全球治理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生美美国和俄罗斯三国知名学者面对面探讨大国关系与全球局势的国无国科走势。

美国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法阻美中合作中心执行主任,技进《当代中国研究》期刊主编赵穗生就是去风险参与对谈的其中一名学者。

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在论坛结束后,赵穗止中对赵穗生进行了专访。生美

赵穗生认为,国无国科在传统热点地区,法阻战争与和平都各自大踏步演进,技进而大国关系呈现“长危机”的去风险特征。中美两国需要谨慎管理彼此关系,赵穗止中发挥大国的生美关键作用,以此引领全球局势朝可控方向发展。

就在论坛举办的两天之前,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更新针对人工智能(AI)芯片的出口管制规定,内容接近500页。该计划不仅限制英伟达等公司向中国出口先进的AI芯片,而且还可能会阻碍阿斯麦、应用材料、泛林和科磊等公司向中国销售和出口半导体制造设备。

赵穗生对美方此时推出新规感到十分担忧,因为11月美国将主办重要的外交活动。赵穗生认为,美方新规延续了所谓“去风险”的做法,但本质上就是一种“脱钩”政策,是保护主义,不仅损害中美双方经济利益,还对政治、外交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在美方看来,“脱钩”,或者说“去风险”是服务于美国短期利益的,但赵穗生认为,这将损害美国的长期目标。

美国“去风险”,首先将降低对人才的吸引力

赵穗生提醒,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强国,主要是因为经济和科技领先于世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美国能吸引全世界的优秀人才。而美国为什么能“虹吸”世界各国的顶尖人才?美国长期主张科学研究没有国界,这也是外国人才放心赴美的重要原因。

但现在美国正在改变。打着“去风险”的名号,确实会延缓中国科技的进步,但不可能永远阻碍中国的发展。中国是一个人口和经济规模都很大的国家,美国的技术封锁首先损害的是美国企业的利润,间接导致美国企业的研发投入缩减。而对自由、开放精神的打击则较为隐性。试问,如果赴美国搞科研,或者协助美国搞科研有较大风险,科学家们就要认真思考自己的选择了。一旦科学家们有了顾虑,也就意味着美国对人才的吸引力降低。

美国的吸引力降低,其他国家的吸引力就相对提升。

赵穗生认为,美国政府“去风险”的后果将逐渐显现。他指出,中美都繁荣,世界才会安好,一个繁荣发展的中国对美国很重要,一个繁荣发展的美国对中国同样很重要。中美早就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内在联系。

他提醒,中美共同利益很多,不要因局部利益冲突而绑架了两个大国的关系。大国互相挤压很正常,但通过商谈,可以在不同地区找到各自不同的定位,避免竞争失控。

美国“去风险”的背后逻辑是什么?

赵穗生指出,全球化运行了几十年,存在一些弊端,但现在美国选择另外寻找途径,在其他国家看来,这就是“逆全球化”。赵穗生注意到,这种风气正在扩散,现在不仅美国,还有更多的国家越来越强调安全,或者说,越来越多国家认为,自己的安全利益和经济发展利益已经产生冲突,并优先选择安全利益。他认为,这对任何国家来说并非错误,但问题是,对国家安全的定义不能无限扩大。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偏离了发展经济的主轴。目前,各国对边界的认知出现了灰色地带。例如美国的决策层就认为现在是安全利益与发展利益兼顾的。

巴以新一轮冲突,国际关系绕不开的新难题

最近,巴以冲突成为地缘政治的灰犀牛,正剧烈搅动国际局势。赵穗生指出,首先要分清楚谁是灾难的制造者,谁是受害者,只有分清正义与非正义,才是真正推动和平的方向。否则就是和稀泥。

赵穗生认为,哈马斯袭击和劫持人质是残酷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以色列是受害方。但后续的发展演变成,以色列的还击远远超过了“对称原则”。以军包围加沙,并扬言要发动地面攻势。地面攻势毫无疑问是对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的“集体惩罚”,必将遭致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开弓没有回头箭,以军“超越自卫”的地面攻势能否悬崖勒马,全世界都在高度关注。

赵穗生认为,美国在这方面有深刻的历史教训。2001年的“9·11”事件让美国获得了很大同情,但随后美国利用受害者的身份作出了不该做的事,其严重的后果全世界都看到了。现在以色列是否也将掉入同样的陷阱?这是非常令人担心的事情。

赵穗生表示,他在最新一轮巴以冲突之前还去过一趟以色列。他注意到,当地很多司机都是巴勒斯坦人,他们和以色列人相处得很好。实际上,一些以色列公民就是巴勒斯坦人。这或许为巴以冲突提供一种启示——妥协、调整、重视共同利益,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