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小众蜡染走向市场 宁曼丽让大山里盛开“蓝莲花”

[娱乐] 时间:2024-04-20 03:30:5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18次
太阳落山后的蓝莲花贵州丹寨县城格外宁静,一栋四层小楼的众蜡灯亮了起来,阵阵质朴嘹亮的染走让合唱声传向窗外。房间里的向市黑板上写着许巍著名摇滚歌曲《蓝莲花》的歌词,宁曼丽指着黑板,场宁一字一句地教48位苗族妇女唱。曼丽这里是山里盛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蜡染的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宁航蜡染。61岁的蓝莲花安徽人宁曼丽是创始人。48位当地苗族妇女是众蜡画娘和染娘,也是染走让蜡染技艺非遗传承人。10多年来,向市宁曼丽带领这群苗族妇女,场宁让曾经小众的曼丽蜡染走向市场,走进中国民族博物馆,山里盛开走上国际时装周的蓝莲花T台……蜡染,振兴了黔东南乡村,也改变了这群苗族妇女的人生。

宁曼丽(前排中)和画娘们在一起。黄晓海 摄穿过岁月,也曾感到彷徨蜡染,是一种古老的以蜡防染工艺,深沉雅致的靛蓝色是苗族蜡染的底色。宁曼丽与这抹靛蓝色的初次相遇是在14年前,当时她在安徽经营着一家织布厂,受市场影响,面料积压,工厂濒临倒闭。受挫的宁曼丽来到贵州旅游散心。在黔东南州首府凯里,她看到一场民间工艺品比赛,立刻被蜡染吸引。自己积压的面料都是棉麻等天然布料,把它们拿到贵州来做蜡染,不也是一条生路吗?于是宁曼丽开始对蜡染进行调查,多方打听后,将目的地锁定在丹寨县扬武镇排莫村。当时,从凯里到丹寨,客车要在山间穿行三个多小时。从丹寨到排莫,连公路都没有。到达县城的第二天,宁曼丽早上9点出发,走了一天的时间,傍晚终于来到排莫。走进这座古朴的苗寨,似乎察觉不到时间的痕迹。青山苍翠,流水潺潺,炊烟和狗吠藏在鳞次栉比的吊脚楼中。但这里大部分人已经不再从事蜡染。村民说,现在衣服可以去县城买,机器染出来的布料红的、蓝的、黄的,什么颜色都有。大家热情招待了宁曼丽这个山外来客,但当她提出一起去丹寨县城做蜡染时,村民们纷纷摇头。在他们看来,蜡染是妈妈教的手艺,谁会花钱去买呢?尽管没有获得肯定的答复,回到县城后,宁曼丽还是注册了公司,租下了一栋四层的空房,并以女儿的名字宁航命名。两个多月后,宁曼丽拎着水果,又走进了排莫村。村民们依然热情地请她吃饭喝酒,但再次拒绝了她的邀请。宁曼丽没有灰心,抱着三顾茅庐的决心,她再一次踏进寨子。这一次,有几个女人站了出来。她们在公司画了一个月,宁曼丽给每个人结了600元工资。

画娘们在宁航蜡染绘画。黄晓海 摄消息在村子里沸腾了。不久,画娘们又带上各自亲戚加入,这栋小楼热闹起来。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11年,市场还未打开,公司曾经连续8个月都发不起工资。宁曼丽十分愧疚,做好了散伙的准备。她诚恳地对大家说:我要回我的老家了,你们可能也要回你们寨子了,但是在回去之前,我一定会把欠下的工资全部想办法给你们补上。你不走最好,你就带着我们一点点地往前走。中国这么大,世界这么大,一定会有人喜欢我们的东西。画娘们的一番话,把宁曼丽留下来了。虽然这些姐妹大多都没上过学,但她们却用自己的行动捍卫蜡染,我也从中获得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宁曼丽说。你低头的瞬间,才发觉脚下的路2015年冬天,宁曼丽偶然在黔东南州博物馆看到一套叫《百苗图》的书籍,书中描绘了古代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娱乐和习俗等风情。宁曼丽如获至宝,她将书借出来,召集画娘,将书上的内容讲给大家。

宁曼丽(右)在与画娘交流。黄晓海 摄画娘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书里的画面用蜡染的形式创作出来。几个月时间,长卷做出来了。蜡染版的《百苗图》长80米、宽0.8米,由82幅画面组成,汇集了540个人物形象,生动展现了贵州苗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生产生活的场景。终于迎来转机。2016年5月,中国民族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到黔东南做田野调查,宁曼丽把这些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拿了出来,重头戏就是《百苗图》长卷。不久,宁曼丽接到了一个电话,告诉她这批作品将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还要给她们一笔钱。这笔钱解了燃眉之急。更令宁曼丽没想到的是,民族文化宫要为此举行一次特展,开幕式将邀请她和画娘们都来北京参加。2016年7月23日,‘千年窝妥’丹寨苗族蜡染文化特展开展,那是宁曼丽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我们代表蜡染,第一次走进首都的艺术殿堂。宁曼丽带着几十名画娘来到了天安门,她们穿着最华丽的苗族盛装,齐刷刷地站在金水桥旁,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一天,我们又笑又哭,感受到梦想实现的幸福。喜悦不期而至,缘分也是。当年10月,服装设计师成昊偶然走进了这场展览。在北京从业多年的他,一直寻求在设计中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看到这些精美又神秘的图案,成昊立刻决定,要做一次蜡染主题的时装秀。

宁曼丽(左)和成昊(右)在一起探讨蜡染服装设计样式。黄晓海 摄为了寻找灵感,定制走秀服装,成昊从北京来到宁航蜡染。成昊的时装秀赢得了同行的一致赞美。2019年底,宁航蜡染收到伦敦时装周的邀请函,主办方想要在伦敦举办一场以中国非遗艺术为专题的专场秀。成昊把他和画娘们一起创作的36套蜡染礼服寄了过去。2020年2月,这些服装登上国际时装周的T台。永不凋零的蓝莲花古朴、粗犷、奔放,是丹寨蜡染最独特的风格。它不仅是少数民族的生活艺术,更是这群妇女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年过七旬的王优里勒是最早和宁曼丽走出大山的画娘。她创作时从来不打底稿,大胆运笔,一气呵成。画里人物大多是侧脸,但眼睛长在侧脸中间。有人见到她的作品,赞叹:老奶奶,你的画特别好,有一种毕加索的感觉。王优里勒说:毕加索是谁?他学我的吧!画娘杨乃金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上过一天学,16岁就开始在县城打工,月工资只有30元。后来,她带着两个孩子到宁航蜡染上班,第一个月就领到了几百元工资。因为技艺精湛,活泼自信,杨乃金被聘任为黔东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客座教授和蜡染指导老师,还受邀到广西艺术学院作讲座。杨乃金说,蜡染让她获得了一份苗族女性的尊严。1988年出生的杨昌兰是聋哑人,她已经在这里画了将近10个年头。她的画充满灵气,宁曼丽称赞她是一个天才。因为身材合适,成昊还会让杨昌兰试穿还未完工的服装,在由食堂改造的简易舞台上走秀,成昊形容她走起来感觉特别棒,不输专业的模特。蜡染改变了她们的人生。

染娘韦祖涛正在晾晒蜡染床单。黄晓海 摄《蓝莲花》是宁曼丽最喜欢的歌。有一天,她把这首歌放给画娘们听,大家都说好听。白天,画娘们手握着蜡刀,蘸着带有温度的蜂蜡在染布上精心描绘。夜晚空闲,宁曼丽就带着画娘们学唱。三个月的时间里,一群不识字、普通话不流利的苗族妇女学会了这首流行音乐。有一次,宁曼丽带着6个画娘去贵阳参加一个展览。宾馆门前,路面施工的围栏还没撤下,一位画娘按了按地面,发现水泥已经干了。于是6个画娘一起跨过护栏,异口同声唱道: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那一刻,宁曼丽惊呆了,你们已经懂得这个歌的意思了吗?画娘们说:我们早就懂了。我们边学就边懂了。以前我们在大山里,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后来你一次次带我们走出大山,一次次看到外面的世界。我们在低头画蜡的瞬间,发现脚下是有路的,有很宽很宽的路。一位画娘说。(田德丰 崔晓强 赵昭)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