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探索 >让非遗在城市落地生根 正文

让非遗在城市落地生根

[探索] 时间:2024-03-28 22:54:4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68次

原标题:让非遗在城市落地生根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让非全国各大城市举办了37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遗城努力让非遗活起来、市落走得远、地生传下去。让非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遗城一些城市还推出线上活动,市落让观众在“云”端就能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地生独特魅力。

文化遗产根植于特定的让非人文和自然环境,与一个地区的遗城民众有着天然的历史、文化和情感联系,市落也是地生每个人身上抹不掉的文化基因。然而,让非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遗城改变,过去不少与我们息息相关、市落原汁原味的文化记忆正在渐行渐远。在有的城市,无论是承载先辈记忆的风俗、传说,还是手工技艺、音乐艺术等,都面临着流失乃至失传的隐忧。经过多年呼吁,如今保护非遗、传承非遗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不少城市的实践很有借鉴意义。

让非遗更好地落地生根,就要让其融入现代生活,转化为可以被公众接受的文化产品。保护和传承非遗,如果只是依靠少数非遗传承人的努力,作用和影响始终是有限的,只有人人都成为非遗的关注者、传承者和实践者,非遗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如今,“余杭纸伞”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化符号,就是传统工艺与文化产业结合,融入现代生活的范例。这些年,当地通过“FROM 余杭”品牌项目,将“余杭纸伞”这一传统工艺重新设计研发,并在米兰设计周上展出,同时带动了余杭的竹、清水丝绵、滚灯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使这些传统工艺不仅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还走向了世界。

让非遗更好地落地生根,要致力于挖掘其文化价值,为城市建设、社区营造、文明养成提供营养。比如,“送大暑船”是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一带的传统民俗文化,寄托了人们祈求渔业生产丰稔、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传统村居生活空间被打破,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生活也受到冲击。当地通过挖掘“送大暑船”为代表的民俗活动的时代价值,深化邻里关系、社区关系,探索传统文化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发展,既实现了活态保护,发挥了一定社会功能,也增强了城市文化底蕴。

让非遗更好地落地生根,还应走文化遗产与旅游等深度融合之路。城市尽管各具风貌,但人文古迹总是承载历史,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浙江绍兴安昌古镇打造的“非遗嘉年华”就是将非遗与旅游相结合的尝试。安昌古镇通过这项活动,促进了古老技艺、水乡美食、地方戏曲等传统非遗与时尚的交会,凭借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传承厚重朴实的文化传统,成功实现了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保护理念,成为年轻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打造出具有江南风味的文化空间。

非遗承载着城市的历史,维系着文化的认同。对于不同的城市而言,正是文化差别,铸就了不同的生活空间和城市性格,赋予了独特的城市风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让那些在岁月深处闪耀的非遗,在日常生活中重新绽放光芒,成为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文化标识。如此,才能涵养出一座城市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祝 伟)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