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国华媒代表览巴陵“新”胜状:产业兴、文化活、旅游旺,12国华媒代表览巴陵“新”胜状:产业兴、文化活、旅游旺

[知识] 时间:2024-04-20 06:34:5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65次
岳阳9月13日电 (张雪盈) 宋朝著名政治家、新文学家范仲淹的国华《岳阳楼记》,使岳阳楼成为海内外华人心驰神往的媒代文化圣殿。9月9日至9月13日,表览巴陵“行走中国·2023年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岳阳行”主题采访活动在湖南岳阳举行。胜状来自12个国家的产业16位华媒代表深入岳阳各地,解锁农文旅赋能下的兴文岳阳乡村振兴“密码”。

灯光璀璨的化活华媒活旅湖南岳阳楼旅游区。 记者 杨华峰 摄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岳阳的旅游览巴陵胜乡村振兴并非是空洞的口号或标语,每一个地方都在利用当地的旺国文化资源进行特色产业发展,每一个产品也都有它独特的代表特色。”在岳阳临湘市羊楼司镇竹木家居创新创业园内,状产竹简、业兴游旺竹笛、新竹制家居等竹制品摆放整齐,国华引得《法国侨报》副总编王萍连连称赞。

  位于湖南省北部、地处湘鄂边界交通要塞的羊楼司镇,坐拥24万亩楠竹与600多家竹器加工企业。在这里,凡是木头能做的器具,均能用竹制品工艺取而代之,涵盖竹家居、竹建材、竹工艺品等6大系列480余种产品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也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竹器之乡”。

华媒代表拍摄六门闸风干鱼。 记者 杨华峰 摄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竹香远逸的临湘羊楼司“竹器小镇”、美味飘香的汨罗长乐“甜酒小镇”、虾肥蟹美的湘阴鹤龙湖“虾蟹小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成为岳阳乡村振兴的密码。

  “换种方式‘靠湖吃湖’成效明显。”望着正在晾晒风干鱼的君山区钱粮湖镇六门闸社区居民,法国《欧洲时报》主任马林感慨,岳阳并非是简单的“禁渔”,而是通过引导渔民转型,将其引领到新的职业台阶,既与环境建设保持一致,又帮助渔民上岸增收。

  文化活水润泽一方水土

  “湖南将传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建设,令我感触颇深。”加拿大轻松传媒集团副总裁高俊峰回忆一路行程,无论是岳阳楼承载的“忧乐精神”、屈子祠延续的“屈子文化”,还是汨罗长乐古镇与十三村酱文化博览园中呈现的非遗文化,都在无形中滋养着当地民众,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助推乡村振兴。

  马林与高俊峰怀揣着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岳阳楼景区的静谧与汴河街的繁华,均向民众诉说着生活的本真,让人们能透过古建筑这一窗口,触摸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获得面对困难与挑战的勇气。

  如何使文化为乡村注入活水,使乡村既有“看头”,又有“奔头”?汨罗市瞭家山社区利用民宅墙壁,塑造一墙一文化、一墙一风景,同时在沿途空地摆上卡通稻草工艺,让游客感受童真童趣、农耕文化。这个“漫画小村”不仅成为网红打卡地,也成为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载体与文化阵地。

  十三村酱文化博览园把酱菜制作生产场景、工艺流程、厂区人文等工业景观变为旅游资源,使其成为岳阳市首个集三国文化、农耕文化、酱文化、道德文化于一体的3A级景区工厂,以增进民众对酱菜背后故事的了解。

  “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振兴,也是精神上面的振兴。”《斐济日报》总监裴华松说,要用镜头记录下岳阳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的紧密融合,将其传播给更多华侨华人。

  满目新景擦亮文旅名片

  步入岳阳楼景区,沿着清代麻石街向前而行,沿途可见翩然舞者、吟诗友人、拉弦游人,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岳阳楼以青铜微缩的形式,错落有致地布局在蜿蜒的小溪边,望之便可知晓文人墨客笔下千古名楼的“前世今生”。

  “很少见到如此之多的游客汇聚到一个地方品尝美食、穿街走巷。”在王萍眼中,“活力”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重要因素。岳阳凭借其丰富的文旅资源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为城市注入了无限青春与活力。

延伸四季的“洞庭渔火季”系列文艺节目在岳阳港工业遗址公园上演。 记者 杨华峰 摄

  在岳阳,类似这样“人头攒动”的景点不在少数。气势磅礴的岳阳楼、波澜壮阔的洞庭湖、风光旖旎的君山岛……“岳阳江湖灵动、生态优越、人文厚重,令人见之难忘。”尼日利亚《西非统一商报》责任主编王淑华如是说道。

  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岳阳将文旅产业纳入全市七大千亿产业和“12+1”优势产业链加以推进,制定了《岳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积极构建“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大文旅”发展格局。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2507.84万人次,同比增长63.21%;旅游收入268.46亿元,同比增长64.56%。(完)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