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代表委员热议科技创新发展 三地深化合作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

[娱乐] 时间:2024-04-27 09:23:5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75次

原标题:粤港澳代表委员热议科技创新发展 三地深化合作加快建设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的粤港员热议科关键时刻,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抢抓机遇?科技成果如何加快转化?哪些体制机制障碍亟待被破除?创新要素如何更加畅通流动?

两会期间,澳代来自粤港澳三地的表委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尤为关注大湾区的技创加快建设际科科创发展,他们纷纷建言献策,新发心推动三地科技创新合作,展地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深化

提升大湾区国际竞争力

数字科技企业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合作得力助手。全国人大代表、大湾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拟向全国人大会议提交一份关于数字经济的区国建议,呼吁系统推进“数实融合”,创中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粤港员热议科

马化腾认为,澳代当前“数实融合”正处于系统化、表委全方位融合的技创加快建设际科关键时期,但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技术应用与不同行业需求的适配性不强,市场机制有待健全,数字化供需缺乏规模化对接平台等。他还注意到,“元宇宙”、NFT(非同质化代币)、Web3等新概念的兴起,带来金融、技术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新风险隐患。对此他建议,以“技术—产业—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性思维破解难题,合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具体来说,马化腾建议,引导数字科技企业面向核心产业和重点领域进行研发,增加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供给;发挥技术标准的统领作用,推进数字化转型技术标准制定,促进工具间集成打通,降低传统企业使用门槛和成本;提高对“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升级支持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院长陈海佳今年带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干细胞科技创新高地”的提案。他建议,以大湾区干细胞龙头企业为主体重点培育,着力建设、引进药效学研究机构、安全性评价机构等产业链配套服务机构,促进大湾区干细胞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营造科技创新生态,形成产业集群和全球生态圈。

“创新科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大动力,在发展创科上香港与内地可以发挥更大的协同效应。”全国政协常委林建岳建议,希望中央支持港深合作发展“新田科技城”,与河套地区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起,构建更具规模的创科产业区,带动更多内地及国际科研机构、科创企业进驻,打造港深创科“小硅谷”和年轻人初创发展园区。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张学修也建议,深港两地政府应积极推出相应政策,鼓励支持两地科创人才增进交流合作,共同建设先进、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港深科技生态圈,推动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群之一,也有能力去实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个目标。”全国人大代表、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宇说,当下面临的挑战,一是如何加快科技创新要素流通,二是争取更多的科研人才落户大湾区。

在他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应切实落实企业特别是民营科创企业在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项目等。同时,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参与应用基础研究,设立研究院,与国家及省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共设创新联合体,加快创新成果应用转化。

在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中间性试验是重要且不可缺少的一环。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永远名誉会长黄友嘉表示,香港在基础研究、国际市场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协力打造一个既服务国内市场、又面向全球的国际化科创中试与转化枢纽。

他建议,中央有关部门可加强顶层设计,从推动区域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出发,根据大湾区各个城市在科技基建、创新能力、要素资源、产业形态上的不同条件和优势,厘清各自的定位和特色功能。同时,充分发挥各类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建立联盟,发挥民间组织在商业网络和运作方式灵活等方面的优势,牵头筹建民间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或者行业性的中试转化平台,提供有利于产研对接的支援和服务体系等。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广州铁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钱春阳同样关注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他观察到,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经成为科创的重要阵地。但还存在部分孵化器物理空间高度集中、产业方向模糊等一些难点。钱春阳建议,加强对创新型孵化器的规划指导,引导孵化机构向提供增值服务和投资等方向发展,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更多支持。

以金融创新服务科技创新

全国政协常委、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蔡冠深指出,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是科技企业持续创新的保障。他建议打通香港与内地市场的资金循环,具体包括:降低QFLP申请门槛;在深港两地率先开展“创投通”,设定一定的额度上限,让香港创投资金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在两地自由兑换调动;在大湾区先行试点“新股通”,增强两地IPO市场的融资能力,也可让内地和香港的投资者通过认购彼此市场的新股,分享新经济企业IPO的红利。

“香港在科研和金融上的优势,对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加快区域创新而言十分重要。”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黄锦辉认为,虽然香港与内地的科创产业对接工作持续推进,但在落地执行层面仍面临不少“大门已开、小门未开”的情况。他建议,要促进大湾区人才流动,可适当简化驻港国际科创公司派遣员工到内地工作时的通关手续;适当降低香港本土零部件入境关税,提高科创产品成果竞争力,促进更多香港和内地合作的科研成果落地及助力大湾区工业转型升级;拓宽内地产品的认证渠道,利用香港在检测认证方面的优势,助力大湾区成为“国际检测认证中心”。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工商联会会长何敬麟表示,可以在澳门推动融资,以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加大对创业者、初创企业和小微科技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同时澳门与广州亦可通过城市项目合作,构建投融资平台,引导更多的金融机构成为同业拆借市场成员和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助力澳门通过金融产业,为高科技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深圳要发挥在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引擎作用,更大力度推进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全国政协委员、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文银建议,推动央地协同创新的重大改革举措在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率先试点,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人才向粤港澳大湾区集聚。

南方日报记者 曾美玲 昌道励 黄堃媛 周甫琦 郜小平 王佳欣 王彪

香港大公文汇两会报道组、澳门日报两会报道组(曾美玲 昌道励 黄堃媛 周甫琦 等)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