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醉驾案例增加 是刑罚不够严格还是驾车人士别无选择?

[综合] 时间:2024-03-28 17:51:1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3次
“喝酒不开车,本地不够开车不喝酒”已经是醉驾增加择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但真正做到的案例驾驶人士恐怕不太多。

交通警局最新交通数据显示,刑罚今年上半年不只有更多起因酒驾所造成的严格车祸,相关致命车祸也同比上升。还驾

相较于2022年上半年的车人70起,今年上半年的士别醉酒驾驶车祸增加21.4%至85起。去年全年就发生了175起醉驾车祸,无选是本地不够2018年(178起)以来的新高。

醉驾致命车祸方面,醉驾增加择今年上半年已发生六起,案例同比翻倍。刑罚去年全年则有10起。严格

另一方面,还驾今年上半年有785人因醉酒驾驶被捕,同比去年的790人不相上下。不过,若比起2021年的1453人,去年被捕的1685人多出了16%。

酒驾引起的交通事故增加,人们第一个想起的问题,或许是:

难道新加坡法律不足以有效遏制酒驾行为?

涉醉驾致他人死亡 刑罚或比鲁莽驾驶更重

防疫措施解除后,新加坡的夜间场恢复了疫情前的热闹景象。(海峡时报)

目前在公路交通法令下,若涉嫌醉酒驾驶,初犯者可能会面临最多12个月的监刑、被罚款2000元至1万元,或两者兼施。他们也会被吊销执照至少两年。

重犯者则会面临最多两年的监刑、被罚款5000元至2万元,以及被吊销执照五年。

本地律师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公路交通法令曾在2019年进行修正。

此前,初犯者面对的是最多六个月、罚款1000元至5000元,以及吊销执照至少12个月,重犯者则面对长达12个月监禁、罚款3000元至1万元,以及吊销执照至少12个月的刑罚。

换言之,不论是入狱时间或是罚款金额,都增加了一倍。

律师说:

“2019年经修正后的法令加强量刑,显然是要对可能会酒后开车的人士形成阻吓作用,同时针对那些不负责任及鲁莽的驾车人士。”

网上不时会有人留言谴责,指醉驾致命车祸中的肇事司机明明开车撞死人,但面对的惩处不足。

律师表示,刑罚太轻其实是一种常见的误解,因为醉酒驾车造成他人死亡的嫌犯,不仅会面对醉酒驾驶的罪状,也会被控危险驾驶或未经谨慎或合理考虑的驾驶。

此外,受酒精影响而危险驾驶者面对的刑罚,可能比鲁莽驾驶导致他人死亡的刑罚更严重。

    

律师指出,在某些情况下,因醉酒驾驶撞死人的被告可能得坐牢长达10年。(海峡时报示意图)

根据新加坡法律,鲁莽驾驶造成他人丧命的最长监禁时间是五年,而在某些情况下,因醉酒驾驶撞死人的被告可能得坐牢长达10年。

有鉴于此,受访律师认为,现有法律规定的刑罚充足,也与所涉犯罪严重程度相称。

律师还指出,要决定醉酒驾驶的刑罚,其实相当棘手。

“当局(在决定醉驾刑罚时)采取精确校准和渐进的方式。刑罚会根据这类违法行为的数据调整,如果刑罚力度加强后案例仍呈上升趋势,那刑罚又会再稍微调高。”

加重刑罚如果还不足够,当局还能做的就是吊销肇事者的驾驶执照。

体内酒精含量限制不比其他国家严格?

根据法律,每人每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则不得超过80微克。(联合早报)

为取缔醉酒驾驶的行为,交警会设置路障,测试驾车人士体内的酒精含量。

根据新加坡法律,被测试的车主每100毫升的呼吸中的酒精含量不得超过35微克,每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则不得超过80微克。

以血液中酒精含量限制为例,我国与美国采取同样的标准,但马来西亚、泰国,及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比较严格,这些地方规定驾车者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不得超过50微克。

内政部发言人告诉《海峡时报》,现有的体内酒精限制是从1985年起推行,当时酒驾违例法行为呈上升趋势,当局对此进行研究,并参考国际标准后,才定下这个限制。

此前,按照法医病理学家的评估,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不得超过110微克。

内政部发言人说,目前没有计划修改血液酒精含量限制,并指本地醉酒驾驶的情况仍受到控制。

不过,发言人也说:“内政部密切关注酒后驾驶事故的总数。”

律师:加强执法力度未必能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也对醉酒驾车的司机实施更严厉的处罚,比如澳大利亚的某些州采取双倍扣分制度,举凡公共假期或长周末期间醉酒驾驶,司机会被扣除更多分数。

对此,新加坡公路安全理事会的立场是,更严格的法律可能有助于打击酒后驾驶行为,但不意味着国外的规则在新加坡也能行得通。

公路安全理事会主席郑桠光说:“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自然和基础设施皆不同,其他国家的法律未必能套用在新加坡。”

酒后不开车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因酒驾所引起的意外还是频频发生,或说明一些驾车人士缺乏自制能力。(海峡时报示意图)

醉酒驾车者固然必须受到法律制裁,但要遏制类似行为,也不能只依赖法律。

有律师就提出了下列观点:

“(醉酒驾驶的)违法行为似乎依旧普遍存在,说明法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错误行为。其中一个可能的因素是,醉酒驾车人士也许自认别无选择,(喝酒后)得把车开回家,否则车辆就会滞留在他们喝酒的地方附近。

“当然,这不能当做是犯罪的借口或理由,但解决方案或许不出在加强执法力度,而是提供更多替代方案,并加强开车人士在这方面的认知,避免他们酒后驾驶。”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