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芦苇编出致富路 3000农户增收 正文

芦苇编出致富路 3000农户增收

[热点] 时间:2024-03-29 17:11:0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55次

原标题:芦苇编出致富路 3000农户增收

东北网11月13日讯(申震 记者 那鹏翔)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芦苇路农齐齐哈尔市富裕县龙安桥镇小河东村的编出变化是日新月异。据介绍,致富小河东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8户178人,户增大部分是芦苇路农病残户。如今虽说已经全部脱贫,编出但是致富巩固脱贫成果仍然任重道远。

杜玉江、户增刘春华夫妇是芦苇路农小河东村脱贫户,杜玉江因为双侧股骨头坏死,编出失去了劳动能力,致富平时只能通过拐杖站起来。户增通过村里的芦苇路农芦苇编织,他们家生活条件显著提高。编出

“别小看这打苇帘,致富去年挣了一万多块钱呢,这不,看病、生活开销啥的都解决了,今年还新买了辆电动三轮车,现在拉苇秆、送苇帘更方便了。”刘春华一边打着苇帘一边说到,杜玉江在旁边给妻子打下手,将打好的苇帘扎上绳子。小小苇帘,编织出杜玉江一家的好光景。

在富裕县,受益的远不止杜玉江一家。2018年以来,富裕县小河东村依托丰富的芦苇资源,大力发展芦苇编织产业,带动3000余农户年均增收近5000元,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80户。

小河东村有2.2万亩的苇塘,而且早些年就有苇帘编织的传统。县里了解到山东的苇帘编织技术领先全国,于是县、镇领导三赴山东省考察调研,考察后还采购回了芦苇编织机,免费发放给农户。小河东村成为全县两个试点村之一。村里还请了山东厂家上门指导,给大家统一培训。

试点进展顺利,如何带动更多农户增收呢?县里开始有了考量。“2018年底,县里整合1500万元扶贫资金,在小河东村建立芦苇扶贫产业园,集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于一体,打造全县芦苇产业发展龙头。”富裕县扶贫中心主任徐阳说。

坐落在小河东村南郊的芦苇产业园的原料加工车间里,机器声阵阵轰鸣。经过机器去皮和人工分拣后的净秆随后装车,被运送到全县的各个村屯。

“我们因地制宜,没有芦苇资源的村屯由产业园提供原料,农户赚取手工费;有芦苇资源的村屯则自备原料编织苇帘,农户赚取手工费和原料费。”芦苇产业园负责人关海岩说,“经质检合格的苇帘再由园区集中回购,统一对外销售。”

在距离小河东村约40公里的富裕县绍文乡团结村,村民贺福林正不紧不慢编织着苇帘。炕头上,妻子徐玉红忙着将百十片成品苇帘打包成捆,准备第二天一早送往产业园结算。

贺福林3年前因患病,走路不便。“两个孩子都在上学,生活十分困难。去年村里送来一台编织机,坐在家里就挣钱挣了,靠自己挣钱,心里敞亮了不少。”

团结村还成立了芦苇编织专业合作社,为51户编织户提供机械维护、原料运送、技术指导等服务,还投入9.5万元购置了一辆厢式小货车,专门跑小河东产业园取原料和送成品。

“我们村干部兼职当司机,编织户谁有时间就跟着押车、装卸货,有活儿大家动手一起干,如今干群关系更紧密了。村民以前农闲没事做,现在一年四季有活干,家家户户比着编帘赚钱,日子更加有奔头了。”团结村党支部书记孙长君介绍说。

2019年,富裕县生产苇帘近400万片,绝大多数出口海外。

“我们不再等待客商上门收,而是主动走出去与天津两家外贸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确定全年收购价格,避免行情波动。”龙安桥镇党委书记郑继新说,克服疫情影响,产业园仍然敞开口子收购,保障编织户利益。

一手稳外贸,一手拓展国内市场。在产业园苇帘展示大厅里看到,各式各样的苇帘样品挂满了展厅的墙。一台智能喷绘机正在工作,不到半个钟头,丹顶鹤翩翩起舞的画面在苇帘上鲜活呈现。

“我们针对国内市场开发出喷绘苇帘,将客户定制的图案打印到苇帘上,并且与周边农家乐、旅游景区合作,开发苇帘装饰品和伴手礼。还接受部分网络订单,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网络销售。去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已累计销售喷绘苇帘两万余片,收入160多万元。”富裕县龙安桥镇小河东村芦苇扶贫产业园负责人关海岩说。

“如今,在产业园带动下,芦苇编织产业已经拓展到全县的56个村,去年产值2000多万元,带动3000余农户年均增收近5000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80户。接下来将继续做大做强芦苇产业,让更多的农户从中收益。”富裕县扶贫中心主任徐阳充满信心说道。(申震 那鹏翔)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