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村的蝶变传奇:从“鸭屎围”到“改革开放第一村”

[娱乐] 时间:2024-04-20 14:54:0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51次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于靖园

  南岭村人的鸭屎围命运,因改革开放而改写;南岭村的南岭面貌,因脱贫致新。村的传奇

南岭村 (1).jpg

供图/受访者

  2023年初春,蝶变第村在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1983创意小镇,改革康体生命公司一片忙碌。开放康体生命是鸭屎围南岭村社区投资入股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南岭南岭村社区打破传统单一房屋出租的村的传奇经济模式,瞄准科技创新赛道,蝶变第村试水创投业务,改革推动集体经济转型发展。开放

  “改革开放示范村”“广东第一村”,鸭屎围提起对南岭村的南岭印象,大部分深圳人都会对它竖起大拇指。村的传奇“自给自足,快乐自在”是深圳人对于南岭村和生活在南岭村的村民们的评价。

  从“鸭屎围”到“改革开放第一村”

  作为“改革开放示范村”,南岭村社区伴随深圳城市高速发展,40多年间从人均年收入仅100元、集体资产不足7000元,发展成为全国文明社区。

  改革开放前,南岭村曾是隶属于深圳前身宝安县的一个小村落。时任南岭村第一生产队队长的张伟基回忆道:“那时因为太穷,连稀饭都很难喝上,村里靠贷款,去别处购买红薯才能勉强充饥,衣服上也是打满补丁。”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南岭村四面环抱着山,家门口一大片稻田,都是烂泥路,没有水泥路,一下雨就踩很多泥。那时南岭村是房子一间挨着一间的老围屋,臭水沟很多,大家都说南岭村是‘鸭屎围’,又脏又臭。”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说道。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为迫切需要摆脱贫困的南岭村带来了曙光。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更是加速了南岭村的转变。

  南岭村利用交通便利、成本低廉等优势,大力招商引资。1982年,村里获得国家征地补偿费40万元。当时有些村民想把它分掉,但村党支部组织村民认真讨论,让大家意识到,要建设文明富裕的南岭,归根到底要靠集体的力量。最终,村里将这笔资金用于发展生产。迈开致富步伐后,南岭村还通水通电,建起医院、学校、邮电所、农贸市场,兴办文化事业、完善投资环境。村里的儿童免费入园入学,各种文娱活动也丰富无比。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南岭村实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村民可以在村里工作领取工资。到了1984年末,当时仅有100多户家庭的南岭村,已办起了10多个来料加工厂,当时农业的收入加上来料加工的收入,人均收入达数千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改革开放第一村”。

  张育彪说,“南岭村人的命运,因改革开放而改写,南岭村的面貌,因脱贫致新。经过40年发展的南岭村已经今非昔比,固定资产从不到7000元,到现在已经超过35个亿了。”

  1994年,从深圳大学毕业后,张育彪便回到南岭村工作,2001年,他当选村党总支书记。“从我当村领导的时候,就想着南岭村经济该如何进一步发展。那时候我们已经开始发展第三产业,比如酒店、旅游等。”

  2015年,南岭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增速降至4%,这引起了社区党委的重视,张育彪深感依靠厂房和土地出租的“房东经济”难以为继。而这时,提起深圳这座高速发展的城市,大家都会想起“科技、创业与创新”。创新创业的不断涌现,让张育彪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搞科技创新南岭村适不适合,有没有机会参与进去?

  于是,张育彪开始寻求产业转型,通过股权投资高科技企业,探索产业+空间转型,为社区集体经济蹚出一条新路。

  除了做房东,还要做股东

  在南岭村社区,“村民的利益大于一切”是基本准则。张育彪说,村民们对转型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大家的知识面和观念跟以前不一样了,都希望通过新的发展模式,开辟新的天地”。

  在张育彪的带动下,2017年,南岭村集体资金控股的南岭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成立,是国内首个村集体经济成立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从人工智能“深知未来”,到激光雷达“欢创科技”,再到高端装备“劲鑫科技”,短短几年间,南岭村投资了10多家初创企业,有的项目估值实现了几十倍增长。

  南岭基金公司合伙人侯雪锋介绍,近几年南岭村社区稳步扩大投资领域和投资数量,过去的一年也是开花结果的一年——生物医药项目在艰苦创业5年后迎来突破性进展,一个初创项目裂变为两个优质项目,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至接近1亿元;基金投资的其他10余个项目,发展健康迅速,大多数项目获得新一轮融资,几个项目已达到或接近IPO条件;投资入股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劲鑫科技、欢创科技、鑫精合激光,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2年4月,海创药业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南岭村坚持创业投资6年来收获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张育彪实现了当初立下的“带着村民去敲钟上市”的承诺。

  “我们除了做房东,现在也是高科技企业的股东,以后还要做控股股东。我心里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培育出一家伟大的高科技企业、一家有影响力的民族企业。”张育彪说道。张育彪大学毕业后扎根社区20多年,矢志不渝建设家乡。他和父亲——南岭村原党支部书记张伟基一样,都是全国劳动模范,也都曾是全国人大代表,更是为人民服务心系群众的共产党员。他始终坚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居民,建成全市最大、功能齐全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凝聚起社区发展的强大力量。

  “我们能留给后代什么?我希望是富而思进的南岭村。”张育彪明白,今天改革开放的收获,来得不容易!为了让下一代人记住、不忘本,在土地资源越来越宝贵的情况下,南岭村专门保留了20亩水稻田作为青少年劳动教育基地。每年暑假,社区都会组织孩子们到田间劳动,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

  他始终牢记“先富帮后富”,带领社区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对口帮扶。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南岭村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等捐款9000多万元。张育彪站在“致富思源”展览馆“感恩回报”板块前介绍,“我们在喀什建的文化广场都成地标了,我打算再去那儿看看。”

  未来,张育彪希望南岭村能抓住“双区”机遇,实现转型发展,继续走共同富裕道路。于他而言,父辈身上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是鼓舞他持续前进的动力。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3年3月下旬刊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