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算法缺位,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窘境

[知识] 时间:2024-04-25 13:53:0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91次
中评社北京4月30日电/“中国有多少数学家投入到人工智能的核心基础算法研究中?”日前,在上海召开的算法院士沙龙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等多位院士的缺位发问引发业界共鸣,被称为“徐匡迪之问”。人工  “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真正搞算法的发展科学家凤毛麟角。”在4月28日召开的面临“超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与推广大会”上,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万遂人表示,窘境“徐匡迪之问”直击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核心关键问题,“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算法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很难走向深入、缺位也很难获得重大成果”。人工  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发展现状如何?依靠开源代码和算法是否足够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为什么要有自己的底层框架和核心算法?  缺少核心算法,会被“卡脖子”  “如果缺少核心算法,面临当碰到关键性问题时,窘境还是核心会被人‘卡脖子’。”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孔德兴教授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能力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强,事实是,产业发展过度依赖开源代码和现有数学模型,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东西并不多。  4个月零基础学会人工智能、16讲入门人工智能、算法线下大课……类似培训在网络上非常火爆,通过对于现有算法、模型的学习和训练,成长为人工智能工程师的“短平快”可见一斑。  既然代码是开源的,拿来用就好,为什么还有可能被“卡脖子”?  孔德兴解释,开源代码是可以拿过来使用,但专业性、针对性不够,效果往往不能满足具体任务的实际要求。以图像识别为例,用开源代码开发出的AI即使可以准确识别人脸,但在对医学影像的识别上却难以达到临床要求。“例如对肝脏病灶的识别,由于边界模糊、对比度低、器官黏连甚至重叠等困难,用开源代码很难做到精准识别。在三维重构、可视化等方面难以做到精准反应真实的解剖信息,甚至会出现误导等问题,这在医学应用上是‘致命’的。”  “碰到专业性高的研究任务,一旦被‘卡脖子’将会是非常被动的,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算法。”孔德兴说。换句话说,是否掌握核心代码将决定未来的AI“智力大比拼”中是否拥有胜算。用开源代码“调教”出的AI顶多是个“常人”,而要帮助AI成长为“细分领域专家”,需以数学为基础的原始核心模型、代码和框架创新。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