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白显像管到柔性弯曲屏,老“红光人”见证显示产业“追光路”

[综合] 时间:2024-04-27 04:56:2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休闲 点击:168次

    几十年间,红光人杨春燕手里的从黑相机换了一部又一部,即使步入耄耋,白显他也没停下拍摄的像管性弯脚步。在这个原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老职工的到柔镜头下,时光走过了半个世纪。曲屏,证显和许多“红光人”一样,他讲起老工厂时眼里闪闪发光,示产将其视为一生的业追荣耀。他拍下的光路那些已然成为历史的工厂图片,曾经是红光人上千成都人的真实生活写照。,从黑9月8日,他和其他五位老“红光人”受邀来到了2023年世界显示产业大会的白显展览现场,参观显示行业的像管性弯最新成果。VR眼镜、到柔裸眼3D、软性屏幕……诸如此类在上个世纪不可想象的“大胆”技术,让他们感慨不已,杨春燕也用相机一一记录下来。,这些白发苍苍、步履稍缓的老工人,在行色匆匆的观众中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但他们在这里感到了一种共鸣。“亲切,还是亲切,”他们说。这不是一个时代取代了另一个时代,不是新技术打败了旧技术,杨春燕明白:历史是个接棒前行的进程。,,▲六位原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老工人合影,老工人现场体验VR眼镜又惊又喜,“感谢”,是六位老人说得最多的字眼。胡方萍今年71岁,她开玩笑说自己“退休之后快跟社会脱节了”,没想到还能看到这样一场展览,了解自己曾经所在领域的最新成就,心里很感激。,对于每一件展品,他们都好奇不已,频频停步,仔细观察。在一个展位戴上VR眼镜后,胡方萍神色紧张起来:“我看着好吓人,就像是要掉到山崖下面去了!”取下眼镜后她赶紧招呼老姐妹:这个有意思得很!,,▲胡方萍体验VR眼镜,当眼前的屏幕以90度弯曲起来,老工人们纷纷靠近一步想要仔细研究,“玻璃怎么能是软的呢?每一块的成本会不会很高?”柔性屏展位的工作人员悉心解答后,他们连连点头。,今日科技的进步速度,相较于上个世纪已不可同日而语。胡方萍回忆,建厂初期,盖厂房都需要大家去砖场搬,地下纵横交错的动力管线地沟也是自己挖,大家加班不要报酬,不要调休,全厂只有一个信念:为了发展国家的电子工业,一定要克服困难。,当时设备仪器缺少,不少工艺都是手工化,可谓是“土法上马”。但正是这样的条件下,诞生了全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和第一支投影显像管。这些显像管组装成的电视机进入了千家万户,在那个消费品紧俏的年代,人们格外珍惜这份精神享受。,回望半个世纪以来显示产业的不断更迭,家电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和现实意义。无论什么年代,技术进步的动力始终以人的幸福为导向,从这一角度而言,新老代际一脉相承。,这是一条前赴后继的“追光路”,俗话说“北有首钢,南有红光”,位于成都东边的红光厂一度成为时代的荣光。2009年起,随着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原厂旧址改造为文创产业基地,逐渐成为城市的又一文化高地。,从1956年参加工作,1998年退休,杨春燕见证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用相机定格下时代洪流的一个个切片:热火朝天的生产线、日益勃兴的街景、热闹无比的子弟学校……仿佛把观者一点点拉回到那个时空,让他们生出一种纵深的心灵体验:一心一意把青春年华奉献给同一个目标是什么感受?,,▲退休工人参观VR样板房,杨春燕的摄影再现了当年的激情岁月,老成都的细节历历在目,更新着人们对城市历史的原有理解或想象。“这虽然是我一个人的摄影,但是所留下的记忆属于整个城市。”杨春燕将摄影作品和文字资料整理成册,出版成《东区红光映像》一书。他相信,保存记忆,亦是历史发展的基石。,,▲杨春燕将自己编著的《东区红光映像》一书带到显示产业大会现场,他在本届显示产业大会上拍摄了许多前沿科技成果,对于后来者而言,也将是他们前进的航标。,亲身体验了显示产业的今夕变迁,杨春燕“既喜悦,也有遗憾”。他自认为“沾了时代的光”,得以用微薄之力为国家做出贡献。当年条件艰苦,房子很小,只好把两张床重叠在一起造出“上下铺”来睡,但跟别人提起自己是“106信箱”的人,是他一生最骄傲的时刻。106信箱,是彼时红光厂的保密代号。,有时,他也会被一种“落伍感”所困扰。愿意尝试各种新东西,是他保持进步的方式,他还专门让孙子给他买了一台电脑上网。“我们在不断地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并参与其中,因此心头充满着一种幸福感。”,一个小时的参观下来,走出场馆,这些老工人们还在讨论和回味。胡方萍说,看到了这么多年轻人的创造,“非常先进,非常了不起”。她也并未因此而产生太多的落差感。,因为,这是一条前赴后继的“追光路”——“历史长河中分很多阶段,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功劳,万丈高楼平地起嘛,”她笑着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辛苦,也有他们的光荣。,红星新闻记者 杜玉全 张芷旖,编辑 成序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