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许世友病逝,聂凤智怒批南京军区司令向守志:这样对得起老首长吗

[时尚] 时间:2024-03-29 08:58:0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25次

    

原标题:许世友病逝,原创友病聂凤智怒批南京军区司令向守志:这样对得起老首长吗

    

    

“首长,许世向守您已经在卫生间里待了二十分钟了,逝聂司令首长该吃药了。凤智”华东医院的怒批南京护士不停的敲着卫生间的门,“首长,军区您说句话,志样不说话的起老话我可要进去了啊。”

卫生间的原创友病门被从里面反锁,在众人的许世向守齐心协力下,门被成功撞开。逝聂司令首长“首长!凤智您不要想不开,怒批南京快停下!军区”卫生间内一个面容憔悴的志样老人正将额头向盥洗台撞去,额头上早已出现了一片片淤青。

这便是晚年的许世友,自从被确诊为肝癌晚期之后,许世友每天都在经受病痛的折磨,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有轻生的念头了。

然而,纵使许世友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他也未能抵抗疾病的侵蚀。1985年10月22日,与病魔斗争了七个月之后,许世友结束了他的一生。

许世友为全国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党组织给予了他足够的体面,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王震指定许世友的爱将聂凤智负责主持葬礼,然而聂凤智却因为一事大发雷霆。

1906年,许世友出生于湖北麻城,因为家庭贫困,年仅八岁便拜师一位高僧,从此在嵩山少林寺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习武生涯。

一次回乡探亲的过程中,许世友失手打死了一个欺压百姓的地主少爷,为了不牵连师门,许世友从此浪迹天涯。

大革命时期,许世友参加了革命军,在此期间与进步人士接触,对共产主义思想逐渐认可。大革命失败后,许世友参加了我党领导的黄麻起义,从此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聂凤智虽说比许世友年轻七岁,但两者参加革命的时间基本相同。两人都参与过鄂豫皖苏区的反“围剿”,但由于处在不同的连队,所以相互并不怎么熟悉。

两人真正产生交集是在长征以后,许世友曾犯过一些错误,因此成为了延安的“名人”,聂凤智便对许世友有了初步印象。

作为红军的优秀干部,许、聂二人都获得了进入“抗大”深造学习的机会。聂凤智发现,许世友虽说脾气火爆,但性格直率,为人豪爽。再加上两人都是红四方面军的老兵,所以关系日益亲密。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世友和聂凤智都被派往了山东与日寇作战。经过战火的洗礼,两人感情有了质的飞跃。当时许世友是山东军区司令,聂凤智是威海军分区司令,两人是直属上下级关系。

许世友性格骄傲,平时很少夸奖部下,但聂凤智用行动赢得了许世友的赏识。每逢重大战役,许世友总会让聂凤智担任主攻,后者也总是能够出色的完成任务。

两人的默契度也越来越高,到了后来,在许世友眼里,聂凤智打胜仗甚至已经成为了理所应当的事。

许世友在我军中是出了名的暴脾气,这一点就连毛主席都曾领教过。在部队里,许世友骂人更是常事,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下属都是默默的听着,唯独聂凤智敢于和他顶几句嘴,敌后作战时,俩人没少吵架,但每次争吵过后,照样并肩作战。无论吵得多凶,谁也不记仇,这大概是两人长久以来的默契。

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日益显露。为了在内战爆发后,不陷入被动,中央决定派林彪带领10万部队前往东北。

按照党中央的指令,山东军区需要抽调四个师出关,其中就包括聂凤智的第五师。眼看爱将就要被林彪挖走,许世友坐不住了,他立即给中央军委发送了一封电报。

“聂凤智近期患上了急性肺结核,考虑到该病传染性强,恐将给出关部队带来不必要的风险,还望组织准许聂凤智留守山东。”

中央军委信以为真,当即批示了“同意”。许世友向来光明磊落,表里如一,撒谎这还真是头一次,但换来的是爱将留在了身边。

解放战争爆发后,聂凤智成为了许世友手中的一把利剑,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胶东保卫战等,聂凤智均有不俗表现。许世友成就了聂凤智,同时还有点依赖他。

在攻取灵山的战斗中,聂凤智刚刚做完阑尾炎手术,许世友对野战医院的院长说:“就是抬也要把聂凤智抬到他的师部,我需要他。”于是,聂凤智在病床上指挥了灵山战斗,我军只用了五个小时就攻下了灵山阵地。

事后聂凤智并没有抱怨,反而乐观的说:“在战场上待五个小时,比在医院躺三个月还强。”

漫长的革命生涯里,许世友与聂凤智既是上下级,又是知己,这也是为什么王震指定要聂凤智为许世友主持葬礼。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军队的现代化进程,我国实施军衔制,许世友和聂凤智分别被授予了上将和中将。

南京军区成立后,许世友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司令,从此便开始了在南京长达十八年的耕耘,他也成为了南京军区任职时间最长的司令员。

在南京军区担任司令员期间,许世友积极整顿军备,经常到营连一级视察,以便切实体验基层官兵们的生活。

当他来到李德生所在的军时,发掘了一名基层教官,名叫郭兴福。许世友在观摩郭兴福训练士兵的过程时,深刻感觉到这名教官在训练方面很有一套,他所训练的士兵个个生龙活虎。

于是许世友主动把郭兴福叫到了司令部,与他交流训练士兵过程中的心得。得知被司令员召见,郭兴福受宠若惊,把自己训练士兵的经验以纸面形式呈现给了许世友。

郭兴福训练士兵的方法总结下来就是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士兵的长处。部队里一般都强调整齐划一,郭兴福的训练方法打破了部队的传统思维。

虽说这套训练方法非常有效,但许世友也发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郭兴福曾经在国民党军队中服役,此人或许动机不纯。”

但许世友却力排众议:“不管他以前干过什么,至少现在他是一名解放军。只要他提出的方法有效,我们就该采纳。”

许世友不仅将“郭兴福教学法”在南京军区加以推广,还将这套训练方法上报给了中央军委,就连毛主席的赞不绝口。

许世友任职期间,南京军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大练兵运动,他始终坚守岗位,不断的为南京军区的发展默默付出。

除了打仗之外,许世友种田也是一把好手。除了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之外,许世友还兼任江苏省委书记这一职务。

任职期间,许世友非常注重民生。由于南京曾是国民党的统治中心,百姓所遭受的剥削也十分严重,到南京的第一天,许世友就把解决粮食问题放在了首位。

为了治理江苏地区的洪涝灾害,许世友动员部队修建水库,有些年轻的战士感到不解,“部队是用来打仗的,这个活应该地方干部动员农民去干。”

许世友看出了战士们的心思,严肃的说:“我以前就是农民,如今即使穿上了军装,但我的本质还是农民。”说完这番话后,许世友以身作则,拿起铲子与战士们一起劳动。

许世友还参与了试验田的种植,他所推广的多穗高粱亩产达到了1000斤,缓解了当地了粮食危机。

1973年底,为了让我军的高级指挥官熟悉全国的地理、人文环境,从而更好的应对未来战争,党中央决定让八大军区的司令员进行对调。

由于许世友与当地军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当得知自己即将离开南京时,他感到十分沮丧,常常在深夜把自己灌醉。最后毛主席邀请他去中南海谈心,解开了他的心结。

许世友被安排和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尽管来到了全新的环境,许世友积极主动的与副官们沟通,很快就掌握了当地的情况。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邓公为了达到速战速决的战略目标,指派距离战场较近的许世友率军出征。尽管许世友已经不再年轻,但他依然给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新中国成立之后,聂凤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充当许世友的副手,后来由于工作调动,两人曾短暂分别,但各自都挂念着对方。

1980年,许世友被选为军委常委,不得不搬到北京生活。然而,由于战争年代吃了太多苦,许世友的身体一直不好,据他的警卫员回忆:“许将军不太适应北京的气候,一到冬天关节就疼痛难忍。”

考虑到身体状况欠佳,许世友主动向组织递交了退休申请。得到批准之后,聂凤智第一时间把老领导接到了南京居住,以便于照顾他。居住地点还是以前的中山陵8号。

即便已经年过七十,许世友每天都坚持习武。由于当时我国已经实行了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周围的高楼拔地而起,但许世友依然保持着田园生活,每天种种菜,喝喝酒。

1985年5月,聂凤智突然收到了一份红头文件,内容是许世友的体检报告,当他看到报告上“肝癌晚期”四个字后,心中五味杂陈。

在许世友剩余的日子里,聂凤智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只要有时间就陪他下下棋,聊聊天。即便聂凤智一直都在隐瞒许世友的病情,许世友还是意识到了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了,于是决定撰写回忆录。《许世友回忆录》最终能够出版,聂凤智为此付出了很多。

1985年10月25日,许世友在南京去世。自古忠孝两难全,许世友将一生献给了革命,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老母亲,所以许世友临终前说出了自己的诉求:“希望能够将我土葬,与母亲葬在一起,让我尽一尽孝心。”

早在50年代,我国就开始提倡火葬,党中央的高级干部如果想要土葬,必须通过组织的批准。邓公得知许世友的遗言后,当即批准了这一请求。

为了悼念自己的老领导,聂凤智结合许世友的一生,写下了《深切怀念老司令许世友》一文,全文共九千余字,字里行间透露着二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但是,聂凤智刚刚为许世友主持完葬礼,自己也病倒了。在医院养病期间,聂凤智经常靠看报纸来打发时间,当他看到有一篇名为《一代勇将许世友》的文章在《解放军报》中刊登出来时十分不悦,因为这篇文章正是当时自己写的,不仅标题改了,内容也被删减了许多。

毕竟聂凤智和许世友都在南京军区担任过司令员,所以聂凤智一直关注着南京军区的报刊,但许世友已经去世多日,报刊上始终没有刊登有关他的消息。

正巧军区司令向守志来探望聂凤智,聂凤智将怒火全部发泄在了向守志的身上:“你们这么做,对得起老首长吗?”

“文章是我写的,你们针对我没事,但是千万不要针对老首长,他为南京军区付出了那么多,如今去世了,难道他就不配出现在军区的报刊上吗?”向守志这才回过神来,急忙向聂凤智道歉,声称这是自己工作的疏忽。

第二天,南京军区的报刊《人民前线》上便刊登了聂凤智的《深切怀念老司令许世友》一文,这一次,全文9000多字,一字未落。

1992年,聂凤智在南京去世,据他的子女回忆:“父亲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意识已经不再清醒,说话都很困难,每当看到许将军的照片时,依然会眼含泪水。”

虽说两人在战场上也有意见相左的时候,然而一旦计划确定,聂凤智依然坚定不移的拥护许世友的决定,这对组合仿佛是上天安排。

从“抗大”相识,到晚年的守护,许世友与聂凤智之间的友谊坚如磐石,这种感情只有经历过战火的人才会懂,愿这对知己能够在天堂把酒言欢,再叙往世之荣光。返回,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