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非遗传承人栾礼周,一生只做制茶一事

[探索] 时间:2024-04-25 01:07:3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24次

当栾和茶相遇,湖北会发生什么?非遗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一种药茶,传承茶事名字叫栾茶,人栾是礼周用石楠叶的嫩芽制成。而在宜昌,做制当这两个木字底的湖北汉字相遇,却成就了一项省级非遗项目,非遗那就是传承茶事栾师傅制茶技艺。其中的人栾栾师傅,就是礼周今年56岁的栾礼周。2019年,做制来自茶乡太平溪镇的湖北他,成为这项手工绿茶制作技艺的非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从碑文考查,传承茶事生于清康熙年间、栾礼周的太祖栾文举,是当地的制茶名师,自此代代相传,传到栾礼周,已是第八代手工绿茶制作的传人了。太平溪栾家,就此成为宜昌繁盛三百多年的制茶世家。将西陵峡地区历代炒制优质名茶的技艺精髓和家族传承下来的制茶诀窍融为一体,栾师傅手工制茶有自己的绝招。11月16日,栾礼周在三峡国际茶城透露了三大秘密:在选叶上,以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地方性茶树名种宜昌大叶种为主,而且长在山川秀丽的云雾高山,土壤均为花岗岩和大理石风化地。在采摘上,栾师傅手工制茶原料只选春季优质鲜嫩茶叶。采摘季节为清明前后,谷雨以前,而且必须晴天采摘,不采雨水叶。采后立即送回,置于竹席上摊青,保持茶叶鲜度。在炒制技艺上,栾氏家族历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手法有抓、翻、托、抖、撒、压、摊、荡、揉、搓、抛共十一种,疾如风,快如箭,缓如托千均,慢如潺潺细流。火功上,从茶叶杀青、初焙到复焙,从松茅点火,松柴加温,栎柴升温到白炭烤焙,火侯掌握得恰到好处。以焙茶为例,完全靠手背测温,其工艺包含炖火、轻火、足火、重火、过火五大步骤。整套炒制过程,讲究抖闷结合、动作连贯、一锅到底、一气呵成。这样炒制的手工茶,香气清正幽远,回甘快捷明显,汤色隔夜不变。栾礼周说。还在很小的时候,栾礼周就看爷爷做茶,耳濡目染;到了十多岁,他一边上学一边跟其父亲学习种茶、采茶、制茶。我从小看见爷爷把新鲜的茶叶采回来,放在通风的地方散失掉一部分水分后,放在炒菜锅里,用柴火、大火杀青,四五分钟后,取出放在竹篱笆上摊凉后,再放在自制的木桶里压紧,用手推着木桶前进,让茶叶出汁,然后倒出,散开摊凉,再入锅二次茶青,几分钟后取出,放入簸箕,用手搓成条形,置于锅内小火烘干。栾师傅对这些细节记得非常清晰,总能娓娓道来,每一次炒干后,我就会送给邻居们尝尝,大家都盛赞爷爷的炒茶技艺,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暗暗决定自己偷偷试做一下,结果因为杀青火力过大而把茶叶炒煳掉了,双手也烫起水泡,还被父母责骂。从此,爷爷炒茶时,栾礼周总是跟在后面帮忙,模仿每一个动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终于可以独自炒茶了。大约十多岁的时候,我就把爷爷的种茶、炒茶技术学到了手,了解茶叶的各种习性;还经过多次小实验,知道茶叶适合沙土田,知道早上阳光好的地方,茶叶味道更好。栾礼周说。1983年,栾家承包水磨溪村茶场,并接管村里的40亩茶园基地。栾礼周负责茶园种、管、采摘及制茶工作。因他勤奋好学,传承了祖辈以来制茶的绝技,20岁时,被当时的宜昌县西陵茶叶公司录用为生技科技术员,后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宜昌县第一批茶叶技师。1995年,栾礼周注册了栾师傅商标,自此,栾师傅茶渐渐家喻户晓,其制茶技艺在短时间经历了区级非遗、市级非遗和省级非遗的三级跳。现在,栾礼周是省级非遗传承人,我是市级非遗传承人,儿子栾杰是区级非遗传承人。栾礼周妻子张秀芹说到此,颇有些自豪。为了将这份祖传的技艺传下去,他们不但每年参加各类非遗展览展示和传承活动,而且开直播炒茶,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热爱手工制茶。

祖孙三代传习制茶技艺。五问守艺人:记者:您的座右铭是什么?栾礼周:一生只做一件事。记者:从事这项手艺有多长时间了?栾礼周:已有40余年制茶史了。从小跟父亲学,后拜三峡茶神林作炎先生为师。记者:请讲讲守艺史亲身经历的小故事。栾礼周:有个徒弟性格很急,做出来的茶始终带有苦味,分析了很多情况,却没有改善,经过几个通宵的反复实验,改进工艺,却还是不能消除苦味,这让他为此苦恼了好几天,直到后来他的徒弟看见做饭阿姨用他们的开水瓶装中药才彻底解开这个谜。原来鲜叶加工过程中时间较长,或者重度揉捻会留下一些苦味。为了一杯好茶,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记者:为了传承弘扬这门手艺,您做了哪些工作?栾礼周:每年的茶叶开园节我都坚持参加,并炒制第一锅茶。目前,经我传授的徒弟,徒弟带徒弟不少于6代,约500余人。记者:这门技艺在传承上还存在哪些问题?栾礼周:愿意吃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年轻的劳动力越来越少。(记者 冯汉斌 通讯员 邓宏颖 )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