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黄土地上的豪迈乐章 正文

黄土地上的豪迈乐章

[知识] 时间:2024-04-27 08:00:4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0次
横山老腰鼓

横山老腰鼓在榆林市横山区流传颇广,黄土是地上的豪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据横山部分庙宇石碑的迈乐文字存证推测,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中期。黄土

横山老腰鼓以原生态的地上的豪打法著称,在服装、迈乐道具、黄土舞蹈动作等方面都极具特点,地上的豪显示出豪放、迈乐粗犷、黄土激越、地上的豪诙谐的迈乐传统风格,表现了陕北人民的黄土性格特点,具有重要的地上的豪历史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表演上,迈乐横山老腰鼓分为武腰鼓、文腰鼓、文武腰鼓三种,有单打、双人打、四人打、八人对打、群场打等形式。

2008年6月14日,横山老腰鼓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土地上的豪迈乐章

image.png

横山区第九小学的同学们在表演腰鼓。

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成功举办。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横山老腰鼓精彩亮相,圆满完成了迎宾演出任务。队员们不仅跳出了陕西人的粗犷豪迈,还跳出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

横山老腰鼓有连续的跳跨蹦转、踢蹲翻踏动作,表演时铿锵激越、奔放有力,气氛强烈粗犷,是横山人民的精神食粮,也是中华民族意气风发、积极向上的精神体现。

横山老腰鼓历史悠久,是安塞腰鼓的前身。据考证,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陕甘宁边区移民活动中,移民把横山老腰鼓带到了安塞等地,后来便有了新的流派即安塞腰鼓。而横山老腰鼓,依然保持着原生态的传统风格。

声越千年  蓬勃发展

6月9日,榆林市横山区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在区文化大楼广场举行。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横山老腰鼓再次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横山人是听着腰鼓声长大的。横山区文化馆副馆长谢飞介绍,横山老腰鼓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中期。关于其起源,有三种说法,分别为战争说、祭祀说、牧羊说。其中,最为流行的是战争说。在古代,横山地处边陲,为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逐鹿之地。横山居民多为戍守边关的军户。他们经常带着腰鼓,每遇敌情便击鼓为号,以一传十,鸣警御敌。骑兵冲锋时,其余士兵也以腰鼓助威,激发斗志;取得胜利后,将士们燃起篝火,围坐狂欢,击鼓庆祝。后来,随着战事消停,豪放激昂、刚劲有力并带有军旅色彩的腰鼓艺术逐渐形成。

在古代,鼓被赋予了许多神秘的文化指代意义。由于鼓的声音和雷声很像,在干旱少雨的陕北地区,鼓经常被用在祈雨活动中。所以,部分学者认为,横山老腰鼓是由曾经闹社火的祭祀舞蹈发展而来。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横山老腰鼓来源于牧羊人的发明创造。古时,牧羊人为了调剂单调的生活,把树根掏空,在两端绷上羊皮,然后用木棍敲击发出不同的声音,以此指挥羊群。不过,这种说法无法完全与腰鼓艺术相对应。

服饰上,横山老腰鼓队员会身着五色服,前襟或后背都有贯钱图案;头戴无顶草帽,帽口装饰有五彩小纸折花。这些都蕴含着阴阳五行、天圆地方的寓意。

横山区文化馆副馆长谢飞介绍横山老腰鼓的表演队形。

谢飞介绍:“横山老腰鼓可分为武腰鼓、文腰鼓、文武腰鼓三种。文腰鼓俗称老人腰鼓,也称‘下三路’,一般是三个老人配一个孩子,表演动作沉稳平缓、风趣诙谐;武腰鼓俗称后生腰鼓,也叫‘上三路’,由年轻小伙或体力充沛的中年人表演,动作幅度大、力度强、节奏快、变化多。文武腰鼓则既有文腰鼓的诙谐优美,又有武腰鼓的灵活多变,角色通常由伞头、鼓子手等组成。”

动作剽悍  队形多变

如果说信天游是黄土高原忧郁情结的体现,那么,横山老腰鼓则是这片土地上最雄性的呐喊。

今年46岁的李小平,已经打了20多年横山老腰鼓。比起在室内伴乐表演,他更喜欢在黄土地上,配合着锣鼓、唢呐、大镲,忘情地奔腾跳跃。“随着脚下的黄土扬起,我和土地就产生了共鸣。”他说,“横山老腰鼓就是我们陕北人的精神象征。”

李成元13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腰鼓,50多岁时成为横山老腰鼓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今年70岁的他依然可以劈叉、高抬腿。他说:“横山老腰鼓有很多武术动作,所以打出来很有气势。横山老腰鼓表演要求动作不仅自然流畅,还要强劲有力,要把豪迈的那股劲打出来。”

横山老腰鼓通常以舞队方式出现,有单打、双人打、四人打、八人对打、群场打等形式,生龙活虎、激情飞扬。表演的基本动作有二起脚、三脚不落地、蹬腿打、踹腿打、反身连转步打、过堂对打等。

队形是横山老腰鼓表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横山区文化馆内,谢飞向记者展示了横山老腰鼓近60种队形图案。这些图案让人眼花缭乱,很难想象腰鼓队员是如何在奔腾舞动中跳出这些队形的。

谢飞介绍:“这些队形可分为五大类。拜四方、八卦阵图、文武上殿等属于祭祀图案类,秦王乱点兵、马方困城、转九曲等属于军阵图案类,龙摆尾、双鱼张口、和尚逛门等属于民俗风物图案类,狮子滚绣球、十二莲灯等属于灯彩图案类,一朵花、十字梅花、枣核乱开花等属于花卉图案类。”

手工艺人创作的横山老腰鼓泥塑。

横山老腰鼓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国内外得到了很高评价。早在1946年,横山老腰鼓艺人就去延安表演。1985年,节目《横山腰鼓》参加了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民间艺术节表演。2007年,《吉祥腰鼓》荣获文化和旅游部第十四届“群星奖”政府类最高奖。2019年,55名横山老腰鼓队员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2021年,横山老腰鼓100名队员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热爱非遗  发扬传承

横山老腰鼓是劳动人民特有的调剂精神生活、表达思想情感的舞蹈之一,充分显示出黄土高原人们既剽悍威武又憨厚朴实的性格。近年来,榆林市积极开展腰鼓进校园、进课堂等多种活动,使横山老腰鼓传承后继有人。

6月6日下午,记者走进横山区第九小学。操场上,腰鼓队的同学们正在排练《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他们斜挎腰鼓,手握鼓槌,弯腰跨步,腾跳蹦转,一个个有模有样,活力满满。

站在队伍前排的三年级学生张皓轩说:“我是今年开始学腰鼓的,它带给我许多快乐,在家我也会经常练习。”五年级学生张佳淋说:“打腰鼓让我更加自信,通过练习,我现在不会忘记动作了,跳起来也更流畅了。”

对于腰鼓,这些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记者采访时,他们一个个好奇地围了上来,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对腰鼓的看法。

“腰鼓有很长的历史,所以我们要传承下去。”

“打腰鼓让我感到自豪。”

“打腰鼓的时候一定要飞跃起来,自信一点。”

……

学校音乐老师王学凯介绍:“学校腰鼓队有58名学生,他们学得很快,基本练习两周就会打了。希望他们学好腰鼓,把横山老腰鼓艺术传承下去,以后带到更多地方。”

6月7日下午4时,榆林高新区第二中学操场上,千余名同学排列整齐,共打腰鼓,场面非常震撼。

副校长乔佳介绍:“2020年建校以来,我们把横山老腰鼓引进大课间。新生入学后,老师会用一个多月时间教会他们打腰鼓。每天下午上完两节课后,大家在操场上跳一跳,让身心得到放松。起初,有些同学有点扭捏不好意思,时间一长,他们就放开了,跳起来很来劲。每周三下午是学校的无课日,也是同学们集中练习腰鼓的时间。现在,同学们人人会打腰鼓。”

学生吕嘉瑜说:“我从初一来到这个学校就开始学腰鼓。虽然每天只跳两三分钟,但几年坚持下来,对身体很有好处。”

学生白雪瑶说:“腰鼓代表了陕北的优秀文化,我们要发扬传承。我们女同学都很喜欢打腰鼓,会一直坚持打下去。”(记者 师念文/图)

唯有热爱 方能始终

你能想象吗?一个戴着眼镜的70岁老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劈竖叉、高抬腿!他就是李成元,横山区张存有地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他还有个特殊的身份——横山老腰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张存有地村是横山有名的“腰鼓窝子”,村里几乎人人会打腰鼓,并且还都打得好。李成元介绍,明朝天顺年间,这里居住的都是姓张的人,后来,他们迁走他乡,到万历年间,村里都成了姓李的人。

李成元的父亲和爷爷都是打腰鼓的能手,父亲曾给横山3个乡6个村的人教过腰鼓。

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李成元从小在音乐舞蹈方面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他回忆:“上学时,我对数学、语文不怎么感兴趣,但一说唱歌跳舞我就爱得很。音符、歌词我能很快记住。即使我不会的歌,听别人唱也能听出来他们哪里唱错了。”

13岁那年,出于对腰鼓的热爱,李成元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打腰鼓。李成元说:“要是哪个动作跳错了,父亲就会严厉地批评,有时急了还会动手。”得益于严格的训练,李成元早早就学会了很多腰鼓动作,像武腰鼓里的二起脚、三脚不落地、鹞子翻身等。

腰鼓并不是张存有地村村民的谋生之道。作为农民,李成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朝黄土背朝天,拉牛、锄草、耕地、种菜、施肥……腰鼓表演,只是他们农闲时,尤其是正月里,才会进行的一项活动。

1986年,李成元等村民代表横山去市里参加腰鼓比赛获了奖。他说:“当时要给我颁发个人奖,我拒绝了。打腰鼓是集体的事情,光靠我一个人肯定不行,所以,我们只领了集体特别奖。”

2006年,8个外国人来到张存有地村考察,李成元和老乡们为他们进行了二四六八人腰鼓对打表演和集体展示。李成元说:“外国人看后激动地说,这是陕北特色文化品种之一。”

如今,在横山,说起李成元几乎无人不知。

横山老腰鼓准备申请国家级非遗项目时,横山区文化馆的人到“腰鼓窝子”来寻找一位代表性非遗传承人。

李成元说:“当时,我们村有56个打腰鼓的人参加选拔,大家站成几排进行表演。年轻的、长得好看的站在前排,我在后面站着。跳了一会儿后,文化馆领导来到我跟前。我跳的时候,他在旁边走来走去,一会儿给我竖个大拇指,一会儿给我鼓个掌,当时,我还不清楚这是什么意思。”

就这样,经过一周筛选后,李成元被上报为横山老腰鼓传承人。除了写简历外,他又全力以赴表演了一次。“那回,我一口气跳了4分13秒,因为太激烈,动作幅度大,过后,身上足足疼了3天。我的腿曾受伤落下病根,现在跳不了一些太激烈的动作了。”李成元说。

2008年,横山老腰鼓成功申遗,李成元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虽然已经是数一数二的腰鼓能手,但李成元认为艺无止境,自己还有很多跳得不到位的地方。他说自己最遗憾的是年轻的时候没能进入专业院团学习、参加系统训练,不然应该能取得更大成就。

李成元有3个儿子。他自豪地介绍:“老大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老二是西安交大研究生,老三爱锻炼考了体校。老三体质好并且对腰鼓感兴趣,现在已经是横山老腰鼓县级传承人,2019年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2021年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前段时间,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迎接中亚五国元首的腰鼓队伍里也有他。”

李成元说:“政府重视、群众热爱,横山老腰鼓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记者 师念)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