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推动形成海绵城市建管闭环

[焦点] 时间:2024-04-23 16:56:3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55次
强劲法治“引擎” 呵护城市“呼吸”

城水共生、杭州环人水和谐,市海市建设管市建构筑海绵示范之城。绵城绵城

2013年,理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法推要建设自然积存、动形自然渗透、成海自然净化的管闭海绵城市。2016年,杭州环杭州全面启动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市海市建设管市建历经多年实践,绵城绵城在城市内涝、理办黑臭水体等“城市病”治理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成效初显。法推

从0到1,动形从试点到全域。成海2021年,杭州入选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创样板做典范为目标,杭州从优先解决对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影响大的积水内涝等问题入手,全市合力推进形成了“规划一张图、管理一张网、建设一盘棋、考核一体化”的工作格局,致力建设形成“山—水—林—城—湖”系统保护修复与治理、统筹洪涝潮风险防控、蓝绿系统交融下的水与园林协调发展三大示范。

今年,在海绵城市建设提出十年之际,杭州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四梁八柱”再添重磅一笔——《杭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已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办法》聚焦形成海绵城市建设闭环管理,填补了相关领域的制度空白,让杭州接下来的海绵城市示范工作推进“有法可依”,助力更好地探索城市“呼吸之道”。

“我们将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高品质打造‘安澜海绵、民生海绵、品质海绵、数字海绵’,不断优化城市水环境、提升城市水安全,加快建设韧性宜居的幸福之城。”市海绵办(市建委)负责人表示,将不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杭州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夯实生态基底。

从“政策指导”到“有法可依”

杭州海绵城市纵深推进有了“硬核”支撑

近年来,杭州海绵城市理念落实和项目进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和技术规范,构建起一套符合杭州实际、具有杭州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

从试点到示范跃进,需要更强有力的推手。

“一方面,我市计划至2025年,城市建成区55%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需通过立法进一步加大海绵城市建设力度。另一方面,这也是优化海绵城市管理体制的需要。”市海绵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性和专业性强,在推进过程中客观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技术规范落实难、运行维护责任不明晰等问题,需要通过立法加强制度刚性、填补制度空白,保障海绵城市各项管控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简单来说,就是将之前政策文件规定的海绵城市落实要求,通过法定程序转换为政府规章,明确各相关部门、主体“该做什么”,明确各环节“由谁来做”“该怎么做”,以立法来规范、约束、控制和解决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保障海绵城市各项管控措施真正执行到位。

为精准聚焦破难,市海绵办(市建委)会同市司法局多次赴各区及重点项目区块深入调研海绵城市建设和海绵设施运行维护情况,了解各方关切、梳理重点难点,并向相关部门、立法联系点、立法志愿者以及网友、专家等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依据上位法立法精神,参考各兄弟城市做法,先后修改完善20余稿,形成现有的管理办法。

审议通过的《办法》将杭州在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要求和方法,上升为政府规章,使杭州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将实现“有法可依”,从推进力度和规范角度为该项工作添上有分量的“法治砝码”。

从“源头管控”到“长效运维”

30条细则构建起海绵城市建设监管“全闭环”

海绵城市建设复杂度高,“立法”要求覆盖全。

《办法》共30条,围绕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分别对规划编制、规划管控、设计审查、施工建设、竣工验收、运行维护、宣传培训、监督管理、检查考评等建设全过程内容作了详细规定。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规划先行、系统推进。“在规划环节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行条件,对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市海绵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办法》明确了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项目规划管控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从源头上保障了海绵城市理念常态化落实。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如何确保海绵城市理念落地?《办法》聚焦“全过程”实现了“全覆盖”。

《办法》将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一一细分,第十三条至第十七条对设计要求、审查要求、施工图变更、施工要求、验收要求作了规定,明确“建设工程方案设计文件、初步设计文件审查部门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当对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要求落实情况进行审查并出具意见;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中应当载明海绵城市相关工程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提交备案机关”等内容。

从当前杭州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情况看,有不少项目正处于建设期收尾、运维期开始的关键阶段。运维难题,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共性难题,《办法》也关注到了这一点。

第十九条至第二十二条对运行维护单位确定、海绵城市设施移交、运行维护职责、海绵城市设施拆改等内容作了规定,确保海绵城市设施建成后能顺畅运行。如,海绵城市设施的所有权人、管理人为海绵城市设施的运行维护单位;运行维护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做好海绵城市设施的检修、维护和保养。

对于海绵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存在不能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例外情形,《办法》也明确对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不作强制性要求。此外,对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政府职责、部门职责、建设资金、数字化建设、技术服务、宣传培训、监督管理、检查考评等细节均有明确规定。

从开局“一盘棋”到示范“一体系”

会“呼吸”有韧性的海绵示范之城不断形成

启动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以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密切协作,以“一盘棋”合力推进示范创建各项工作,从组织架构到顶层设计,全面构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四梁八柱”。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建设,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海绵城市建设协调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海绵城市工作,各区、县(市)也相应成立了区级海绵办,形成了‘市级统筹、市区联动、属地管理、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和‘协调小组+海绵办+技术团队’的‘管理+技术’协同模式。”市海绵办(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套组织架构和工作体系的建立,有效确保在各类城市建设项目中科学贯彻落实海绵理念,层层发力推动海绵城市项目建设。

一系列专项规划、机制保障和配套制度呼之而出。

近年来,市海绵办(市建委)牵头陆续编制了杭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海绵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性控制要求,基本形成了技术体系框架。2022年,根据系统化海绵城市工作要求,杭州市完成了排水防涝专项规划、供排水专项规划编制,市、区重点区域多层级的系统化实施方案编制等也顺利完成。今年,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修编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同时,杭州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绩效目标评价办法,每年向各区、县(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并落实考核。明确相应的资金奖补和分配方案,组织开展海绵示范区和示范项目评选,对成效显著的区、县(市)和建设主体进行资金奖励,并不断将考核重点从项目建设“完不完得成”提升到“建设得好不好”层面。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的数字化场景创新应用,在既有杭州市内涝监测预警平台基础上,搭建海绵城市数字监测管控平台,打通“浙里建”平台应用,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在线监测设施管理、监测数据分析和运用、海绵一张图管理、规划与建设项目管理、绩效考核评估管理和应用支撑平台等应用场景的开发。

一套具有杭州特色、各方高效协同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逐步成型,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一竿子插到底”,不断实现面的拓展与质的提升——

城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已达到100%,市控以上地表水Ⅰ—Ⅲ类断面比例为100%。今年,杭州首次捧回了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奖“大禹鼎”金鼎。

示范项目推进提速提质:三年示范期间全市计划实施的537个项目已完工434个,占总数的81%,在建项目102个,累计327.7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从“融入项目”到“融入生活”

大小海绵联动释放生态福利营造宜居人居

一直以来,杭州坚持将海绵设施功能与景观统筹考虑,打造出一系列功能齐备、效果可见、景观优美的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大大提升了群众对海绵城市的认同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杭州市民群众对海绵城市建设整体满意度为95.2%,比2021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大小海绵联动、蓝绿交织水城共生,一座“会呼吸”、有韧性的生态城市正不断形成。

走进杭州亚运村,可以看到一条“会呼吸的马路”,上面没有一个窨井盖,大部分地面都采用了“雨时能吸水,旱时能挤水”的彩色混凝土。不仅如此,从媒体村到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以及奥体核心区“亚运三馆”,都能找到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海绵”的影子。

富阳区北支江是杭州亚运会水上项目举办地,海绵城市理念在这里落地,不仅保障了赛时水安全,还大大改善了北支江水系综合景观环境、提升了富阳城区防洪能力,惠及沿岸千万群众。

“作为富阳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采用了湿地水体调蓄、透水铺装、生态驳坎、低势绿地等海绵低影响开发措施,构建起北支江畔的大海绵体。”富阳区城建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促进了富阳区东洲片区水体流动和水质净化,而且极大提高了区域雨洪利用效率及防洪排涝能力,达到了上万立方米的调蓄量。”

海绵城市的理念,也细致地融入一个个民生小工程中。一个个老旧小区在改造中植入“海绵”,实现颜值提升的同时,功能性也更加完善。

在上城区小营街道小营巷社区,原本的“老破旧”被植入了口袋公园等小微绿色空间,通过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塘、雨水湿地等设施的建设,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如位于马市街和清吟街路口的爱卫公园,采用透水铺装、建设雨水花园,将雨水径流汇入雨水花园内,不仅让雨水得到适度控制、利用,还提升了整体美观度,成了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小营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说,这样的实践范例在杭州不胜枚举。

一幅水清岸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杭州大地上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