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知识 >记者手记:艺术为人民而创作 正文

记者手记:艺术为人民而创作

[知识] 时间:2024-04-25 02:52:38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55次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于靖园

艺术为人民而创作

  不久前我在国家大剧院欣赏了舞剧《只此青绿》的手记首演。说来惭愧,艺术作为一名文化记者,为人平时虽然热衷于舞台艺术的创作欣赏,京剧、手记话剧、艺术歌剧、为人音乐剧,创作甚至相声剧都看了很多,手记舞剧竟然还是艺术头一次现场观看。

  这部剧从《千里江山图》中汲取了大量的为人美学元素,其舞美效果令人惊艳,创作此外该剧还展示了画作创作中的手记“非遗”元素,如笔、艺术墨、为人纸等制作的舞蹈展现,又赋予了它现代意义。

  然而当我沉浸于青绿色的舞美中时,却不免想到《千里江山图》的创作时代。那是在北宋末期,宋金形成军事对峙之势,北宋的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在朝野内外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爱国主义力量。其中,以青年学生为主流的爱国力量在崛起,但是,面对朝廷软弱无力的政治、军事,他们仅仅将富国强兵以收复山河的理想寄托在自己的艺术文化创造中。

  王希孟作为艺术家生于那样的时代,文人治国,物质繁荣,对于艺术的创作或许算是所谓的热土,但政治腐败、党争横行、国力衰微、民不聊生,也绝对称不上是艺术创作最好的时代。

  此外,当时宋徽宗从不放任宫廷画家自由创作,他对宫廷画家在形式和趣味上,都有严格的要求。徽宗的审美情趣,即成为决定艺术风格的绝对标准,宫廷画家创作的艺术作品,在题材和表现技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其审美趣味和倾向,这对于艺术家的创作也是一种束缚。

  1942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就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

  正是“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这一思想明确后,我们的文艺创作才真正迎来最美好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祖国不断繁荣强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我在想王希孟如果看到如今的时代,又会激发出他怎样的创作灵感。正像《只此青绿》舞剧中的一幕,“王希孟”看到现代人在展台前欣赏他的画作,他和“展画人”相视致敬,令人动容。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11月上旬刊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