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高勤谈祖父黄宾虹:“内美”是他一生的追求

[探索] 时间:2024-04-27 03:04:1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焦点 点击:192次

90多岁的内美黄高勤是黄宾虹长孙女,1928年出生于上海,黄高黄宾虹生曾从事保险业,勤谈求退休后学习中国山水画至今,祖父是内美海上书画名家后裔会会员。近日,黄高黄宾虹生她接受了同为该会会员的勤谈求钱瘦铁孙女钱晟的采访,谈其对祖父艺术与人生的祖父理解,《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特全文刊发。内美

我祖父认为‘画在意不在貌’,黄高黄宾虹生画画不是勤谈求看画得像不像,而是祖父要看笔墨。他曾言‘内美外美,内美美既不齐。黄高黄宾虹生丑中有美,勤谈求尤当类别’。‘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内美’是他评判画好不好的标准,‘内美’也是他画画一生的追求。黄高勤在接受访谈时说。

黄宾虹与黄高勤合影

钱晟:您怎么看海上画派?

黄高勤:我觉得海上画派集中了各种不同的画种、古今中外各种派别的画,没有统一的艺术风格。作为一个从民国走来,亲历了海上画派发展的人,我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爷爷来上海后,开阔了眼界,增加了学识。他也从海上画派各家那里有所学习,与他们多有交流与亲善,促进了他艺术上的提升。

钱晟:请您谈谈作为海上书画名家后裔会成员的体会?

黄高勤: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从童年时画卡通,中小学时出黑板报、画水彩画,但始终只是把它作为陶冶自己的一个兴趣。直到退休以后,我才开始拿起毛笔学画山水,因为我一直觉得祖父画得这么好,我自己也要学两笔。我参加了每月两次的虹口区老年书画社的交流活动,一直坚持了二十年。2009年,我80岁了,当时海上书画名家后裔会会长程助先生邀我加入。当时,我是抱着学习的目的,但加入后得知很多同伴都是与祖父有来往的海上书画名家的后裔,倍感亲切,和他们的相识相聚成了我人生的一件幸事。在和大家的交往中,让我增加了见识。我特别钦佩那些能继承祖业的后裔,他们不但继承了前辈的艺术,更是不断有创新,还时常外出交流,弘扬中华文化。我觉得虽然后裔会中我岁数最大,但就艺术水平而言我还是小学生,但愿能向大家多多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钱晟:作为长孙女的您性格开朗,喜欢运动,也喜欢画画,甚得祖父黄宾虹的喜爱。您可以谈谈您与祖父的交往吗?

黄高勤:1935年,我和家人随父亲定居香港。1936年,祖父受邀去北京故宫做鉴定工作,并因抗战有十年时间一直没有回沪,后来,他应潘天寿先生之邀在浙江教学与研究,而我大部分时间都在上海求学、就业、成立家庭。所以,我蛮早就不在祖父身边,他与我见面的日子也不算多,但是从我懂事起,就一直保持着与他的书信往来。虽然后来因为人生波折,他寄给我的书信已经遗失大半,但是他在我印象里一直很亲切。每次,和我们聊往事,他最喜欢的话题就是他年轻时喜欢的骑马、射箭、练武术与锻炼身体的爱好。求学结束后,我被派往青岛工作两年,他得知后就写信给我介绍青岛的风景名胜,如崂山、八大关,好吃的海鲜,如数家珍一般。我以为他一定在青岛呆过,其实他说他只是对地理和历史熟悉,并没有去过青岛,证明祖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后来,每每我去看他,他都让我自己拿喜欢的画,但我总觉得那是他辛苦创作的作品,所以一件也没拿过。现在我保存的是他随信寄给我的小手稿和他送我的礼物。

黄宾虹先生

黄宾虹给黄高勤的书信

钱晟:黄宾虹先生给您的信里他一般会写些什么?

黄高勤:祖父主要在信里对我诸多鼓励,除此之外,他会讲他当日主要做了些什么。比如,他又研究出了一个什么字,那个字的意思,以及那个字在印章上的粗细、字的图样等等。那些都是他的金石研究的范畴。另外,我祖父知道我从小喜欢画画,也会给我讲画画的事。

钱晟:您祖父是如何跟您谈画理和墨法的?

黄高勤:黄宾虹画论里对初学者的建议是提醒他们重视三点:第一为笔墨,可由练习、读书而得之;第二为源流,由临摹赏鉴而悟之;第三为创造,由游览写生而成之。非明笔墨则源流莫窥,未讲源流则创造无法,未讲创造则新境界又从何而来? 先摹元画,以其用笔用墨佳;次摹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临摹宋画,以其法备变化多。祖父对我讲的没有那么复杂,主要就是说:一幅画不是看画得像不像,主要看笔墨——用笔要有力,要能压得住纸,画线条要有刚有柔。关于用墨,他曾有著名的五笔七墨( 五种笔法即平、留、圆、重、变的笔法。七种墨法即浓、淡、破、积、泼、焦、宿墨的运用。)简单来说,就是要按墨的不同来体现自然的美,能把自然中的美精炼的表现出来。

黄宾虹论七墨法

钱晟:黄宾虹先生诗书画印俱佳,与白蕉、高二适、李志敏一起合称20世纪文人书法四大家,被认为是书法入画,您怎么看?

黄高勤:大家对黄宾虹的认知一般是 近现代山水画宗师,以画为主。其实,他自认为自己最主要的精力在于金石方面的研究,是金石带动了他的书法和画画。他从小喜欢篆刻,篆刻艺术是连接书学和文字学的纽带,既可通六书之理,又可达书法用笔、结字之法,方寸之间,寓气象万千。因着对篆刻的爱好,培养了他对金石学的兴趣,进而成为他书学认识的核心,是他晚年引书入画的催化剂。

黄宾虹画论

钱晟:请您谈谈黄宾虹先生是怎么作画的?

黄高勤:祖父画画喜欢用一支小笔。我看他就稳稳当当、文文静静地坐着,很轻松地点来点去,不是很用劲的样子。王中秀先生曾提到过黄宾虹的这种‘点’,其实从宋代就出现了,巨然、王蒙、沈周、渐江、文征明,莫不如是。当然,那时他的年纪已经蛮大了。我祖父常跟我说笔墨、线条很重要。线条要有力,能立在纸面上。他曾有吾尝以山水作字,而以字作画的叙述,和画源书法,先学论书。笔力上纸,能透纸背,以此作画,必不肤浅之说。他的线条源自书法,所以傅雷先生讲黄宾虹的线条是有生命的。

黄宾虹山水画

钱晟:一般人看画,觉得能悦人眼目,让人有一饱眼福之感的就是好画。黄宾虹先生评判好画的标准是什么?您怎么看?

黄高勤:我祖父认为画在意不在貌,画画不是看画得像不像,而是要看笔墨。他曾言内美外美,美既不齐。丑中有美,尤当类别。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画尚内美,有法而不言法,在观者自悟。 写生只能得山川之骨,欲得山川之气,还得闭目沉思,非领略其精神不可。 内美是他评判画好不好的标准,内美也是他画画一生的追求。他的画有思想。举例来说,四川之旅看到的巴山蜀水深深感动了他。那些风景,他日看夜看,阳光下看大雨中也看,从日出看到月亮升上高空。他体会到风景之美,实处容易虚处难,也找到了自己内在的大才。之前,在史料和古画里看到的画理精髓让他能体会到自然界的大美,而他自己画画过程中又反过来加深了对于画理的认识。可见,欲善画者,不读万卷书,行千里途不可。画画是一种实践,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求变。我觉得,有些画能让人一看再看,看了还想细细读细细品,说明触动了人心,那样的画就是好画。

钱晟:您可否介绍一下如何欣赏黄宾虹先生的画?

黄高勤:我觉得祖父的画要仔细看,他的画里有画眼,细看非常有味道的。我祖父曾经引用过元人一段话:看画好像看美人,不能看外表的漂亮,要看它外表之外的风骨。而他的知音傅雷先生,也认为这是理解黄宾虹先生艺术的关键所在。看画和看美人一样,一见即佳,渐看渐倦的,可称之为能品;一见平平,渐看渐佳者,可以是妙品;初看艰涩,格格不入,久而渐领,愈久而愈爱的那是神品了。我觉得看祖父的画一定要看原作,在原作前的震撼是印刷品完全不可比拟的。

钱晟:家人眼里的黄宾虹先生是怎么样的?

黄高勤:我祖父特别勤奋。我们每次去看他的时候,他不是在画画就是在看书。他睡觉的那个小小的铁床并不靠墙,里面堆满了他画过的画,方便他随时可以拿起反复再看看,随后加两笔。他年纪很大时还保持着这么一个习惯,有个课程表——每天要做哪些事(画什么内容,金石中要搞透哪个字),他都要严格完成并记录下来的。平时有空就翻翻旧书,看看古画,从中吸取精华。

钱晟:黄宾虹先生让您印象最深的什么?

黄高勤:祖父坚定的爱国之心让我印象最深。民国时,我祖父曾经热衷于搞革命,1907年被捕前连夜从家乡逃到上海。后来,他参加了海上题襟馆的活动,蜜蜂画社,中国画会,南社等很多社团,慢慢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他觉得一心搞革命都遭失败,倒不如以自己的特长,用艺术、文化来爱国与救国。他协助编辑《政艺通报》《国粹学报》《国粹丛书》等书报杂志开民智。另外,他从年轻时就一直执着终身的金石研究更是不易。因为金石研究的根本是对中国文字的研究,而文字是中国文化的火种。他不为名利,不计得失,只为把祖国的文化保留下来。期间,他无所谓别人的理解、欣赏与否,只身默默耕耘。一路走来是多么寂寞与不容易!最后,他把毕生所有的古玺收藏与研究都毫无保留地无偿捐献给了国家(浙江省博物馆)。我觉得他爱国实在爱得深沉。

钱晟:您提到黄宾虹先生来上海后参加了海上题襟馆,蜜蜂画社,以及后来的中国画会,中华学艺会,这些组织我爷爷钱瘦铁也都参加了。1928年,他们还同上海美专任职。1934年至1937年的中国画会的各种展览、会员大会、四处讲学活动等他们都一起参加了。1954年,在华东美术家协会成立的集体照上他们还同框了呢。

黄高勤:是呀,看了你爷爷文集内的那些书信,我好感动,你爷爷心态多好,在牢里依然静心读书,不断充实自己。我俩的爷爷最大的共同点是爱国、爱民、爱艺术。

黄宾虹篆书对联

钱晟:黄宾虹先生对于自己的诗、书、画、印是如何排名的?

黄高勤:祖父自幼受家庭陶冶,很早就读了《说文》,对文字篆刻之学,根底极深,在学习书画的同时,即研习摹印。他的古玺收藏颇丰,著有《金石书画编》。因为他认为研究金石是做中国文字的研究,而中国文字正是中华文化最最根本的。

钱晟:听说黄宾虹先生的金石古玺收藏经历颇多传奇故事,可以和我们分享吗?

黄高勤:我祖父对金石古玺的爱好始于很年轻的时候,他收藏古玺是把它作为研究资料而非投资,研究其所属朝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况,从印章的文字来做文字演变的研究。20年代,他还没有什么经济实力,但是出于对金石的热爱,很艰难的收藏了一包古玺,被一名富商得知,上门出重金购买,但是他不为所动。没想到几天后,隔壁人家失火,一片乱糟糟中被人上门把这包古玺抢走了,让祖父很伤心。30年代,他的一包大约有200枚的古玺被骗走,也很伤心。1948年夏,从北京回沪时,祖父和女婿赵志钧两人坐飞机,其他家人和行李坐船。两件最贵重的宝贝他让女婿必须随身携带的东西:一袋是九百多方古印,份量不轻,分成2个小包。另一捆是最珍贵的古画,为了减轻画幅重量,事前都已把画的木轴拆去,飞机上也从不离身,终于平安飞抵上海。随后这批古印和古画一直被他随身带到杭州。祖父逝世后,连同其它金石书画书籍和其文字手稿,等一万多件藏品十大包全部捐献给了国家,后由浙江博物馆接收保存。

黄宾虹花卉

黄宾虹花卉

钱晟:从他77岁到85岁,这七八年是黄宾虹艺术上真正的成熟时期,而他最好的作品是85岁到90岁之间。梅墨生如此评价黄宾虹先生的作品。您认为您祖父最好的作品是什么时候的?

黄高勤:黄宾虹画论里曾提到:山水的美在‘浑厚华滋’,花草的美在‘刚健婀娜’。笔墨重在‘变’字,只有‘变’才能达到‘浑厚华滋’和‘刚健婀娜’。明白了这一点,才能脱去凡俗。我祖父在艺术上一直求新求变,但他的变和新不是突发奇想,而是在研究古人的基础上的集大成与融会贯通。所以,的确如梅墨生先生所言,祖父黄宾虹最好的作品是在他的晚年,而且晚年的他依然有很蓬勃的创作激情,这也是上天的眷顾吧。

钱晟:李可染说:中国山水画三百年来,黄宾虹一人而已。三百年后,黄宾虹的地位会更高。黄宾虹先生最让您感动的作品是哪件?

黄高勤:祖父让我感动的作品与其说是他的画,不如说是画上的题画诗,有很多都蛮特别的。除了会在画上题写一些抒发感情的诗词之外,他还在画上写很多对风景的感觉及与之相应的画理。有一幅祖父画嘉陵山水的题画诗特别打动我:嘉陵山水江上游,一日之迹吴装收。烟峦浮动恣槃礴,画图挽住千林秋。秋寒瑟瑟窗牖入,唐人缣楮无真迹。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这首诗大意为他在游览了嘉陵江的山水后,如唐代画家吴道子一样,一日之内就把嘉陵山水画就了。他用图画把嘉陵江上千林的秋色及烟峦浮动之景,留在纸上,使之不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雨淋墙头月移壁,是写古代一种崇尚自然天成,妙手偶得的创作方式,表现了中国画所追求的天趣,和书法里的屋漏痕、 壁坼路等相通。作画时,要心在画中之物。画山水景物时要有情意在里面。

黄宾虹山水

钱晟:黄宾虹先生九十多的高寿在同时代的艺术家中十分罕见,令慈令严和您先生也都是高寿,您自己今年也已经93岁了,看来你们家的长寿基因超强,除此之外,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长寿的秘诀吗?

黄高勤:首先,我觉得祖父一直很心静,对任何事情都看得很淡。虽然,外界给过他很多打击,他的一生也多坎坷,但他都不怎么放在心上,对于名利不看重,对于别人或社会对他的评价不看重,只是很专心地研究金石,画自己的画。影响到家里人也都比较平淡,我父亲和我们都也不怎么宣扬有这么著名的祖父。其次,他身体力行的就是做人宽容,不计较, 博爱要对人好。祖父以前对朋友是很讲义气的。我父母也这样,自己挺勤俭的,因为在动荡时局要养大四个孩子实在不易,但他们对朋友都很慷慨和友善,小时候我们家是朋友们聚会的据点。就在最困难的时期,我们山阴路的家也接待了很多家乡来的亲亲戚戚,不少来考学的孩子都考上了复旦大学。

钱晟:潘天寿说:人们只知道黄宾虹的山水绝妙,其实他的花卉更妙,妙在自自在在。您更喜欢祖父的山水画还是花鸟?为什么?

黄高勤:我更喜欢祖父的山水画。我看他画的山水较多,花卉较少。我觉得他晚年的几幅大的山水真的好!虽是夜山,但画面并非墨黑一团,反而是水际天光、清澄一片,充分展现了他黑、密、厚、重的画风,看原作带给我巨大的震撼。在浙江省博物馆的孤山馆有黄宾虹专馆,我常常去看,里面的保安都认识我了。记得以前祖父讲过:写生山水是写自己的心情,写生不一定要完全画得和实际的景色一样。比方说,这里有棵树,但你并不一定要画,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取舍。我喜欢画山水,因为可以比较随性地写自己的心情,写生的比较少。有时,我会在山水上添一叶小舟,把整幅画的味道和意境就改变了。我还在学习和摸索中。画画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有人担心我一个人生活会寂寞,其实我不但不寂寞,反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呢。我只要开始画了,就越画越精神。

黄高勤的画作

钱晟:听说,有人觉得您画得好,要给您的作品出邮票。您能给我们讲讲吗?

黄高勤:我没有把画画当作任务,也不是为了办展览、出画册而画的,画画只是我怡情养性的爱好。所以,我总是画画歇歇,看看学学。我觉得自己的水平有限,所以谢绝了他们的好意。

钱晟:您的子女对您画画这件事怎么看?

黄高勤:我的子女对我画画都很支持的。比如,为我准备整刀的宣纸,专放宣纸的书架,给我买了新式的可升降的大写字台做画案,方便我可以站着画画,坐着写写。

钱晟:在传承和弘扬黄宾虹先生的艺术和风骨方面,您做了哪些努力?

黄高勤:我觉得我自己没有做什么,只是为别人提供了一些我所知道的关于我祖父的资料而已。我的祖父常常通过研究古人的金石、书画和画论,实践在自己的创作中;如今我想通过研究祖父的画和画论,在自己的绘画中反复体会和实践,不断改进,希望有所进步。

本文作者参考的黄宾虹研究资料

黄宾虹山水

采访小记

文/钱晟

借着这次采访的机会,我得以登门拜访了黄高勤女士坐落于幽静的山阴路上的家。那是一栋三层楼的新式里弄,黄老师在那里住了70年。黄宾虹先生来上海时,每每都会来这里坐坐聊聊。一踏进黄老师的家门,我就被典雅的布置吸引了,客厅里的中式家具和墙上的穆夏四季女神融合而摩登,一点不显得突兀,显示出主人非同一般的品味。一问之下,黄老师从小在香港接受过教育,太平洋战争前夕,曾随母亲与弟妹逃难回上海,抗战胜利后又去香港,高中毕业后再回到上海。她温婉而和蔼可亲,娓娓道来和祖父的交往以及她的丰富而精彩的人生经历。

黄高勤(右)和钱晟(左)的合影

她的父亲名叫黄用明,从1924年到1984年连续60年服务于商务印书馆,从最底层的排字工一直做到被外派到香港管理印厂的厂长。可以说,从黄宾虹先生到黄用明先生,见证了商务印书馆的成长足迹,以及整个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之路。在商务印书馆的百年大庆时,黄用明先生还被邀请参加了盛大的庆典。

黄高勤女士本人也是中国保险业的第一批管理人才,当年曾获市财政局所颁的工作奖状。女儿和儿子都事业有成,虽都已年将七十,但因为工作的不可替代而依然为单位发光发热。他们一家因为出生的成份问题在特殊年代都曾经受到过限制与打压,但是最终都克服了。

黄女士客厅里有一张很醒目的白宾虹风格的山水,我粗看以为是黄宾虹老先生的大作,再仔细一看是黄女士的署名。虽然她一再谦虚地表示自己水平有限等,可以看出她的笔墨修养。谦谦君子之风,用来形容她的风范再合适不过了。

(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