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农奏响“致富曲” 特色产业铺就“幸福路”

[时尚] 时间:2024-03-29 09:03:3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70次

9月15日,在第29届杨凌农高会“巾帼科技助农暨特色产业成果展”展厅内,科技木兰摇品牌创始人、助农奏响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织布技艺传承人张永宁(右一)向观众展示并讲解粗布纺织技艺。特色 记者 田芳昕摄

9月15日,产业第29届杨凌农高会的铺幸“巾帼科技助农暨特色产业成果展”展厅内热闹非凡。刺绣、福路编织、致富曲剪纸、科技布艺、助农奏响面塑等琳琅满目的特色手工艺品让人赏心悦目,食用菌、产业火龙果面、铺幸茯茶等绿色、福路环保、致富曲优质的农副产品则展示了科技助农兴农的丰硕成果。

巧手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展厅内,老式的织布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木兰摇品牌创始人、来自富平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织布技艺传承人张永宁端坐在织布机一侧,双手轮换着操纵机杼和梭子,为观众展示粗布纺织技艺。“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亲自体验一下啊。”张永宁热情地招呼过往的客商。

“如今,掌握粗布纺织技艺的人越来越少,这项传统手工技艺有面临失传的风险,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这项技艺发扬光大。”张永宁表示。

“经过多年研发,我们不仅有粗布床单,还有唐装汉服、茶席、靠垫等几百种文创产品。我们在产品设计中融入了原创国潮元素和柿子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张永宁告诉记者,“我们采用‘公司+农户’模式运作,累计带动300多户农户参与粗布加工和销售。公司已成为富平县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近年来,省妇联聚焦特色产业,打造“三秦巧娘”妇女手工品牌,开辟了农村稳定就业、传承文化、文明乡风的新业态,通过创建经济实体、打造妇女手工创业就业基地等,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阵地支持。全省现有妇女手工经济实体2846个,带动33万名妇女从事手工行业,年产值超过16亿元。

“科技红娘”助力科技成果惠及群众

“科技助农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农业增产增效的关键保障。我们将充分发挥科技带头人的引领作用,通过田间知识讲座、下乡现场指导等形式,助力更多科技成果惠及妇女群众……”第29届杨凌农高会的“巾帼科技助农暨特色产业成果展”开幕式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亢菊侠宣布“科技助农·巾帼服务到我家”百场送技到基层活动正式开展。

今年以来,省妇联通过开展“巾帼科技助农直通车”进乡村活动,组织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与巾帼新农人“双向奔赴、结对联姻”,助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全省共成立省市县三级“秦女子科技助农”服务队98支,吸纳科技助农人员916人,开展“巾帼科技助农直通车”系列活动985场次,受益群众2万人次。

直播为特色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这个虎头枕上的图案是巧娘们运用传统技法刺绣的,以莲花寓意平安吉祥,代表了劳动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所有图案都是巧娘们一针一线精心勾勒出来的,每一个枕头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省妇女手工艺协会会长崔玮手持一个虎头枕,在直播间为“三秦巧娘”手工艺品带货。

“农高会期间,省妇联组织了‘三秦巧娘’直播公益助农活动,邀请省内网络达人、传媒专业女大学生、妇女手工非遗传承人做客直播间,并开展了直播带货和现场访谈活动,部分陕西省巾帼电商示范培训班的学员也在省妇联展厅直播间进行了现场实习。”崔玮告诉记者,“今年省妇联展厅增加了女大学生毕业设计展和潮玩区,让非遗与潮玩、现代文化碰撞出独具匠心的火花,进一步搭建教学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桥梁。”

近年来,省妇联带领妇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施“互联网+特色产业”发展计划,大力培育妇女手工艺网络营销人才。举办巾帼电商大赛,开展巾帼电商、自媒体人才、直播带货培训,实现800多个示范合作社网店全覆盖,帮助妇女拓宽了销售渠道,为传承妇女手工艺文化、助推手工创意产业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妇”字号基地托举巾帼致富梦

“作为首批陕西省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我们深感荣幸,也增强了不断前行的信心和动力。”咸阳康大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冯莲英手持刚刚颁发的牌匾开心地说,“我们公司近几年来大力发展蛋鸡养殖、水产养殖产业,公司员工中女性占比达90%,员工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我希望能带领更多的姐妹通过现代化养殖走上致富路。”

据了解,省妇联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和巾帼现代农业作为妇联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发展富农产业的发力点,累计投入3879万元,扶持创办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带动作用大的“妇”字号妇女创业就业基地748个,引领农业增产增效、妇女创业就业。积极探索农村妇女就近就地灵活就业的新门路,开辟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产业,激发了妇女群众增收致富的新活力。(记者 杨小玲 田芳昕)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