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CEO曝行业内幕:AEB测试作弊,无图NOA造假,车企正被劣质方案忽悠

[热点] 时间:2024-04-26 01:58:5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59次
没想到啊没想到,智驾造假正被看似常规的行业自动驾驶技术分享,竟然意外曝出了行业内幕???

“今年开始,内幕有一些自动驾驶驾驶供应商用传统CNN包装所谓「无图方案」忽悠车企。测车企”

“很多AEB「五星」测试结果,试作实际是弊无在用场景识别的方式作弊!”

“一些本来被认为做得还不错的劣质玩家,向车企兜售劣质方案,忽悠拿用户性命开玩笑!智驾造假正被”

这可能是行业今年最直白,最激烈自动驾驶前沿现场。内幕

图片

智驾科技的创始人、CEO周圣砚,试作毫不客气地揭了“老底”。弊无

所以问题来了,劣质智驾科技为什么这么刚?它说的都是真的吗?

以及,指出问题外,智驾科技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揭了哪些底?

主要的问题有两个,都是针对今年自动驾驶大热的趋势或议题。

首先,是去高精地图依赖。意思是高阶智驾功能,尤其是拓展到城市道路的领航辅助,今年正走向轻高精地图化,甚至是去高精地图的技术路线。

原因也很简单,一是道路基建更新快,高精地图的采集更新不及时;二是高精地图本身的制作,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第三点,高精地图信息的采集、制作、使用等等环节,法规准入愈发严格。

图片

但智能驾驶的量产竞速不等人,所以轻图或无图就成了几乎所有量产玩家追求的方案,也成了主机厂卷成本的必然选项。

不过智驾科技CEO周圣砚却说,今年年初这个思路刚流行起来时,就发现行业某些玩家,拿传统的CNN,包装“无图方案”。

准确的说,是在主机厂客户看不到的底层算法上,使用成熟但能力不足的CNN,替代BEV,通过调参等手段做一个十分漂亮的Demo。

CNN就是卷积神经网络的简称,也是传统图像特征识别、提取的手段。但其局限性在于对目标的识别基于单帧数据,没有时序特征,也难以建立起不同目标之间的关系特征。

图片

举个例子,“无图”情况下需要系统实时感知生成道路拓扑结构,CNN只能通过岔路口始终不变的“点”来识别。

但如果有目标经过这个“点”,造成短暂的遮挡,CNN就会瞬间失去对道路范围、车道线的正确识别,造成变道失败、紧急退出等等情况。

紧急情况下,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第二点,是最近频频吵上热搜的AEB功能。智驾科技曝了一个更猛却令人哭笑不得的内幕:

实际上一些所谓C-NCAP五星级AEB功能,都在使用“场景识别”作弊。

啥是场景识别?就是通过特殊的场景触发特定机制。

图片

因为无论是C-NCAP或是任何-NCAP的标准AEB测试中,假人目标永远是黑上衣蓝裤子,一旦系统识别到黑上衣蓝裤子人形目标,立刻提高AEB系统灵敏度,多快速度都能刹住。

但这样的系统是无法正常使用的,误触发太多。所以用户正常使用中,所谓“五星”AEB,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简单到令人瞠目结舌。

智驾科技认为,现在行业出现了这种低成本“劣币驱逐良币”的隐患。

而真正有积累且负责任的自动驾驶公司,会用技术解决问题。

搞了什么新动作?

智驾科技首先科普了区别真无图和假无图方案的最直观方法,就是看系统有没有实时感知生成的道路拓扑结果

图片

支撑这项能力的,是以Transformer架构为基础的BEV算法。

BEV是将传统自动驾驶2D图像的感知方式,转换为在鸟瞰图视角下的3D感知。BEV空间经过处理,是可被算法理解和应用的。

在BEV框架下,所有后续的感知、预测、规划都可以在同一个空间进行,减少了上层对不同空间结果进行判断决策的麻烦。

图片

再进一步,BEV将不同传感器输入在同一空间进行了统一,一些事情就更容易了。比如对物体的深度、体积、位置处理。

另外,BEV不仅有更丰富准确3D信息, 4D信息的提供也更容易——即时序融合。

由于BEV将各传感器数据都拉到了统一空间,并统一了形式,就更容易得到不同源的信息或特征,更容易知道不同目标在时间先后以及空间相对关系。

再再进一步,时间和空间做到了更好的统一,那么很多传统感知的短板也能弥补了。

首先是对于运动物体的估计会更准确,预测算法也会更稳定、高效;另外因为BEV算法是基于学习而来,那么对于遮挡场景以及物体状态可以做出推理,脑补出完整形态等等。

图片

周圣砚认为,BEV给了自动驾驶一把新的钥匙,实现了自动驾驶端到端的重新定义。

智驾科技从2020年开始,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用BEV+Transformer重构了自己的全部技术体系,成果是青云Hyperspace架构

图片

融合道路拓扑目标轨迹占用空间三大网络。

传统的L2系统,或基于高精度地图的智驾,道路拓扑的关系不需要车端感知完成,但在无图情况下,道路拓扑的关系检测就交给了BEV。

青云BEV架构的感知系统,精度上可以达到横向5公分,纵向1/1000的精度。千分之一就相当于在100米发现了一个道路的分叉点,而这个关于分叉点的误差不会超过10公分。

其次,青云BEV架构能输出车道线、地面箭头、斑马线、停止线等等目标,多达100多种交通要素属性,这些要素足够做无图 NOA 的需求。

第三,青云BEV具备超视距的能力,在6V(摄像头) 的基础上,向后可以最远看到100米,向前可以看到150米,且精度不打折扣。

最后,由于添加了时序信息,青云BEV目标遮挡,能够自行“脑补”,还原整个道路拓扑的完整性。

图片

目标轨迹网络,是青云 BEV 架构的第二个模块。在传统的CNN网络下下,目标检测仅仅停留在历史和当下的单个目标的轨迹,对未来的轨迹,只能用基于规则的卡尔曼滤波的方式进行线性预测,往往是不准的。

青云 BEV 则利用生成式的方式解决了目标轨迹的预测问题。可以准确的预测目标 3 秒后的轨迹。相当于AI司机也具备了防御性驾驶能力。

青云 BEV 架构的第三个亮点,也是行业目前最期待的一个技术点=创新,就是纯视觉占用空间

图片

直观的说,就是将车辆周围的世界用 10 公分的立方体组成了网格,像搭乐高积木一样把它搭出来。除了能部分替代激光雷达的的作用,降低成本。

更重要的是系统不区分车辆、行人等不同目标,直接网格化表达,当系统发现前面有一个障碍物,不用经过感知识别等一系列决策链条,系统直接进行进行自动刹车。

通过智驾科技的青云架构也能看出,BEV+Transformer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创新,而是颠覆了传统CNN算法模块化累加造成的不确定性,可以理解为一种绝对意义上的底层技术创新重构。

图片

智驾科技也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很新的城市NOA实现方法——记忆共享:青云BEV架构利用拓扑元素,加之组合导航算法,可支持一次性完成自动化建图记忆,这是记忆共享技术实现的基础。

然后,通过MAXIPILOT®全系智能驾驶产品的投放市场,实现不同级别价位车型覆盖,这意味着入门级配置即可支持城区建图,能够帮助车厂客户以80%的规模化量产方案为基础,构建20%高配方案所需要的核心场景数据。

这套MAXIPILOT®全系智能驾驶产品的逻辑,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路诞生。

MAXIPILOT®2.0 Lite主打城市增强L2方案,依托青云BEV技术解决当下L2体验不连续的产品痛点,例如L2系统在路口场景容易退出/道路拓扑变化体验不佳等。

图片

包含BEV一体机和MDU20域控两种产品形态,覆盖20万元以下车型细分市场实现智慧化升级,支持极高性价比的轻地图高速NOM(Navigate on MAXIPILOT®)应用落地。

同时,MAXIPILOT®2.0 Lite也是行业内唯一支持BEV部署的前视一体机高性价比算力平台方案,定位覆盖日常行车70%以上场景的千元级别产品。基于单个BEV一体机数据闭环,快速获取关键路口/特殊道路拓扑等场景数据,高效开城。

MAXIPILOT®2.0 Pro,基于5R6V的传感器配置,单SOC实现行泊高度合一,是中算力平台性价比之选,支持实现全场景高速NOM、记忆行泊车等智慧化功能方案。

MAXIPILOT®2.0 Pro支持占用空间网络部署,支持输出BEV特征抽取后的特征地图(DREM-Deep learning REM),以数据合规方式上传云端,同样通过记忆地图共享实现高效开城。

图片

MAXIPILOT®2.0 MAX主推nR9V的传感器配置方案,支持轻地图拓展城区NOM领航辅助驾驶方案,能够更好应对城区复杂环境及交互。同时方案可选前向激光雷达,作为城区视觉冗余的多重保障。

MAXIPILOT®2.0 MAX的亮点在于可以通过复用2.0 Lite和2.0 Pro积累的海量价值数据,实现成本可控、节奏可控的开城。

总结一下,智驾科技现在在做一件足够超前且又很决绝的事——果断扔掉CNN的包袱,用BEV+Transformer重构之前所有产品。

而BEV+Transformer带来的,不仅仅是智驾功能体验上的大幅改善,还指向了一条统一技术框架、数据高度复用的量产之路。几乎完美解决了入门智驾系统装机量大但数据价值不高,而高阶系统装机量小数据不足的问题。

智驾科技为啥这么刚?

智驾科技之前在自动驾驶圈曝光率、话题性并没有其他明星公司那样高,是一个十足低调但实力不容小觑的“扫地僧”。

创始人、CEO周圣砚,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MIT,2016年就创办了智驾科技。

图片

智驾科技从一开始就坚定的走渐进式自动驾驶路线,并且和其他所有创业公司不同,打了一个提前量,几乎独自吃下了一片蓝海——

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

2020年起,我国强制中大型商用车标配主动刹车、车道偏离预警等等功能,智驾科技迅速抓住这一机遇,客运货运双管齐下,提供AEB、LCC等基础L2功能,几年内覆盖了市面80%以上商用车品牌,出货量遥遥领先。

图片

借助商用车ADAS历史机遇起飞后,智驾科技还是以熟悉的L2切入乘用车市场,并且在这两年中,实现了数十款量产车型的产品搭载,同时自动驾驶里程累积,也超过了3亿公里。

“智驾模式”,是一条独特的“商用包围乘用,L2包围L3”的“升维”路线,以技术补成本,快速规模量产的模式。开创了自动驾驶创业的一个新“门派”

而在如今BEV成为主流后,智驾科技以几乎相同的底层逻辑,给出了量产高阶智驾的新思路:低阶带动高阶,以规模化“拼图”的方式,实现NOA快速开城。

同样也提供了量产智驾的一种新参考。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