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剧首入“白玉兰” 评委:难度加大,与时俱进

[热点] 时间:2024-04-27 01:56:52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57次

原标题:网剧首入“白玉兰” 评委:难度加大,白玉兰与时俱进

东方网记者王珂然8月5日报道:2020年第26届上海电视节已于8月3日开幕。与时俱进出于疫情防控的网剧考虑,本届白玉兰奖的首入评选,采取了中国评委在上海集中评审、评委外国评委在线上远程参与评审的难度模式。今天,白玉兰中国评委们集体亮相白玉兰奖评委见面会,与时俱进与媒体分享了他们的网剧评审工作进展与心得。

白玉兰奖中国评委们集体亮相

网剧首入“白玉兰”评委:是首入突破也是考验

今年,上海电视节共征集到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评委报名作品800多部。由于首次将“重点视频网站首播电视剧”纳入白玉兰奖,难度在入围“最佳中国电视剧”评选的白玉兰10部作品中,《庆余年》《破冰行动》《长安十二时辰》《鬓边不是与时俱进海棠红》等网剧,有了与台播剧一较高下的网剧机会。虽然这四部剧由网络先播出,实际上都是通过了电视台的筛选,从制作水准到主题立意都可与台播剧相媲美。

白玉兰电视剧单元评委会主席郑晓龙

白玉兰电视剧单元评委会主席郑晓龙导演首先肯定了参选的国外电视剧,他认为这些高质量的作品让白玉兰奖的“含金量”更高。而国内电视剧由于有了网剧的参评,拓宽了电视剧内容和题材的丰富性,也在整体上提升了电视剧的制作水平。他说:“今年的电视剧评审工作是比较难的,对于评委来说是一个考验。”

导演沈严

曾执导过《我的前半生》的评委沈严则表示,现在很多剧集大家是在网络平台上观看,所谓“电视剧”变成了一种习惯的称呼。他希望有朝一日,不再区分“电视剧”还是“网络剧”,它可以叫“连续剧”或者“长剧集”。无论在哪个平台上播出,都能纳入评奖的范围,这对行业的发展可能会更好。

央视纪录片频道总监梁红

纪录片单元的评委,央视纪录片频道总监梁红观察到,今年不止有一部新媒体制作的纪录片入围。网络上纪录片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因而也有更多的新媒体参与到纪录片的制作中来。她说,“纪录片作为有一点象牙塔意味的文化作品,走进大众,接触普通观众,这是特别好的事情。”无论是传统的纪录片还是新媒体纪录片,汇聚一堂参加白玉兰评奖,对于纪录片的丰富性都是一种开拓。

评审项目细化顺应社会变化尊重行业进步

2019年,白玉兰奖首次分设了最佳原创编剧奖和最佳改编奖,意在区别原创故事与改编剧本。同时,也有意向IP改编剧递出了橄榄枝。今年,除了登上热搜的《小欢喜》编剧黄磊和《安家》编剧六六之间的角逐备受关注外,改编猫腻原著《庆余年》的编剧王倦也是此次最佳改编编剧奖的大热门。

编剧李潇

担任中国电视剧单元评委的编剧李潇,认为这种对奖项的细化是一种进步。她说:“对编剧工作而言,工种的细化,不是出自于对具体某个人的尊重,而是对整个行业的尊重。”

动画片类别评委王雷导演对此也抱持认可的态度。他认为动画片不再是过去专供小朋友的作品。从电视电影到融媒体、短视频,甚至一些交互形式的动画,多样性和混杂性让它处在变革当中。他推测,可能三到五年后,动画片的评奖类型也会细分,有儿童动画、成人动画等,“这让我特别兴奋,也特别值得思考。”

从获奖演员到评委他们怎么说

何冰和殷桃曾多次分获白玉兰“视帝”“视后”,今年他们换了个身份,作为玉兰奖电视剧单元中国电视剧评委出现。

演员何冰

对国家一级演员何冰来说,评审工作比较陌生,他坦言未曾从宏观的视角用审视的眼光去看待同行,“自己就是演员,有时候看戏难免会从专业的角度去看,但不会想着去比较、评判”。他透露这次评审的标准是依靠主观判断,“我首先把自己调整成一个普通观众的心态。任何一部戏、任何一个演员,能征服到我、影响到我,我就顺从内心。”他认为刻意跳脱出来,寻找所谓“客观”的视角,并不是一个评委很理想的状态。

演员殷桃

满贯“视后”殷桃则表示,通过评审工作换了个角度,更全面地看待一部剧的创作过程,看到每一个主创部门是如何合作让一部戏的品质得以提升,这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被问及今后是否会出演网剧,殷桃表示,对一个演员而言,剧作本身的质量,角色是否吸引人,自己能否胜任,这才是首先考虑的因素。何冰的回答更加直接,“拒绝网剧,就像拒绝手机一样,这是不可能了。”他认为这是时代的选择,作为演员是被这个时代选择了。(王珂然)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