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妙峰山镇炭厂村:村支书当起景区“导游”

[休闲] 时间:2024-04-19 19:28:0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时尚 点击:170次

原标题:北京门头沟妙峰山镇炭厂村:村支书当起景区“导游”

邢卫兵在为景区游客做讲解。导游 本报记者 王海欣摄

整理好T恤衫和西裤,北京别上对讲机,沟妙邢卫兵看了一眼手机。峰山快到九点了,镇炭他心中默念了一遍导览词,厂村村支喝了口水,书当准备上岗。起景区这已经是导游他国庆假期连续第四天充当“导游”了。他所导览的北京就是北京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所经营的神泉峡景区。

今年58岁的沟妙邢卫兵并非职业导游,而是峰山炭厂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为了让更多游客了解炭厂村,镇炭他主动干上了这份“兼职”。厂村村支

景区就在村西1公里处。书当上午9点,第一波游客已经在景区门前聚集。

“噗,噗。”老邢一边张望,一边冲着扩音喇叭吹了两口气,调试音量。“欢迎大家来到神泉峡景区,请大家跟着我一起开始今天的参观。”他用洪亮的导览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听说这次导游是本村书记,二十多位游客好奇顿生,非得让老邢给大家好好讲讲这里的一草一木。

“神泉峡景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建成前就是村里的荒山沟……”解说词早已烂熟于心的老邢开了腔。每到一处,他都能绘声绘色地把怪石、美景、山泉、花草的故事讲给大家。

导览过程中,他特意在山间的八路军雕像处多停留了一会儿。“大家知道吗?这里不仅有美景,还蕴含着红色血脉。1939年下半年,八路军三十四大队驻守炭厂村周围,并开展游击战,我们村就与八路军配合着打鬼子。”

在邢卫兵的带领下,游客们走过虚拟的“战场”“防空洞”,来到了红色文化纪念馆。看着展板、实物和雕塑,不少游客的神情变得肃穆起来。邢卫兵的讲述还在继续,他不仅说景区,说红色历史,还说着炭厂村这些年的变化和神泉峡景区的诞生过程。

原来,炭厂村过去以烧炭为生,烧炭业凋敝后,村子就成了一个荒山沟。1999年,接任村支书的邢卫兵立下了要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的誓言。他带着几名村干部钻进荒沟,琢磨哪条沟能发展成景区。几个人背着大绳、水和干粮,蹚着齐膝深的野草,终于发现,这里的山、石、花草皆可成景。

确定发展生态旅游业后,村民中传出不少质疑声:“离城区这么远,谁来呀?”邢卫兵回答得很坚决:“要发展,就不能裹足不前!”

2008年,神泉峡景区开工建设,雏形初现后,吸引了不少投资人的目光。“承包景区需要多少钱?”投资人找到邢卫兵。但他坚决拒绝:“建景区是为了让村民共同致富,我们要让村民自己经营景区。”随后,炭厂村出台了股份合作制办法,村民以资源入股,年底按利润分红。村民人人都是股东,支持景区发展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铺石、修路、栽花、种草,参与景区建设维护都有了干劲。

2016年底,邢卫兵和村两委班子又设计打造了神泉峡人工冰瀑,当季就吸引来两万余人次的游客,景区门票收入达70多万元。景区的发展,为村民带来了持续稳定的收入,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大学生都纷纷回村。“景区解决了45人就业。25户村民吃上了民俗接待的旅游饭,一年纯收入30万左右。去年底,村里383人都领到了分红,65岁以上老人还按月领生活补助。”邢卫兵说。

看到翻天覆地的变化,拿着实实在在的分红,村民们都说邢卫兵带领大家走的这条路是对的。老邢自己也觉得干劲源源不断。别人放假他在岗,他说,得让更多人知道神泉峡,知道炭厂村,让村民的好日子长长久久地持续下去。本报记者 张骜 通讯员 赵萌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