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十三五”发展成就巡礼】青海城乡发展奏响融合乐章

[知识] 时间:2024-04-16 16:17:5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61次

原标题:【青海“十三五”发展成就巡礼】青海城乡发展奏响融合乐章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久美家园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十三五 摄影:李兴发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美丽乡村、青海特色小镇、发展城市副中心城区……如今,成巡城镇自然美、礼青环境美、海城合乐产业美、乡发响融人文美的展奏章新形象初步呈现在我省高原大地上。不断加快建设脚步,十三五以崭新面貌串联起的青海青海新型城镇,正在以独一无二的发展人文、地理和历史特色,成巡开创我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礼青

对于青海而言,海城合乐城乡统筹发展是乡发响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我省乡村振兴、城乡统筹发展、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一个更具活力的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青海,展现在我们面前。

从“有没有”向“好不好”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

告别昔日交通不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问题村,如今,栋栋错落有致的农家小楼,平坦的柏油公路旁迎风摇曳的花草,文化广场上闲聊家常的老人,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幸福村……这就是当下我省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条岭新村的真实写照。

过去老人们常说,农村和城市,有着天壤之别,生在城里才有福气。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搬进高楼开始过城里人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也开始租农家小院享受田园生活。

特别是“十三五”以来,青海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在生态、美丽、特色上下功夫,让美丽乡村在高原逐一绽放。道路交通、生产生活用电、人畜安全饮水、农村危房改造……一项项农村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正在显著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数据显示,五年间我省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201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7.8平方米,户均套数约1.2套,相比“十二五”末的33平方米有了显著增长。全省累计实施城镇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2.74万套,累计完成农牧民危旧房改造20万户,按照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现行标准下的农牧民危旧房基本得到改造。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37.4平方米。同时,实施了6万户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农牧区住房从“有没有”向“好不好”提升。

从城乡发展一体化到乡村振兴战略,是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发展的一次转型,一次升华。当前的青海正在努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为建设高原美丽乡村注入新动能。

从“小范围”到“大融合”

高原美丽城镇建设正当时

10月13日,我省召开省部共建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推进会,加快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的城镇发展新路,是我省当前及今后城镇发展的重点。

规划、建设、管理一座城镇,就是在描绘、创造、丰富一种生活。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是乡村振兴的支点、城乡融合发展的节点。

今日的青海,越来越多的乡村搭乘乡村振兴的列车驶向幸福彼岸。

我省自2017年加快新型城镇化体系建设,通过有条件的县撤县建市和城市体制的转型升级,完善和提升城市和重点城镇的承载和辐射能力。同时,加快东部城市群建设,积极构建兰西城市群。采取“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县城+中心城镇”的发展模式,城镇融合、共兴共赢,努力形成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的开放型城镇体系。

今年来,我省在完成80个美丽城镇建设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了第二轮美丽城镇建设,“十三五”期间已实施64个美丽城镇建设项目,全面启动“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全省城镇和乡村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城市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402.27平方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26.96平方公里;2019年底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5.52%,较2015年提高了5.29%。

从“服务难”到“服务便”

城乡公共服务建设更智慧

一个手机按键就能享受贴心服务,一则留言就能办成急于解决的事情,一条微信就能让突发事故及时得到处理……在草原新城— —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逐步延伸到乡、村、社区和生产生活多领域的城市管理服务体系让市民对城市“服务”变得越来越舒心。

如今,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将玉树打造成为“出行便捷、信息快速、服务优质”的新型功能化城市。让社会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居民服务向“一站式服务”转变,不仅影响着玉树发展的各个领域,而且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城市到基层县乡,玉树州按照“建立组团式新型服务体系,创新城乡社会管理模式”的理念,大力推进管理区域的城乡一体化全覆盖,让草原城市的各地面貌焕然一新。

正如玉树州发展一样,今日的青海,突出智慧牵引,强化智慧城镇、数字城镇建设,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

自“十三五”以来,西宁市、玉树市、格尔木市已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并向智慧型升级改造,逐步推动与住建部综合管理平台对接,其他州、县正有序搭建数字城市管理平台。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形成了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和三级管理、重心下移的城市管理执法体系。全省县(市、区、行委)全部成立了城市管理及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将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公共空间、城市环境保护、交通管理等职责进行了整合划转。

与此同时,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使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十三五”期间,我省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从业人员从2015年底的154.5万增加到2019年的176万人,增加了2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从2015年底的3.2%下降到2019年末的2.3%;“十三五”期间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始终保持在年均105万人次以上,全省就业形势持续处于稳定状态。

除此之外,当前全省城市、县城公共供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6.47%和96.56%,城市管网漏损率降低到10%;全省城市、县城污水处理能力持续提升,达到95.15%和86.56%;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6.28%和89.89%,城市、县城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逐年提高;城市、县城人均道路面积分别达到18.44平方米/人和19.22平方米/人,城市、县城建城区绿地率分别达到33.05%和18.77%;城市、县城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3.83%和62.67%,全省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有效提升,物业管理覆盖面达到70%。海东市累计建成综合管廊廊体55.99公里;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完成5.31平方公里,并通过省级节水城市验收。

回看过去的五年,随着城乡协调发展的全面推进,高原大地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谭梅)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