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该把它炸掉!让西安居民痛恨的三门峡大坝,是不是败笔?

[百科] 时间:2024-03-29 20:54:3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56次

“这大坝早就该炸掉了!早该”

这是把炸坝不败笔2003年渭河洪灾后记者在西安走访时,一位西安居民发出的掉让的门抱怨。

三门峡大坝曾号称“天下第一坝”,西安峡有着众多荣誉头衔。居民然而2003年的痛恨一场洪涝灾害让它彻底跌落神坛,也让许多人质疑其存在的早该合理性。

那么西安居民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把炸坝不败笔抱怨呢?三门峡大坝到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是壮举还是败笔呢?



事情还要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黄河是掉让的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其时常爆发的西安峡洪涝也总是给黄河流域的人民带来灾难。

尤其是居民每年雨季后,黄河下游的痛恨河南、山东往往会水位暴涨,早该乃至形成洪灾。把炸坝不败笔在过去的掉让的门几千年里,黄河泛滥了无数次,造成了惊人的损失。

新中国成立后万象更新,人们也有了彻底解决黄河问题的想法。

最先提出黄河治理方案的是水利专家王化云,他提出可以在三门峡地区建立大坝和水力发电站,这样既能解决黄河水患,也能获得大量的电力。

但没多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全国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朝鲜战场上,建坝方案也就被暂时搁置。



到了1952年,中央开始着手推进黄河大坝项目。我国水利局和苏联专家对三门峡地区进行了联合勘察,最终认为这里确实是修建大坝的绝佳地点,能起到很好的蓄水拦沙效果。

只不过当时苏联专家提出的方案过于极端,他们的建议是“截断黄河”,从而彻底杜绝下游洪灾的发生可能性。

但这样一来上游的“八百里秦川”都会被淹没,损失太大,而且截断黄河可能会对下游的生态环境造成未知的巨大影响,因此这一方案最后被否决。

此后中央又计划在邙山修建大坝,但专家们经过估算,认为在邙山修建大坝的效果远不如三门峡,需要的投入却不比三门峡少。

所以最后邙山方案也被否决,大家还是决定在三门峡修建大坝。



1954年,苏联又派了7名专家到黄河考察大坝修建事宜。我方提出此前的方案都需要迁移大量人口,损失太大,希望能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但苏方组长科洛略夫却认为:在不迁移人口的同时还要做到能调节水量,这样的大坝根本不可能建成。

如果要通过大坝解决下游洪水的问题,就必然要迁移人口。

因此,我国最终还是敲定了三门峡大坝的建设方案,将治理水土的措施和建设大坝相结合,以尽可能减少大坝带来的不利影响。

大坝修建得很快,两年时间就建成了,但建成之后却开始不断出问题。



为了便于大坝修建,陕西早在1955年就开始了人口迁移工程。但部分群众不愿离开家乡,修建大坝的行为也在陕西引发了一些争议。

直到大坝开工一年后,陕西方面仍有人表示,可以在陕西加大治理水土的投入,但应该暂缓在三门峡修建大坝。

但苏联专家却提出治理水土和修建大坝并不冲突,大坝是必须修建的。

上游治理水土的行动正好可以改善下游的生态环境,从而解决泥沙淤积过多的问题,让大坝更好地发挥作用。

为此大坝方面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将泄流孔全部堵死,以改善下游淤积问题。



但这样一来下游泥沙淤积是少了,三门峡以上河段却出现了极为严重的淤积。

由于泥沙无法向下游流动,短短一年半时间,就有15亿吨泥沙堆积在潼关至三门峡流域。

这导致整个河道被严重抬高,流域内诸多城市都有被淹没的风险。

并且再这么淤积下去,8年内整个水库也将被泥沙堆满,到时候建设三门峡大坝的努力就白费了。

为此周总理亲自赶到三门峡考察,并召集水利专家开会,商讨解决上游泥沙淤积的对策。

有专家提出不如将大坝炸掉,这样整个河道就通了,泥沙可以继续流往下游,此前泥沙堆积的问题自然解决,这也是最早提出炸掉大坝的声音。



但周总理考虑到,虽然大坝建成后对上游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此后下游确实没有再出现过洪灾,“地上河”的问题也有所改善。

如果此时再将大坝炸掉,那就意味着此前修建大坝的投入全部付诸东流,还会使下游重新遭受洪涝灾害。

要知道修建三门峡大坝的投入可不止大坝本身,还包括重新安置数十万陕西居民的费用,这可是一笔巨款。

因此周总理提出应该先想解决办法,尽可能发挥大坝本身的作用,炸掉大坝是最无奈的选择,能避免还是尽量避免。

于是水利专家们集思广益后提出建议,认为可以在大坝上打出两个高程290米的泄流孔,让泥沙能够流向下游。



这一工程比修建大坝本身耗时更长,毕竟是要在已建成的大坝上打孔,又不能破坏大坝主体,技术难度太大,最后花了三年才完工。

这么一改建后,大坝终于有了泄流能力,上游的泥沙淤积情况也大为改善。

但问题在于这次泄流得又太多了,大量泥沙奔腾着涌向黄河下游,再次影响了黄河下游的生产。

针对这一状况,中央决定再次对三门峡大坝进行改建。1969年,中央召开了大坝二期改建会议。

这次会议讨论决定了新的泄流方案,那就是在280米高程处再打八个导流孔,再将三门峡前后河床拉平。

这么一改造之后,上下游的情况相对平衡了,泥沙淤积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但这种改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游的河道还是越积越高。

2003年时,陕西连降暴雨,渭河流域出现洪灾,河水倒灌并淹没了两岸的部分区域,造成了约10亿元的损失。

而西安居民在这场洪灾中也是深受其害,在记者走访西安市民时,就有数位市民对三门峡大坝表示了不满,认为这场洪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三门峡大坝。

记者采访到一名姓李的出租车师傅时,对方更是愤怒地说:“三门峡大坝早该炸掉了!”他认为三门峡大坝抬高了黄河的河床,导致渭河水流不进去,就只能往老百姓家里流了。



其实不光是普通市民,即便是水利专家也曾对三门峡大坝提出过异议。比如早在三门峡大坝修建前,我国水利工程专家黄万里就曾提出反对。

他认为当时修建三门峡大坝的方式实际上“是以上游堆沙来换取下游河道的不淤”,不应该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

而对于部分专家提出的“边干边看效果”的建议,黄万里表示这是很不严谨的。



2003年时黄万里教授已经去世,但还是有部分水利专家质疑三门峡大坝。

比如水利系教授曹如轩就提出,渭河流域洪水的首要原因就是三门峡大坝利用不当。

由于太过重视发电量,蓄水水位太高,提高了洪涝爆发的概率。

但无论如何,三门峡大坝终究还是对下游环境有很大的改善作用的,因此不能单纯以“壮举”或“败笔”来评定,只能说它是个历史遗留的问题工程,没有发挥出那么完美的效果。

而直接炸掉大坝显然更不行,这不仅仅是前期努力白费的问题,还会导致下游环境受到巨大影响,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因此目前的处理方式就是每年根据降雨的实际情况调整泄洪方案,尽可能减少三门峡大坝对上游造成的不利影响。

我们既不应该否定三门峡大坝发挥的巨大作用,也不应该回避三门峡大坝带来的负面效应。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