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持续推动潟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优化海域生态环境

[百科] 时间:2024-04-18 12:47:1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47次

原标题:陵水持续推动潟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优化海域生态环境

3月6日,陵水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文墩村的持续一片湿地上,一株株不久前种下的推动红树林新苗迎风摇曳,用绿意装点着这片滩涂。潟湖不远处,生态生态茂密成片的环境海域环境红树林如一块绿毯铺展开来,群群白鹭翩跹其间。综合整治作为潟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中的优化重要一环,退塘还林还湿工作带来了看得见的陵水生态成果。

位于陵水东南沿海的持续新村、黎安两大潟湖,推动拥有得天独厚的潟湖地理位置和生态资源,是生态生态天然良港和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乐园,被形象地称为陵水“双眸”。环境海域环境但由于陆域污水直排、综合整治渔业无序养殖等原因,两大潟湖环境一度遭到严重破坏。

为了让“双眸”重现光彩,近年来,陵水加大力度,多方合力进行两大潟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严控污染源、加强环境治理、开展生态修复、推动渔民转产转业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这项工作成为“优海水”“利民生”的生动实践。

多方合力:恢复生态促转产

作为一项系统性、复杂性较强的工程,潟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需要形成合力。

过去,新村港和黎安港的近海海域渔排、鱼虾塘泛滥,污水直排、无序养殖是造成潟湖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开展潟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退塘退排刻不容缓。

为了从源头上根治养殖污染源,陵水自2017年以来,先后印发了《陵水黎族自治县退塘还湿还林工作方案》《陵水黎族自治县水产养殖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新村黎安潟湖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等文件,采取摸清底数、分类处置、落实合理补偿的方式,持续开展潟湖养殖渔排拆除清理行动。

截至目前,陵水共清除渔排近44万平方米,清退养殖塘7788亩,并实现禁养区内“零”养殖。曾经布满虾塘鱼塘的湿地上,如今筑起了一道道绿色的红树林堤坝。

在整治环境的同时,陵水也开启了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作,根据“宜林则林,宜湿则湿”的原则,在原有红树林生长区域规划种植本地原生树种,保留原有滩涂进行生态环境提质改造。截至目前,共完成生态修复6969亩,共计种植红树林4400多亩。

治水为民是初心,群众利益是否得到保障也是检验潟湖整治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让退场的渔民找到“新饭碗”,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渔民增收双赢,陵水多措并举引导渔民转产转业,推动岸上旅游等项目建设,充分带动渔民在家门口就业;按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布局,引导渔民发展深水网箱养殖,从港湾养殖转向深海养殖;依托海洋产业与疍家文化,鼓励引导渔民发展休闲渔业。

持续监测:管“头”控“尾”守底线

日前,陵水在全县“六水共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做好监测“优海水”,通过管住“头”、控住“尾”、守住“底”,在潟湖综合整治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持续优化全县海域生态环境。

近年来,陵水全面排查潟湖周边排污口,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对禁养区内不合理的排污口进行封堵、拆除。与此同时,陵水还在新村镇建设处理能力达2万吨/天的污水处理厂一座,配套建设外管网5.6公里,并启动黎安镇生活污水配套管网建设,从源头遏制陆域污染源对湖水的影响。

为了强化滨海岸线和近岸海域的保护,陵水持续开展沿岸直排入海整治专项行动。据了解,全县前期排查出新村湾、黎安湾、香水湾、清水湾、土福湾5个湾区共42个入海排污口,目前已整改20个排污口,后续排查和整改正在进行。

海域生态环境治理既要管住“头”,也要控住“尾”。为此,陵水持续加强海水养殖企业尾水排放管理,综合考虑海洋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海水养殖布局,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面对岸滩和近海海洋垃圾的治理,陵水于2021年全面启动海上环卫工作,组建海上保洁队伍,构建起完整的收集、打捞、运输、处理体系,并实现常态化、规范化管理。

着眼于当前实际情况,陵水做好海水监测,守护海水环境,为了加强海湾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在两大潟湖共计投放监测浮标5个,可通过互联网数据平台实时查看两湖水质情况,及时对水质恶化情况予以预警。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区管理对守住海洋生态安全底线具有重要意义,陵水治水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通过落实“湾长制”,开展“一湾一策”综合治理行动,建立海洋生态空间监测体系,确保各项水质指标全部达标。

)(王迎春)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