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家业当行长”:切中的是公众对公平的疑虑

[焦点] 时间:2024-04-27 11:37:37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娱乐 点击:128次

  来源:南方周末

▲(视觉中国 / 图)▲(视觉中国 / 图)
  •   在就业进入存量市场的形势下,如果有人将公共机构变成自家的当行对“自留地”,把持优质工作机会,长切阻塞普通人的公众就业和上升渠道,自然会引起公众对于就业公平的疑虑疑虑。针对这一事件,继承家业农发行应该进行更详尽的当行对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严肃处理,长切回应公众的公众质疑。

  文|辛省志

  “我想当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疑虑行长,继承我的继承家业爸爸。因为我的当行对爷爷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行长,我的长切妈妈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所以我想继承我们的公众家产。”

  4月3日,疑虑一个小男孩的理想,成为网络热点。虽说“童言无忌”,小男孩的理想,一时也没有实现,可以先不去管,但是爷爷、爸爸是农发行行长,妈妈是副行长,是不是真的?若果真有“一家农发人”,那有没有违反公职人员任职规定,有没有腐败,都是需要查清的。

  事件成为热点后,农发行系统内也进行了紧急排查,农发行工作人员回应《中国证券报》称,“这是某支行行长的孩子,并不像视频里讲的那样,家里都是行长,他的爷爷是支行的普通员工,已经退休近20年了,他的妈妈是普通的科级干部。目前正紧锣密鼓地核实情况。”

  目前的这个回应,应该很难令人满意。“某支行行长的孩子”是不是意味着男孩的父亲是农发行支行行长?他妈妈是“普通科级干部”,言外之意不是行长,但“科级干部”在银行的县级支行里,也不“普通”了。一般来说,县级支行的副科级也是副行长一级的干部。

  而根据中组部2020年修订发布的《公务员回避规定》,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位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位工作。事业单位、国企等体制内机构,对任职回避一般也会参照上述公务员回避规定。那农发行该支行中,丈夫是行长,妻子是“科级干部”,是否符合有关任职回避的规定?更进一步,小男孩近20年前从农发行退休的爷爷,是否真的是“普通员工”?他爷爷在其父母当年进入农发行工作过程中有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这都是公众关心的疑点,应该调查清楚。

  “一家××人”“三代××人”在一些垄断行业中并不少见。《河南日报》2022年曾宣传过“一家三代烟草人”的事迹,爷爷曾在濮阳市清丰县烟草专门局工作,父亲其时是濮阳市烟草公司物流配送中心的“曹主任”,而作者又成功“考”进濮阳烟草,成为“名副其实的‘烟三代’”。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一家三代21个人的“铁路世家”、一家三代“石油人”等等,层出不穷。有些人认为这是正面典型,认为这是做奉献,“献了青春献子孙”。但在不少人看来,这是世代霸占优质资源,是腐败。

  这些“世家”中,第一代人通常是通过个人努力进入了行业,他们当时从事的工作可能确实很艰苦,他们也为行业的发展作出了相当的贡献。但不可否认,他们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机会让自己的下一代也进入系统内。当时,各系统优先录用职工子弟。很多行业都有优先录取(甚至是专门录取)职工子弟的职业技术学校,毕业之后就可以分配到企业工作。这在当时曾经是普遍的明规则。在一些宣传中,这被塑造成“为××行业奉献了全家”。不过当时,这些岗位都是炙手可热的“铁饭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潜规则现象。一个人当了小领导,就会想方设法把全家人都搞进来。虽然“父退子继”“兄退弟及”等岗位“世袭”明面上不再允许,但是疑似“萝卜招聘”也不在少数。有不少官员,将所在的行业和部门看成自己的“领地”,国企成了自己的“家产”,“举贤不避亲”,想方设法安排自己的亲朋好友进来。比如某市烟草专卖局原局长,就曾利用权力将22名亲友调入本系统工作,将当地烟草专卖局变成了自己的“亲友就业基地”。这次引起热议的这位农发行后代,才上小学,就把银行当成了自己家的“家产”。他的父母平时言谈中是否经常把农发行当成自己家的?否则,一个小朋友,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在就业进入存量市场的形势下,如果有人将公共机构变成自家的“自留地”,把持优质工作机会,阻塞普通人的就业和上升渠道,自然会引起公众对于就业公平的疑虑。针对这一事件,农发行应该进行更详尽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严肃处理,回应公众的质疑。

责任编辑:张迪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