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言群语”转变为“法言法语”——清远市人大常委会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立法实践

[百科] 时间:2024-04-19 03:15:4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59次

  1638531246735198.png

《清远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条例(草案修改二稿)》立法研讨会现场。群言群语

  中国小康网12月3日讯 记者胡妍 通讯员郑志刚 近期,让转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清远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法言法语决定》,清远市第六部地方性实体法规正式落地。清远全过自2015年获批行使地方立法权之后,市人实践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大常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紧盯民意民生,推进突出地方特色,程人致力以“小切口”立法解决大问题,民民立切实管用的立法法、群众拥护的群言群语法,把地方性立法工作融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让转生动实践。

  立得稳——立法项目顺应民意

  凡事预则立,法言法语不预则废。清远全过2016年4月,市人实践清远“立法之法”——《清远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正式出台实施,对年度立法计划和地方性法规起草、清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限和程序、地方性法规报请批准和公布等作出明确规定。2018年,《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年度立法计划编制办法》出炉,对年度立法计划的编制、立法项目的确定以及征集立法建议项目的对象、渠道、方式、程序、时限等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规范立法活动,增强立法项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2016年开始,清远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均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立法建议项目。全市社会各届群众积极回应,据统计,2016年以来,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共收到来自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群众反馈的立法建议500余条。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收集到的立法建议进行筛选,整理出属于本市立法权限的立法建议,并以此为基本依据确定全市立法项目库。

  立得准——立法过程广聚民智

  近年来,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大力推动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把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基层立法工作、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重要阵地和载体。

  “要敞开大门听取群众的意见,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立法活动中来。”2017年11月6日,清远首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在英德市英红镇人大揭牌,拉开了清远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序幕。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了《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等5项配套制度,并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个点每年补助5万元,从制度、经费、场地等层面予以有力保障。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截至2020年底,全市8个县(市、区)均建设了一个立法联系点,85个乡镇(街道)均聘请了至少1名立法联络员,目前共有立法联络员125名,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域基层立法联系点、镇域立法联络员“两个全覆盖”,初步形成了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依托、以立法联系点和立法联络员为“触角”的“一站一点一员”式基层立法工作网。

  各基层立法联系点结合当地实际,不断丰富立法意见建议征集路径,凸显地方特色。比如连州市连州镇基层立法联系点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开展法规意见征求,在推进《清远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立法中,针对矛盾焦点问题,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到某住宅小区走访小区居民159人次,征集到群众关于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大量第一手意见建议,为立法提供了宝贵参考素材。

  在发挥好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的同时,清远市人大常委会还采取召开立法听证会、立法前后评估会、立法调研会等多种形式,充分听取民声民意。

  立得好——立法成果全民共享

  一枝一叶总关情。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小切口”立法,把上位法的一般规定与本市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致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矛盾纠纷多发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2020年9月1日颁布实施的《清远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是广东省首部规范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历时三年,多次修改,对农村建房监管、村庄建设禁止行为、“一户一宅”法律规定的落实等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山心村委会冬瓜坝村村民曾多次向村委会反映村中有群众利用公共地进行违建的情况,但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明确禁止,一直无法得到处理。《清远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实施后,镇人大工作人员和村委会干部借助下村入户宣传该条例的契机,对实施违建行为的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违建的错误和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很快对违章建筑进行了拆除,村民群众对此纷纷“点赞”。

  “我们立法不追求大而全,而是实事求是,回应群众诉求,有几条就列几条,做到切实管用。”清远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如是说。今后,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个有机统一”,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人大立法工作全过程、各环节,为加快推进全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贡献人大力量。

  编辑:张玉荣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