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文化周刊 | 端午节里的寻常味 正文

文化周刊 | 端午节里的寻常味

[娱乐] 时间:2024-03-29 03:46:21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06次

原标题:文化周刊 | 端午节里的文化寻常味

“五月赛龙舟,端午粽飘香”。周刊端午节包粽子,端午的寻赛龙舟,节里采艾蒿,常味缠彩线,文化挂香包,周刊喝黄酒……各地习俗皆有不同。端午的寻民以食为天,节里端午节,常味粽子当然是文化主角,除了粽子,周刊还有一些地方特色小吃会在这一天被拾掇起,端午的寻虽然不同地域的节里“食俗”文化不尽相同,但是常味延续一方美味,传承地方饮食文化的初衷却是相同的,这就是端午节里的寻常味。

江浙一带端午节有吃“五黄”的习俗。江南传统中的端午五黄泛指黄鳝、黄鱼、黄瓜、黄梅和黄酒,为什么要吃五黄?从中医角度说,农历五月初五阳气升发,正是人们巩固自身精气,进补的好时节,同时也正是万物滋生、虫害滋生的时节,所以自古以来端午节的一些民间习俗有清热解毒、驱虫辟邪的习俗,有一些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北方吃油糕吃打糕;南方吃艾馍喝黄酒;南京西安芜湖等地端午节这一天会吃绿豆糕,糕与高同音,寓意飞黄腾达,与端午粽子一起吃,又有“高中”的意思,对于准备参考的学子来说是一个美好的祝愿。

粽子吃多了,喝一碗鸡屎藤汤。在海南一些农村,还保留着端午节喝鸡屎藤汤的习俗。地里村边摘一把鸡屎藤,因为此叶片闻起来有一种特别的鸡屎味道,故名鸡屎藤叶。挤出汁液掺合面粉,白面粉变成了绿面粉,把面团揉匀,再挤成细小长条,热水下锅,做成一锅鸡屎藤汤。鸡屎藤汁加入米粉面粉做成汤后,鸡屎的味道就神奇般地消失了。如今在海南各地,在街边小巷里,在传统小吃的摊位上,仍然能寻到鸡屎藤做成的各种美食。粽子吃多了不消化,喝一碗鸡屎藤汤,可以中和,具有祛风除湿、消食化积、解毒消肿的作用。

小时候,过端午节就是“开荤”。在那食物匮乏的年代,包粽子,只有一小丁肉,主料是自家种的花生和白豆。包好的粽子会放在露天院子里的一口大柴锅煮几个小时,在那漫长的几小时里,内心充满了期待,谁也不愿意走远,就围着柴锅旁边转悠,时不时走到跟前看一看,闻一闻,生怕走远了会少吃两口,生怕错过揭开锅时,香烟滚滚的那一瞬间。

端午节那几天,天天吃粽子,孩子们吃多了积食,妈妈就会煮一锅酸竹笋汤。那时在农场,每家每户都开垦荒地,竹笋到处都是,从地里采挖新鲜的竹笋,剥去外壳切片煮熟,竹笋放几天变酸后,就可以煮鱼汤了。刚出锅的酸笋汤色白如乳,抿一小口,十分酸爽,利于消食。晚餐时刻,小朋友们各端一碗站在门口喝着,有时相互串门,看看谁家酸笋汤里放鱼多,盛一小碗尝尝,连尝几家后,小肚子圆圆鼓鼓,于是,家门口便多了几只晃悠的小猪儿。一碗地域特色的酸竹笋汤是儿时难忘的记忆,那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寻常味。

超市里的粽子种类多得让人眼花,肉粽枣粽豆粽海鲜粽;咸的甜的辣的……也许过于丰富的物质让味觉早已麻木,粽子吃不出儿时的香味。

今年雨水比往年早,农场朋友家里种的竹笋长势非常好,又粗又壮,可以采挖。前两天约我们去她家做客。农庄占地十几亩,有果树、竹笋林、鱼塘,林下散养着山鸡。端午节将至,粽子也包上了。朋友包的粽子与众不同,个头小巧而精致,棱角分明,粽子用红绳串起来,一串三四个,挂在架子上就像一件艺术品,令人赏心悦目。每一个粽子皆有不同的馅料,口味也各不相同,让人印象深刻。由于她包的粽子口感好有特色,每年端午节都有酒店前来订购。

那天,朋友做了一大桌菜,南瓜苗、红薯藤、红烧鱼、白切鸡、竹笋炒肉、酸笋鱼汤、竹叶卷丸子……全是果地里的原产品。其中有一道菜叫“笋辫子走秀”,先将干笋泡发变软后,撕成条条细丝,把竹笋编成细小的辫子,然后把一根根小辫子捆绑在一起,在锅里油炸定型后,再加入墨鱼丝慢慢熬煮。竹笋炖墨鱼,山与海的组合,别有一番滋味。出锅后,一个圆形的,仿佛小姑娘细而密集的麻花辫发型就呈现在你眼前。寻常食材的华丽转身,上演了一场“时装秀”,一直以朴素形象示人的竹笋,没想到自己还能有如此的时尚造型。朋友说,虽然疫情影响了这几年竹笋的销路,不过,正是由于多了晒干存放的竹笋,她才开发了这道菜,很受欢迎。

临走时,朋友送了一些竹笋和几串粽子,一份浓厚的情意,全都藏在这端午节的寻常味里。(黄道娟)

(责任编辑:百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