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有潜力 农民有钱景—— 瞧,那一方好田的“模样”

[百科] 时间:2024-03-29 03:20:34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百科 点击:197次

原标题:土地有潜力 农民有钱景—— 瞧,模样那一方好田的土地田“模样”

天门拖市镇何场村的指针式喷灌圈,转一圈能灌溉400亩农田。有潜

荆州市荆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力农

田成方、钱景瞧那地连片、模样水循环、土地田路相连的有潜高标准农田。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马礼平 张劲

盛夏稻田,力农满眼碧绿。钱景瞧那田间地头农事催人忙,模样农田建设热火朝天。土地田

7月22日,有潜在天门市黄潭镇花台村,力农一条900米长、钱景瞧那5米宽的排灌渠正在硬化,崭新的机耕路向农田延伸。待今年9月底竣工后,该村800亩高标准农田将勾勒出一幅“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沟相连、渠相通”的美丽图景。

“过去靠天收,现在旱能浇,涝能排,播种收全程机械化,真正做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花台村党支部书记张明星一席话,底气十足。

底气缘于这一方好田。近年来,我省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3700万亩,确保粮食、重要农产品任何时候产得出、供得上,牢牢稳住粮食安全的基本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荒地变良田 增产又增收

“瞧,刚平整过的农田方正连片,沟渠纵横有致,绿化带整齐划一……”7月20日,顺着荆州市荆州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股股长邓如华指引的方向,一片沃野尽收眼底。

坐标位于荆州区李埠镇沿江村。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撂荒地。

村支书刘冬明称,沿江村位于长江边,过去地势低洼易积水,加之农业基础设施欠账多,农民无论是种粮食还是种植棉油常常歉收。“农民没干劲,田自然撂了荒,慢慢成了一片芦苇荡。”

2020年10月,总规模达1万亩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在沿江村、龙洲村实施。沿江村通过土地流转,化零为整,连成大田,高标准地建设5680亩绿色农田示范区。

沿江村绿色农田建设包括土壤改良、农田生态循环水网、农田生态廊道、农田生态景观工程等十大工程,今年5月完工。进行土壤改良,使水田、旱地的有机质含量达标,并实施地力培肥,补充微量元素,提高农产品优质品率;将优质的长江水引入项目区农田进行灌溉,并与项目区沟渠、塘堰等水系连接贯通,建设生态循环水网,项目区内水源可循环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地建设小微湿地景观、田间生态林岛以及廊桥、栈道、藤架等设施,打造具有观赏特性的农田景观……田成方、地连片、水循环、路相连、林成网、花似锦,一幅美丽清新的现代农业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农田边,两座蔬菜育秧大棚拔地而起。进入棚内,一株株嫩绿的有机花菜、西蓝花秧苗茁壮生长。

“这几天就打算移栽到大田。”来自旭东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刘玲称,伴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沿江村引进该合作社种植有机蔬菜,“再也不用‘靠天吃饭’,我们一季接着一季种,预计每亩产值达5000元以上,是以前的3倍多。”

田,还是那片田,却在一系列“整容级”的高标准绿色农田项目改造下惊艳换新颜。“巴掌田”变“连片田”,“望天田”成“高产田”,宜业宜居宜游的绿色生态田园呼之欲出。

灌溉有“神器” 高效又节水

7月22日午后,阳光火辣,直射在天门拖市镇何场村万亩高标准农田的一个“庞然大物”身上,似乎迫不及待地要揭秘这款种粮“神器”。

说是“庞然大物”,并不夸张——长286米,张开“双臂”便能“拥抱”400亩农田。

“它叫指针式喷灌圈,开启后像时钟一样自走,在田里转一圈,浇灌400亩庄稼。”何场村村支书梁红清颇得意地介绍,“咱们田里安装了4个‘大圈’。”

说着,梁红清按下设备中心的启动按钮,只见雾状的水从高空落下,幻化成彩虹钻进马铃薯地,瞬间叶片变得湿漉漉的,抖擞起来。“浇灌庄稼完全模拟老天爷下雨,保证土壤不会板结,而且简化灌溉和施肥过程,不仅节水,还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使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能够再上新台阶。”

据介绍,过去400亩地灌溉一遍,至少用水320方,但如今只要120方,就能均匀地喷洒在每一株农作物上。这片高标准农田一年种三季。第一季种马铃薯,亩均增产1000斤,增收1000元;第二季种大豆,每亩增产50-100斤,增收150-300元;第三季种娃娃菜,每亩增产1000斤,增收400元。一年合计下来,收益提高30%以上。

说起智能化灌溉带来的改变,江陵县白马寺镇谭巷村管水员谭多华现场演示:“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浇水,再不用满田跑了!”

记者看到,在该村14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田间地头的放水桩如士兵列队,每位“士兵”都编了序号。据湖北楚峰水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忠元介绍,这套农田智能灌溉系统通过放水桩的电动阀和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泵房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需水编号,自动开机灌溉。当水位达到设定灌溉水位时,电动阀门自动关闭,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这套系统平均节水20%以上。”江陵县农业农村局总工程师黄谋松介绍,该县2020年高标准农田项目5.69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达1万亩,年节水80万方。

科技“田管家” 种上“聪明田”

三分建,七分管。高标准农田,也来了一次现代农业科技和大数据的碰撞。

枝江农民周昌林在百里洲镇冯口村流转了300多亩农田,用来种植水稻。与传统种田的“老把式”,周昌林自从有了最新式的科技“田管家”,便种上“聪明田”。

在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宜昌分公司MAP应用技术研发中心,记者一睹这位“田管家”的庐山真面目。

这套由先正达集团开发的MAP农业全产业链组织和服务平台,依托强大科技和创新资源,为广大种植者和食品价值链合作伙伴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涵盖农业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综合服务。“MAP采集了地块、作物、农事、气象等有效数据,针对农户不同的需求和土壤情况,从‘一粒种子’到‘一粒大米’提供科学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简单地说,就是帮助农户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该公司宜昌分公司总经理刘军介绍。

应对气象变化,MAP推出精准气象服务,预报2小时范围内的实时气象,包括温湿度、风速、降水等,误差在1公里之内;针对病虫害防治,MAP发出未来10天之内的预警信息,同时结合病虫害AI识别系统及智能化农药处方系统,搭载绿色防控设备,从“防—识—治—控”四个方面为农户提供在线服务,全面保障种植安全;为追根溯源,MAP为“枝江玛瑙米”盖上品质戳、地理戳、时间戳,并评定绿色指数,消费者只要扫一扫大米外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了解这袋大米的“成长轨迹”;为保障科学巡田,MAP对离散地块进行遥感,精准辨别地块长势,方便农技人员直接对问题地块进行实地察看,提高农技服务效率……这些功能,通过“MAP智农”APP就能实现。

位于当阳的河溶镇民新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达9300亩。据村支书刘学斌介绍,项目区机耕路通达率100%,每一块田都有独立的灌排系统。下一步,当阳市将瞄准智慧农业,同步配套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监测等现代农业设施,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挑上“金扁担”。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