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经济复苏的中国力量——就年中经济话题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

[焦点] 时间:2024-03-29 18:48:23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104次

原标题:汇聚经济复苏的汇聚中国力量——就年中经济话题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

广东湛江调顺跨海大桥全长约9.36公里,建成后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济话究中究加快广东粤西片区经济发展。复苏图为7月18日调顺跨海大桥完成西主塔封顶。国力国务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摄

写在前面

由负转正!量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3.2%,中经展研张立环比增长11.5%。题访7月16日,心研国新办发布会上公布的汇聚这串数字令人振奋。

今年以来,经济济话究中究突如其来的复苏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世界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国力国务衰退。在此背景下,量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先降后升、中经展研张立稳步复苏:主要经济运行指标逐步回升;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高技术制造业、题访高技术服务业等新兴领域增速加快……不可否认,这些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

当然,我们也看到数据背后的隐忧。总体来看,上半年GDP、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等主要指标仍处于负增长区间,需求端恢复仍受到一定制约。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如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

殊为不易

先降后升 稳步复苏

7月20日,四川省成都市影迷李晓萌收获一份惊喜大礼包。作为电影院恢复营业后第一个走入成都某影城的观众,她获得了该影城的永久会员资格,可以不限影片、不限次数、不限影厅永久免费观影。“特别高兴!再次回到影院,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李晓萌说。

停业175天后,全国影院终于迎来“重启”时刻,低风险地区电影院在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有序恢复开放营业。复工首日,许多热门影片电影票几乎瞬间售罄。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票仅10分钟,便售出10万多张。

以电影院为代表的线下娱乐活动逐渐回温,折射疫情“大考”下中国经济加快复苏的暖意。

回顾上半年中国经济,二季度经济增速由负转正,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回暖。“在疫情重大冲击之下,中国经济经历深度下滑,但很快建立起全面恢复回升的良好态势,是上半年的最大亮点。这一变化表现出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张立群认为,这一成绩取得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积极成果,彰显出我国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强大动员组织能力。“没有前期疫情防控的有力举措,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便无法持续推进,经济也无法得到快速恢复。”

纵观中国经济“半年报”,多项数据呈现向好态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8.4%转为二季度增长4.4%,连续3个月保持正增长;服务业增加值由一季度下降5.2%转为二季度增长1.9%。

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5.1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

在民生领域,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2.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缩小,发展的含金量十足。

“从各项数据来看,我国经济的恢复是比较全面的。”张立群认为,从生产和供给到国内市场的投资消费,除餐饮等部分服务行业外,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业链基本畅通。

乘势而上

完成全面小康硬任务

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刘爱华表示:“从上半年累计的速度看,GDP、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等领域大部分指标处于下降区间,疫情冲击的损失尚未完全弥补。目前经济回升处于恢复性增长。”

对于“恢复性增长”,张立群解释道,总体来看,尽管二季度经济数据明显回升,但综合一季度数据,上半年GDP仍为负增长,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等领域还未达到去年上半年的水平。他说:“经济增速由负转正这个动态的变动传递出非常积极的信号,令人充满信心。但目前所达到的增长水平,同之前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同三大攻坚战的要求、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

以就业为例。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同比减少173万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仍面临较大压力。“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停下脚步,喘口气歇一歇。必须鼓足干劲乘势而上,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使经济恢复向好的态势不中断。”张立群说。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纵观我国70年发展历程,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奠定工业化的基础,到通过改革开放引入市场机制,使得工业生产体系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改善,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形成强大的供给能力和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这些是实现全面小康最重要的支持。”张立群表示,此次疫情不仅没有动摇这些基础,中国经济在此情况下的快速回升恰恰证明,70年来的发展积淀已经奠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基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

在黑龙江省泰来县,“扶贫夜市”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农产品集中销售,既解决了运输问题,又畅通了销路;在贵州省贞丰县,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介绍的3万件服装订单顺利交付,东西部扶贫协作让扶贫车间重新忙碌起来;在新疆阿勒泰,电力大通道延伸至最北部地州,将大大促进当地清洁能源开发……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项项务实举措,正汇聚起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夯实信心

“六稳”“六保”持续发力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端牢“中国饭碗”,在今年有着特殊意义。上半年,我国夏粮生产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迎来十七连丰,给国家粮食安全、人民群众端牢饭碗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上半年,为应对疫情冲击,我国采取财政金融等多方面支持,以及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从目前来看,这些政策已经初显成效。张立群表示,“六稳”“六保”等系列举措落地见效,推动整体经济全面恢复,宏观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为实现全年的预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上半年,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开工延迟、资金紧张、需求萎缩等难题。强化援企稳岗和就业帮扶,全年减税降费超2.5万亿元,推动金融机构全年向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行业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一系列聚焦“六稳”“六保”的政策密集出台,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面对疫情“大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为中国经济增添新动能。数据显示,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8%和7.2%,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和21.8%,为经济回升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诸多高新企业成为乌镇无界数字产业园的“云端”企业,获得在线政策宣导、融资融智、企业间线上合作共享等服务。

7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公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出台支持15种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硬举措:培育面向工业、农业、交通、物流等领域的产业平台化发展生态;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平台—中小微企业联动机制;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发展基于新技术的“无人经济”……

“各项数据显示,我国新产业、新业态呈现出比较高的成长性,成为中国经济强大韧性的一个重要来源。”张立群说,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靠创新驱动和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新兴经济因素蓬勃发展。疫情冲击之下,这些新生经济成分展现出蓬勃生机。(■  佟欣雨)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