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练短跑、65岁练跨栏,72岁百米跑出16秒9!这位奶奶的人生不设限

[时尚] 时间:2024-04-20 10:57:20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综合 点击:106次

    

就在刚刚过去的岁练岁练岁百杭州2023中国田径大众达标系列赛总决赛中,一位头发花白,短跑72岁的跨栏奶奶选手毕耜玲在A50女子组100米决赛中跑出16秒90获得冠军。
知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还特地报道了毕耜玲奶奶的米跑运动精神,称作其成绩的出秒背后是过去十七八年像长跑一样的坚持不懈,没有长跑精神头,位奶很难有短跑的人生速度。
55岁练短跑,不设65岁练跨栏,岁练岁练岁百72岁还在赛场上飞驰,短跑退休后的跨栏毕耜玲她的传奇人生仍在继续!
来自山东的米跑毕耜玲奶奶并非专业运动员退役,谈起运动那得追溯到她退休的出秒时候。
毕耜玲奶奶从事的位奶是办公室的行政工作,55岁退休那年,人生实在没事干,毕耜玲的爱人告诉她附近体育场上有一群练习短跑的老年人,一开始不相信,心想这个年纪的人不会进行这样高强度的运动。
但嘴上说不信,身体上却很诚实,还是决定去田径场上看看,看到后她觉得别的老年人能跑,她自己也可以。
只要站在百米赛道上,一跑起来,她就会像一阵风一般,就这样跑着跑着,她被推荐入队。
2009年,毕耜玲第一次参加全国老将赛,就拿到了100米第一名;
2016年的澳大利亚世界老将田径锦标赛,她拿下了一金两银牌三铜;
杭州2023中国田径大众达标系列赛总决赛,毕奶奶报了两个项目——60米、100米,两个项目她拿下两个第一。
面对周围人频频竖起的大拇指,奶奶反而很平静,她说:“我这把年纪了,能拿金牌,我很高兴,但其实也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和大家一起出来比赛很开心,运动给我带来了健康。”
一旁的队友忙补充说:"其实奶奶可全能了,不止短跑,跳远、三级跳,毕奶奶都玩,55岁练短跑,65岁练跨栏,太牛了。"
毕耜玲说:“怕呀,怎么不怕,一开始,这么高的栏我压根不敢跨,但跟着教练慢慢练,我也能行了。”
毕奶奶说:”很简单,因为喜欢,就像有的老人喜欢跳广场舞,只不过,我喜欢的是田径。”
毕奶奶补充道:“只要喜欢,在科学的训练方式下,老年人也可以玩田径。”
毕奶奶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我们拥有热情和毅力,都可以超越自己的限制,实现自己的梦想,人生千万别给自己设限!
2021年,93岁的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Canio Polosa就在万圣节公路赛中打破了 5K 纪录,他跑了36:30。
2022年10月,他又参加了一场10公里比赛,当时他希望自己在一小时以内达到终点,最终他跑出了 1:14:04,这一成绩也是当时加拿大10公里年龄段纪录。
2022年夏天,90岁的澳大利亚人大卫卡尔在赛道上打破了多项90岁以上世界纪录。
卡尔1500米跑出了7:32.95,3000米则跑出16:20.96,5000米跑出29:47.83,10000米成绩为62:48.93,这些成绩对于一个90岁高龄的人来说简直是难以置信。
2021年,105岁的美国人朱莉娅▪霍金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105岁参加100米比赛的女性,她创造了1:02.95的成绩,由于之前没有如此高龄的人参加过100米比赛,这个成绩自然也就成为100+年龄组世界纪录。
国外有不少高龄跑者,在我国同样不乏这样将运动作为自己一辈子生活方式的老百姓。
去年11月6日,2022北京马拉松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在众多跑者陪伴下,一名86岁的大爷以6小时16分51秒的成绩,成为了最后一个过线的跑者。
这位大爷名叫张顺,在比赛的最后时刻,86岁的张顺身着传统的两条白杠的蓝色运动装,头戴黄色鸭舌帽。在一群关门兔的陪伴下,神采奕奕地完成了比赛。
这些耄耋老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做生命不息跑步不止,如果你能活到100岁,你能想象你那个时候的生活状态吗?
运动不仅可以让人更长寿,即便不一定长寿,运动也能显著延长我们保持高质量独立生活的年龄。
一篇发表在PNAS期刊上的论文《The active grandparent hypothesis: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evolution of extended human healthspans and lifespans》从人类进化论角度探讨了为什么运动可以延长寿命,其视角非常新颖。
PNAS是《美国科学院院报》的简称,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高水平综合学科文献之一。
这项研究由哈佛医学院团队所完成,该论文被认为是第一篇从进化论角度解释为什么人类在缺乏身体活动时会增加疾病风险并减少寿命。
该研究以人类的表亲猩猩为类比。研究人员指出,猩猩通常只能活 35 到 40 年,而且很少能活过更年期,它们的活动量比大多数人类要少得多,这表明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有选择地增加身体活动可以带来寿命的延长。
研究人员还发现,美国老年人从40岁到70岁,每天步数减少了约一半,而那些传统狩猎民族每天的步行距离只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略有下降。
这些终生运动模式的差异反映在年龄分层人群的健康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
到60岁时,西方人的平均步行速度比40多岁时慢33%,握力下降25%,最大摄氧量下降22-25%。
而与之相比,狩猎民族的行走速度几乎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他们的握力和最大摄氧量水平随年龄增长的恶化程度也远远低于年龄相近的西方人。
其实,在人类进化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慢性病可能是罕见的,直到近100年,慢性病才成为制约人类健康的主要风险因素,而近100年恰恰就是人类经历工业化和信息化过程,由此带来人类运动量的急剧下降,这就突出表明老年疾病和慢病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运动缺乏所带来的生物学现象。
我们都知道当人类运动量急剧减少而饮食量仍然不变时就会导致脂肪蓄积,脂肪蓄积本质上是由于能量过多导致的,而这种过多能量导致的脂肪蓄积会引发一系列连锁的健康危害。
研究人员研究了终身体育活动重新分配能量以改善健康的两条途径。
第一条是多余的能量从潜在的有害机制中处理掉,比如通过运动将多余的脂肪消耗掉。第二条则是体育活动将多余的能量分配给身体修复和维护过程。
研究显示,除了燃烧卡路里,体育活动对于身体是一种生理上的压力,这种压力在极短时间内,会从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上对身体造成暂时性损害。然而身体对这种损害的反应就是修复并且变得更强。
人体常见的利用能量修复机体过程包括肌肉纤维撕裂的修复,软骨损伤的修复、细微骨折的愈合等等。
这种修复过程还释放了与运动有关的抗氧化剂和抗炎剂并增强血流以及促进代谢。
如果没有足够的体育活动,这些反应的激活程度较低,而运动极大激活了身体自我的修复过程,细胞和DN 修复过程已被证明可以降低糖尿病、肥胖、癌症、骨质疏松症、老年痴呆症和抑郁症的风险。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运动从本质上说是人类对于自我的一种适度的、有益的压力,因为人类只有面对合理的压力,才能调动人体潜能,并且引发能量转移、启动身体修复来修补压力可能带来的身体短暂性损害;
也就是说安逸就会带来退化和衰老,而运动是人类主动施加给自己的生理压力,在抵抗和适应这种压力的过程中,人类才会变得更有活动,从而延长寿命。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