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主场”舞台,展蓝色福建新风采

[知识] 时间:2024-04-26 17:13:5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76次

    东南网10月1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张颖 林蔚)《山海经》有言:闽在海中。主场地处东南沿海的站上展蓝福建凭海而立、向海而兴。舞台自古以来,色福福建人闯荡海洋,建新船便是风采必不可少的工具。今天,主场丰富的站上展蓝海洋资源、绚烂的舞台造船历史,则是色福福建承接首次举办的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的最大底气。

    大会期间,建新新时代福建航海装备建造技术、风采活力十足的主场海洋经济、源远流长的站上展蓝海洋文化,无时无刻不吸引着各界“聚光灯”。舞台福建,将“主场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尽展大会东道主的风采。

    航海装备 拥抱未来

    大会期间,宁德未来展台吸引了不少省内外海洋装备业界人士前来参观。这家企业自主研发的聚乙烯船艇用新材料代替玻璃钢、橡木等传统船只制造原材料。“在小型民用化船舶上应用这种新型材料,既能减少排放,又能降低污染。”企业负责人温佳泽说。

    目前,这家企业已应用这种新材料,制造出了国内唯一、全世界最长的聚乙烯船舶,长度达15米。大会期间,企业还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程和生态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成立新材料联合实验室,合作研发更多新材料。

    船舶越轻,能耗越低,抗风浪能力也会有所减弱。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船用动力电池系统正好可以达到船底压舱的重量,新能源与新材料实现了完美结合。

    在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六场专业分论坛上,“去碳”成为业界专家学者提及的最高频热词。在国家海事组织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相关规则出台的背景下,绿色低碳转型对于各国航运业而言早已非“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如今,绿色也已成为福建海洋装备的底色。本次大会中备受关注的7500车LNG双燃料汽车滚装船便产自福建,其装载量相比过去翻了近一倍,能源消耗降低近一半。

    “化石能源替代在国际航运业中会越来越普遍,新能源船舶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多,除LNG外,未来可能还有甲醇燃料、氢燃料这些更绿色、更环保的能源被采用。”福建船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高登攀说。

    福建省福船海洋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官良清介绍,福船集团作为福建省最大的造船企业,正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电动福建”战略,先后成立了电动船舶专班、电动船舶设计研究中心、电动船舶研制总装基地,并制定相关激励制度,鼓励支持船舶研发,奋力推进“船舶、电池、电机”三大产业优势协同发展。

    宁德时代在大会期间展示了领先的船用动力电池产品解决方案,目前全国各水域已有200多艘搭载宁德时代电池的船舶投入应用。

    宁德时代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毓群表示,船舶电动化已能满足内河、沿海的低碳航运需求;在远洋运输方面,也可以作为混合动力的配选,为航运脱碳作出更大贡献。

    与此同时,在数字化加持下,“软”实力的提升,正助力“硬”装备更加绿色、安全、可靠。

    福州金控集团开发的“海联网”接收终端的第二代产品,在全国率先将远海船只与亚太通信卫星相连接,让远洋船只与内陆通信从电话通信进入了视频通信时代;厦门新诺北斗航科研发的全数字化的船艇驾控系统,通过搭建全船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通信系统、导航系统、各控制系统以及其他辅助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集成……

    如今,福建在大型海洋工程船舶、海上风电装备、深海养殖装备、电动船艇等领域,已经形成全球细分市场优势和全产业链竞争力,千亿级的海洋装备产业集群正破浪前行。

    海洋经济 风起云涌

    向海图强,掘金深蓝。

    本次大会同期举办多场活动,包括中国船舶集团主办的2023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船舶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大会、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合作创新发展大会等,聚焦加强产业对接、项目合作,为海洋经济产业链上下游搭建了一个更大、更专业、更国际化的合作交流平台。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12日,福建省海洋经济产业合作创新发展大会上,一批航海装备等海洋经济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福建。

    大会共对接签约项目170项,总投资超2000亿元,涵盖海工装备、海洋信息、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新兴产业领域。其中,现场集中签约项目50个,总投资超1000亿元,其中包括赛思亿电动船舶项目。

    作为水上交通运输电气化和智能化的核心设备供应商,无锡赛思亿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为福建首艘纯电动游览船“茉莉号”、首艘电动货船“武夷2号”提供了核心电控系统。乘势而上,他们将在福州连江启动一期项目,拟租赁5000平方米厂房,落地服务全国电动船舶产业的生产基地。

    “福州不仅沿江向海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还有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电动船舶市场前景广大,福建基地也是我们在省外落地的第一个分支机构。”公司总经理乌云翔表示。

    中国船舶集团在本次大会期间发布了全国首个三产融合的海洋经济综合体总体方案。方案提出,整合海洋文旅、深海养殖、海上风电、海洋信息管网等四要素,布局建设游轮游艇群、养殖文旅平台、深海养殖产业园、分布式海上风电场及智能微电网等项目。会议期间,该集团与福建、福州的重点企业进行了深度交流,福建有望成为这一新业态的落地省份。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近年来,福建持续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发展海洋经济基础扎实、势头向好、潜力巨大,这也促成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本次大会期间落地生根——

    万华福建工业园异氰酸酯一体化二期项目、万华化学与ADNOC L&S船舶运输及管理合作项目、大东海高端精品钢铁项目、万华超大型化工原材料运输船船舶建造项目……依托沿海优势,大龙头大项目继续吹响临港工业高质量发展号角。

    政校企多方联合成立面向水下无人装备的工程中心,中通耘网意欲打造一个国内领先,专注于各类无人装备研发、中试、生产和实训一体化的专业性产业园区,补长福建航海装备在这一领域的“短板”。

    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借助大会平台,这些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延伸拓展海洋经济产业链,推动海洋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点燃福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海洋文化 生生不息

    一条“风之路”,印鉴着福建海洋文化的源远流长。

    世界海洋文明交流互鉴论坛上,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席研究员焦天龙提出,距今约6500年的平潭壳丘头遗址,极可能是分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岛屿上的南岛语族海上迁徙的第一块踏板。他还原了南岛语族从平潭走向海洋的路径:乘坐独木舟,通过星象辨别方向,借助季风和洋流,沿着“风之路”,经台湾岛向浩瀚的大洋扩散。

    一艘“明星船”,镌刻着福建海洋文化的创新自强。

    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船,是本次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展区里当之无愧的“明星船”。作为历史上曾经广为使用的主流海船船型,许多参展单位不约而同把福船等比例复原模型摆在了自家展位。斗转星移,薪火相传,福船的水密隔舱制造技艺不仅在古代引领航海的发展,本次大会上展出的大国重器——“雪龙2”号也仍在设计上借鉴运用了这一技艺。

    一座“黄檗山”,证明着福建海洋文化的开放友好。

    福建省黄檗禅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白撞雨,在世界海洋文明交流互鉴论坛上动情讲述了中日都有一座黄檗山的故事——17世纪,来自福清黄檗山万福寺的名僧隐元禅师,跨海东渡,在日本创建黄檗山万福寺。其建筑样式、装饰色彩一律参照福清同名寺庙,他还带去了中国先进的文化和科技。大海两岸,两座黄檗山在海浪声声澎湃中,无声讲述着两国人民的交流故事。

    一盏“中国白”,一叶“武夷茶”,一趟“下南洋”,一回“过唐山”……在本次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上,许许多多福建海洋文化元素绽放异彩,为世人瞩目。

    会场内,来自美国、法国、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全国各地的海洋文化研究专家学者等200余人一同探索海洋文明的独特魅力,讲述黄檗文化东传、明清中琉交流、南洋闽商海上贸易史、近代中英茶叶贸易等与福建海洋文化相关的故事。

    会场外,作为福建船政诞生地的福州马尾,同时设置福建海洋文化展和船艇展示区,海巡船、科考船、救捞船等一系列大国重器齐齐亮相。参观者们由衷感叹:“亲身体验中国航海装备产业的发展成就,我们增强了海洋强国建设的信心和自豪感!”

    人生海海,敢拼会赢。一代代福建人与海洋相拥逐梦的故事,既承载着独特的历史和传统,也流淌着力量、勇气和智慧。悠远绵长的福建海洋文化,不断吸收外来文明,从区域走向全球,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一颗闪耀的蓝色星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从开启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福建船政,到今天成为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的承办之地,福建的优势在海、潜力在海,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风帆正高张!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