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文山州边境线一门三代护边员守边72年

[百科] 时间:2024-04-24 20:35:4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44次

  “有国才有家,致敬州边打小奶奶就告诉我,文山守好界碑就是境线守好我们的家,奶奶没上过学,门代却能用毛笔把界碑上的护边‘中国’描得鲜红明亮。”1月6日,员守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金厂镇金厂村界务员、边年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熊光泽站在“云岭楷模”的致敬州边颁奖舞台上,从包里拿出一支毛笔,文山深情地说,境线虽然这不是门代奶奶当年用过的毛笔,但为了能够代代守边描界碑,护边他把毛笔当成了自家的员守“传家宝”。

熊光泽(右一)在“云岭楷模”颁奖现场。边年张成 摄

  熊光泽一家,致敬州边在当地被誉为“传奇”。从他的奶奶、父亲到他,一家三代人,72年做好一件事——守护边关。三代守边的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是村史馆中让人记忆犹新的闪光画面,是壮乡苗岭“守边就是守国 守国就是守家”的动人缩影。

  一颗心 三代人

  矗立在马关县金厂镇中越边境的罗家坪大山海拔2002米,山高坡陡,谷深林密。熊光泽家所在的罗家坪村小组就在罗家坪大山下,距边境线仅1公里,是一个苗族村寨。

  熊光泽的奶奶项左弟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金厂镇金厂村第一位苗族女党员。“奶奶说共产党来了,我们才能安家,才过上了好日子,我们要永远记住共产党的好,一定要守好界碑,守好自己的家。”奶奶带领苗族群众护卫界碑的往事,熊光泽记忆非常深刻。

  从十一二岁开始,熊光泽就经常跟随父亲熊炳清一同去巡边,长大后成为村民兵队一员。熊炳清、熊光泽与村民兵队多次参加保卫国土的战斗。

  从2010年从父亲手中接过界务员巡边的“接力棒”至今,为界碑上的“中国”描红添色一直他“最喜欢、最看重的”的工作。

  边关固 边关美

  云南世代居住边境的群众,对守边固边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和表达。

  每次巡边,熊光泽都会仔细擦拭每一块界碑,为界碑添红,心中就会升起无限感慨:“老一辈守护边疆,年轻一辈在和平环境下发展生产,都是为了国,为了家,为了更好的生活。每次见到界碑,心里就有一股自豪感!”

  熊光泽知道,村民们经历过战争洗礼,对和平年代建设美好家园的机会尤为珍惜。为了完成村道路建设,全村群众人人争先投工投劳,磨破了鞋子,背烂了背箩,在政府的帮扶下修通了村里的水泥路。村里还发展了草果种植,兴起了打工经济,办起了香猪养殖合作社,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罗家坪先后收获了一个个充盈着富裕、洋溢着幸福的美誉:“边境现代化小康村建设示范点”、“平安村寨”……

  2017年,罗家坪村被列为民族文化特色旅游村后,州县乡党委政府整合多方资金,对村子进行了全方位改造,改房屋、建广场、装太阳能灯、修沥青路、建沼气池、排污管……整个村子焕然一新,家家户户挂国旗。昔日历经战火硝烟、饱受战争创伤的小山村,如今变成了美丽迷人的红色旅游村。

熊光泽带领队伍巡边。张文峰 摄

  守好国 守好家

  边境疫情防控以来,罗家坪村小组持续发扬“英雄村”精神,组建了义务巡逻队,采取“十户联防”的方式,各卡点每天24小时坚守,由点连线,由线带面,助力强边固防,又一次成为守护国门的先锋卫士。

  去年5月11日,熊光泽在巡逻过程中,由于道路狭窄崎岖,不慎骑车跌,导致骨盆骨折、尾骨骨折、腰椎裂伤、右手小指头骨碎,在马关县人民医院住院的1个多月里,熊光泽每天吃不香、睡不稳,一直都在牵挂卡点的巡逻防控。6月22日一办好出院手续,尚未痊愈的熊光泽便一瘸一拐地投入巡逻工作。

  过去,熊光泽巡边,一把镰刀、一个背包。如今,熊光泽的手中多了一面迎风飘扬的党旗,他的身后也多了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队伍里,有村干部、强边固防驻村工作队员、强边固防突击队队员、民兵和村民们。“大家的心里就装着一件事,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熊光泽坚定地说。

  一腔热血,感人心者,是灼热的信仰信念,是炽烈的家国情怀。

  向以熊光泽一家为代表的一代代戍边人致敬!

  向奋战在云南4060公里边境线上的人们致敬!

  云南网记者 张文峰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