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聚变:高校建设的新“深圳速度”

[热点] 时间:2024-04-25 23:12:59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热点 点击:121次

原标题:大学聚变:高校建设的深圳速度新“深圳速度”

10月23日,深圳大学校史馆开馆,大学的新生动展现这所特区大学37年成长足迹。聚变建设

从校园望去,高校直插云霄的深圳速度腾讯滨海大厦格外显眼。“马化腾在跑步的大学的新时候一定不会料到,20多年后,聚变建设能有机会在校园北面建一座39层高的高校腾讯大厦,从位于顶层的深圳速度办公室可以日日俯瞰校园,追忆已经逝去的大学的新青春。”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腾讯传》中写道。聚变建设

一个高校与一个企业的高校创新传奇,是深圳速度深圳这座城市向创新跃升、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大学的新生动注脚。

30多年前,聚变建设“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创造了发展奇迹,成为特区精神的象征;近十年来,深圳大手笔新建8所高校,同时还在规划筹建多所大学,创造了人才与科研领域的新“深圳速度”。

“深圳的发展等不及了”

深圳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张祥云感慨地说,1995年他来深圳工作时,只有深大和深职院两所高校,而如今,“想要搞清楚深圳高校情况,你得跨越南山、龙岗、坪山、光明好几个区”。

“1983年深圳创办深大时,拿出了当年全市财政一半的收入建设,而且创办当年就借址开学。那时特区刚创办不久,太需要人才了。”张祥云说。

张祥云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深圳提出将高科技产业打造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而彼时深圳少得可怜的高校资源不足以支撑。为解燃眉之急,深圳在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园、举办高交会外,还引入国内几十所重点大学创办虚拟大学园。

科技、经济的发展,倒逼深圳要有一流的高等教育。2002年,在距离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约10公里外的西丽,深圳开建大学城,并引进清华、北大、哈工大,探索异地办研究生院。参与项目可行性方案研究的张祥云明白,深圳之所以建大学城,是因为“发展实在等不及了”。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罗智泉记得,2014年他从国外大学来到深圳后,上门找他解决技术难题的企业蜂拥而至,有次去华为合作,对方一下子拿出来16个意向项目,“企业对前沿技术需求太迫切了”。

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弯道超车,近十年来,深圳大手笔推进高校建设,通过独立开办、引进国内外名校合作办学等方式,新建了一批高水平大学。目前深圳已开办高校15所,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达到11.32万人。

“干事创业去”

南方科技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教授邓巍巍还记得四年前的那一幕。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二号发射成功,看到同学在指挥大厅发的朋友圈,在大洋彼岸的邓巍巍在羡慕点赞的同时,陷入思考:“如果回祖国发展呢?”

2016年,南科大邀请邓巍巍来作学术报告。学校的勃勃生机让他感受到书本里读到的“深圳速度”,“一切都是全新的,是可以来干事创业的地方”。

2017年,辞掉海外知名大学终身教职后,邓巍巍加入南科大。“作为先驱和拓荒者,去见证一所大学、一项事业的诞生与成长,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在参与书写和创造历史。”在邓巍巍创作的记录他海归历程的书中,南科大校长陈十一作序时这样写道。

在南科大,教学科研序列教师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经历。

伴随着大学建设快马加鞭,一个对接全球的人才引力场在深圳开启。深圳近些年新建的多数高校,教师队伍都有着相似背景。在海外人才回流潮中,依据制度等优势,迅速聚集一批优秀师资团队,成为深圳高校实力提升的一大主因。

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聘用机制,如今已在深大、港中大(深圳)等诸多深圳高校实施。高校也成为引才磁盘,吸引一批高水平专家学者聚拢深圳,助力深圳创新发展。仅从深圳高校全职两院院士这一指标来看,从2010年的4人增至目前超过30人,力度可见一斑。

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初步形成

“不夸张地说,深圳每一座大楼里都有我们的毕业生。”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经常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深大为特区发展培养了近30万人才,最广为人知的便是马化腾和他的团队。

2012年,47岁的李清泉从武汉大学南下,接棒深大校长。他坦陈“压力巨大”,“这八年深圳高等教育迎来大发展,新兴的大学在白纸上画图。”面对群雄环伺,深大先后经历200余项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

包括深大在内的多所深圳高校都在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发起冲击。

深圳已启建的11个诺奖实验室,9个都由深圳高校牵头。而深圳建设我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过程中,被寄予厚望的两大创新引擎都与高校密不可分——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光明科学城里高校云集,高水平科研机构、平台“扎堆”。

深圳提出,争取到2025年,高校达到20所左右,力争成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的学科达到30个以上。目前,深圳已启动筹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海洋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音乐学院、深圳师范大学等新高校。据测算,“十三五”期间深圳高等教育投入将超过650亿元。

“世界一流大学一定是在竞争中成长。”李清泉感慨,随着高校数量的增长,深圳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已初步形成,未来必将与城市产生良性的深度互动,形成聚变反应。

南方日报记者 孙颖(孙颖)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