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时尚 >闪耀在黄河中游的民间艺术 正文

闪耀在黄河中游的民间艺术

[时尚] 时间:2024-03-29 06:19:45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知识 点击:192次
昂扬奔放的闪耀术安塞腰鼓、激扬粗犷的黄河陕北说书、妙趣横生的中游绥德石雕,还有展示陕北婆姨心灵手巧的间艺剪纸艺术……在黄河中游,一片神奇而广袤的闪耀术土地孕育了一方勤劳善良的人民,创造出无数绚丽的黄河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是中游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陕西拥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4项、间艺国家级非遗项目87项、闪耀术省级非遗项目674项、黄河市级非遗项目1998项。中游保护好、间艺传承好、闪耀术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黄河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中游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一代代陕西人,持之以恒在坚守、在创新,让民间艺术赓续传承。

安塞剪纸 剪出陕北风土人情

陕西剪纸在陕北,陕北剪纸在安塞。大凡喜庆的日子,安塞妇女都要剪纸、贴窗花。安塞剪纸不仅造型美观、剪工精致,还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

10月29日,在延安市安塞区金明街道城北社区“田爱莲工作室”,民间艺术家田爱莲在教社区群众剪纸。

44岁的田爱莲,学习剪纸已有10余年。今年,她专门创作了一幅剪纸作品《百牛图》,从构思到绘画、剪制,历时三个月左右,牛的造型各异、栩栩如生,象征牛年牛气冲天、红红火火。

田爱莲说:“我看到感兴趣的事物,就会把它画下来,回来模仿着这个形状铰下来,时间越久,练习越多,铰得也就越形象了。”

田爱莲所在的城北社区位于安塞区城乡接合部,每天都有好几名妇女来她的工作室学习剪纸技艺。“社区有20多名妇女已经熟练掌握了剪纸技艺。订单太多,我忙不过来的时候就会让她们帮一手。这样可以让她们通过售卖剪纸等作品获得额外经济收入。看到大家赚钱,我也开心!”田爱莲说。

2017年至今,田爱莲已培训了近500人。2019年起残疾人张军娃在“田爱莲工作室”学习农民画,现已月均收入1100余元。

田爱莲说:“剪纸是陕西传统艺术形式。这些年我铰了很多具有陕北风土人情的剪纸,我把它们带去了上海、南京等城市展示,受到了热烈欢迎。外地人都夸我手巧,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陕北文化。我希望剪纸能被更多人喜爱,让这门民间艺术永远流传下去。”

绥德石雕 刻出独特人文景观

在通往绥德县四十里铺镇的210国道上,人们很难不被两旁的景观吸引。在连成一排的石雕作坊外,各种造型的石雕产品在道路沿线一字排开,像是“没有围墙的石雕艺术中心”,向八方来客大方地展示绥德精湛的石雕艺术。

绥德是陕北石雕的富集地,享有“石雕之乡”的美誉。据考证,绥德石雕形成于秦汉时期,作为一种独立技艺和产业,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绥德城内摩崖石刻、石雕艺术品等人文景观不胜枚举。

绥德千狮桥横跨无定河南北两岸,因桥身两侧站立着神态各异的1008只大小不一的石狮子而闻名,成为“天下名州”绥德城的标志;在210国道进入绥德县城的南端,矗立着中国最大的石结构牌楼,工艺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永乐大道,一条由300多块石板画组成的长达1600米的石刻长廊,集中展示了黄土地上古朴的民俗风情和文化、文物景观……

68岁的石雕艺人鲍武文,从事石雕艺术工作已49年之久。他是绥德县最早创办石雕厂的人,也是绥德炕头石狮子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为了将石雕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鲍武文成立了陕西石雕创业培训基地,只要是对石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来这里免费学习。

鲍武文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我们和西安美术学院达成了合作协议。在相互交流中,我发现绥德石雕在表现内容和雕刻技法上比较传统,西安美术学院师生的石雕更加现代化。大家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丰富石雕内涵和用途。”

据了解,绥德全县的石雕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他们以大胆的想象和自然娴熟的雕刻技术,雕出了“绥德汉”丰富的情感世界。他们为省内外城乡建设打造出了雄伟建筑和精美的石雕艺术品。他们所雕刻的石狮子已漂洋过海,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陕北说书 唱出动人北国韵律

陕北这块厚重的土地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身背三弦琴,游走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他们以歌为伴、以歌谋生,悲一声、喜一声,边走边唱,从过去一直弹拨到现在,以其特有的韵调慰藉陕北人的心灵。他们,就是陕北说书人。

54岁的贺连善是延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陕北说书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的走场表演将每一个角色都呈现得惟妙惟肖,常常有观众慕名而来。去年,贺连善表演了500多场陕北说书。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陕北说书、喜欢陕北说书,今年,贺连善将一部分精力转移到线上直播。只要晚上时间允许,他就会上快手直播平台演出。目前,他的粉丝量已突破100万,单条视频点击量最高达1800万余次。

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绥德县调研时,民间艺人李康现场表演了两段陕北说书。

延安市曲艺馆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陕北说书的责任保护单位。馆长张小宁说:“习近平总书记对陕北说书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勉励,给予说书人极大的鼓舞。9月15日,我们就创作出陕北说书作品《总书记和咱心连心》。”

为赋予陕北说书更强的生命力,近日,延安市曲艺馆大胆尝试,把陕北说书和秦腔融合在一起,编排了《颂国运》,目前节目正在录制中。在这之前,他们将陕北说书和陕北民歌相结合,编排了《唱家乡》,受到群众的广泛喜爱。(记者 师念)

短评

让民间艺术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根植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闪耀于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经受住了时代的淘洗,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源远流长、赓续传承。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民间艺术面临传承人年龄偏大、后继乏人的困境,而打破这一困境有赖多方合力,从多个方面着手解决。

艺术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无论是在展现内容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民间艺术只有与当代人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与当代人的审美取向有机融合,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

民间艺术要与时俱进,应当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之路。从传统到现代、从小敲小打到商业化,民间艺术必须融入现代社会、顺应市场发展、满足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重新赢得观众与市场,焕发生机和活力。

此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民间艺术,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政策引导。要加大对老艺人和传统手艺的保护传承力度,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只有培育赓续的土壤、拨动传承的薪火,民间艺术才能发扬光大,迎来崭新的春天!(陕西日报师念)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