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元江县打炭小组展现乡村治理的生动实践

[综合] 时间:2024-04-27 07:37:36 来源:蓝影头条 作者:探索 点击:72次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打炭小组隶属于元江县红河街道桥头社区,云南玉溪元江是县打现乡一个典型的傣族聚居村。近年来,组展打炭小组坚持党建引领,村治抓实乡村治理,生动实践从人居环境、云南玉溪元江乡风文明着手,县打现乡逐步实现了“科普打炭、组展生态打炭、村治傣风打炭、生动实践和谐打炭、云南玉溪元江富裕打炭”的县打现乡目标,独特的组展傣族风情、淳朴的村治民风、浓郁的生动实践果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各地游客,打炭已成为小有名气的网红村小组。

  村看村户看户 核心引领在支部

  打炭小组始终将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主心骨”,充分发挥党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建强组织筑牢堡垒,选优配强小组党支部班子,把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服务意识优的党员充实到支委班子中,老中青搭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夯实党建基础。

  强化管理织密网格,党支部引领,将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治安巡防等工作纳入网络管理,形成了“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办、心在格中聚”的网格治理格局。

  党员率先示范引领,采取“支部引领带头,党员示范带动,群众紧随其后”的工作举措,发动群众参与村庄建设,尤其在村内公共卫生治理方面,采取党员分片包干、督促群众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聘请保洁员等措施,使人居环境整治形成常态化,群众主动参与的意识更加高涨,使打炭小组整体风貌得到有效改善。

  村里事村民定 齐心共建美家园

  在乡村治理中,充分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实现“村里事村民定,大事小情不出村”。

  搭建党群商议“桥”,凡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比如换届选举、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集体经济项目、财务收支等事项,都由党支部牵头召开议事大会,让村民代表共同参与村务管理、民主监督,搭建村民自治平台,建立起干群团结的“连心桥”。

  村规民约聚人心,打炭小组按照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重新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把社会秩序、公共道德、移风易俗、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约法三章,党员干部带头,引领广大村民在执行和遵守村规民约的过程中形成高度共识和行动自觉,并通过奖惩、监督机制,对模范遵守村规民约者实行表彰奖励,推动打炭小组向新、向好。

  专项行动齐发力,打炭小组坚持组织引领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扎实开展“垃圾整治、污水整治、庭院整治、厕所革命、移风易俗、公益设施管护”等六个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提升了打炭小组的整体风貌。

  村民富乡风淳 安居乐业喜开颜

  匡正社会风气、塑造乡风文明,是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打炭小组凭借丰富的文化底蕴,大力深化“德治”培育,发扬崇德向善风尚,营造了乡风文明的新农村。

  打炭小组为进一步绿化美化生态环境,对村内121株各类古树实行挂牌保护,各家各户对房屋拆除后的空地进行平整绿化,打造“微菜园”“微庭院”,并将原来的臭水潭打造形成如今的莲池网红打卡点,保留原始生长植被,打造具有元江干热河谷—半萨王纳植被景观特色的微型科普植物园,推动打炭小组形成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良好生态。

  打炭的民俗文化,处处体现着傣族水一样温柔的性格,打炭小组充分挖掘傣族民俗文化,将傣锦、祭龙、赶花街、舂麻脆粑粑、油炸米花、支鳝鱼箩、制作红糖、夫妻树传说等祖辈流传下来的民间民俗文化,通过傣风民俗文化上墙、组建打炭傣族舞狮队、积极筹办民族节日活动等方式进行传承保护,凝聚民族共识,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与文明建设的深度融合。

  在致富道路上,打炭小组干部牵头成立了青枣专业合作社,打造青枣科普示范基地,5名致富带头人带动村民发展优势产业,激发农业生产活力。2019年合作社的青枣种植面积达430余亩,年产鲜果1500余吨,销售额520余万元。

  下一步,打炭小组将继续挖掘保护和利用现有自然生态、傣族民俗、傣家特色美食等资源优势,发展农家乐、农事采摘等旅游项目,真正实现党建引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玉溪市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